后世蓉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淋巴瘤采用超聲檢查時誤診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開始起2016年4月,結束于2019年5月,對此時間范圍內超聲檢查誤診的乳腺淋巴瘤患者8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此8例患者首發癥狀均為乳腺腫塊,超聲圖像缺乏典型性,后經粗針穿刺活組織病理學檢查或是術后病理檢查后確診為乳腺淋巴瘤,所有患者均采取了對癥治療,治療后隨訪12個月經超聲復查未見復發。結論:乳腺淋巴瘤在臨床上不常見,超聲影像檢查時特異性較低,因此容易產生誤診,了解其典型超聲表現并對可疑灶及時進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活組織病理檢驗能夠避免誤診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乳腺淋巴瘤;超聲;誤診;防范措施
乳腺淋巴瘤是臨床上非常少見的結外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其常見的組織學類型,此病超聲影像學特異性較低,因此誤診的風險較大[1],一旦發生誤診則對后續的治療方案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降低誤診率是臨床上極需解決的問題。本次研究對我院發生的此病超聲檢查誤診病例共計8例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目的即在分析其誤診原因并根據此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起止時間為2016年4月-2019年5月,共計納入病例8份,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范圍在40歲到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31±6.86)歲,病程2-5個月不等,平均病程(3.02±0.45)個月,其中有2例患者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史,2例患者有過手術摘除子宮肌瘤史,還有1例患者有過手術切除乳腺纖維腺瘤史。本次入院時首發癥狀均為乳腺腫塊,其中有1例患者腫塊出現明顯疼痛,其余7例無疼痛,腫塊大小為(3.58±0.46)cm,均為單側發病,其中右側乳腺發病者有5例,其余3例為左側,均未見皮膚橘皮狀以及乳頭內陷和溢液等現象,有1例患者伴有腋窩淋巴結增大的現象,其余7例未見此情況。
1.2研究方法
對所有患者超聲影像以及臨床資料等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
2結果
2.1 誤診情況
超聲影像誤診結果如下:乳腺纖維瘤2例、乳腺葉狀腺瘤2例、乳腺癌伴腋窩淋巴結轉移1例、錯構瘤1例、炎性乳腺癌1例、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誤診時間為3d-30d。
2.2超聲影像表現
誤診為乳腺纖維瘤患者的超聲影像表現為橢圓形的低回聲團,其大小分別為4.76×3.73cm和2.69×2.18cm,腫塊邊界清晰,血流分級為Ⅰ級,BI-RADS分類為4a。對其行乳腺腫瘤切除術經術后病理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誤診為乳腺葉狀腫瘤患者的超聲影像表現為淺分葉狀低回聲團,其大小分別為3.18×2.04cm和4.26×2.89cm,腫塊邊界清晰,回聲均勻無雜亂,血流分級為Ⅱ級,BI-RADS分類為4b,患者經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組織病理診斷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誤診為乳腺癌伴腋窩淋巴結轉移患者超聲影像表現為腺體內有低回聲團,大小為3.43×2.54cm,腫塊形態規則且邊界清晰,其內部未發現鈣化灶,血流分級為Ⅱ級,BI-RADS分類為4c,病灶同側腋窩有淋巴結增大的現象,行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組織病理診斷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誤診為錯構瘤患者超聲影像表現為回聲不均勻,其大小為2.94×1.02cm,邊界清晰,血流分級為Ⅰ級,BI-RADS分類為4a,采取乳腺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經病理診斷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誤診為炎性乳腺癌的患者其患皮膚顏色加重且伴有明顯的疼痛感,超聲影像表現為其局部皮膚有水腫的現象,腺體回聲減弱且不均勻,血流量增大,穿刺活組織病理診斷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誤診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超聲影像為腺體層明顯增厚且回聲表現不均勻、減弱,其血流量增加,初診時建議再觀察,30d后患者自覺腫塊增大再次入院復查經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組織病理確診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3討論
乳腺淋巴瘤在臨床上比較少見,分析與乳腺內淋巴組織不豐富有一定的關系,此病主要見于中年女性患者,多為右側單發、此病的組織形態學表現為其乳腺的原有結構發生變化,通常情況下腫塊無疼痛,可伴有紅斑或者水腫等情況,一般無乳頭內陷或者皮膚橘樣變化以及溢液等情況[2]。此病行超聲檢查誤診風險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發病率較少,缺乏大量樣本研究,因此部分醫師對此病的認知不夠,再加上此病超聲影像特異性低,因此易出現誤診。另外一方面與個別醫師在行超聲檢查時操作不夠嚴謹,未將圖像調節到最佳狀態、閱片不夠仔細、診斷思維不夠發散[3]。最后一點原因分析與臨床醫師對患者資料收集不全面,導致個別患者重要信息被遺漏,比如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有過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史,但臨床醫師在診斷時忽略了此點。對于上述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措施進行預防:(1)加強超聲醫師的理論知識的深造,以提高其業務水平。(2)檢查時應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和規范,應從多個角度對超聲影像進行分析,還可以通過超聲彈性成像或超聲造影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4]。(3)對于定性困難的患者可結合超聲引導下穿刺活組織病理進行診斷。(4)加強對患者臨床資料以及病理資料的收集,綜合分析,避免誤診。
綜上可見,乳腺淋巴瘤在臨床上發病率較低,超聲檢查特異性不強,容易誤診,檢查時發現低回聲團以及網格狀回聲且腫塊內血流較大,短時間內腫塊發展迅速時則應考慮為此類腫瘤,應進一步結合超聲彈性成像、超聲造影或是病理檢查以提高診斷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李貴平,趙茜,朱懷仕,趙德明,張燕,樊云飛.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學特征及臨床病理分析[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0, 42(4):83-87.
[2]王旬,陳皎佼,李苗.乳腺淋巴瘤超聲檢查誤診13例臨床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7,13(8):4-7.
[3]楊懿,蒲昆明.乳腺淋巴瘤超聲誤診原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9, 32(8):9-12.
[4]謝映鮮,楊麗春.乳腺原發性淋巴瘤超聲表現及誤診原因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8(4):288,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