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李娟
20世紀20-30年代,隨著民國前期舊上海娛樂業的興起和繁榮,爵士樂曾以夜總會、舞廳、酒吧駐演的方式進入當時上海公眾的文娛視野。以百樂門為代表的眾多爵士樂隊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并在民國后期的40年代推動舊上海的爵士樂演奏達到極盛的巔峰境地。當然,民國時期在天津、青島等其它部分沿海城市也存在爵士樂的表演,但仍以上海的爵士樂演出聲名最盛,也最具代表性。
解放后,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到上世紀80年代上海的爵士樂表演才得以復興,并進一步帶動其它各大城市的爵士樂演出復蘇,并在一定范圍內走向繁榮,進行了獨具風格特色的現代中國爵士樂的創新發展。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剛剛步入新世紀時期,我國也不可避免的處于全球化背景之下,多元文化環境的形成,也使流行音樂、搖滾樂及電聲合成樂占據了青少年文娛的主流地位。在此背景下,也在客觀上層面上,造成了重獲新生的爵士樂,難以復制上世紀20-40年代在中國文娛生活中的文化影響力。在百花齊放的文化藝術環境中,爵士樂以獨特的存在展現著自身的藝術魅力。雖然,不像建國前在文化活動中活躍,但這也并不能表示當前中國爵士樂就會失去發展機會。所以,我們將研究視角聚焦當前中國爵士樂的發展,從爵士樂的民族化發展進程中,挖掘中國爵士樂的藝術特征和審美特色。因而,在下文的研究中,就將在回顧當代中國爵士樂創作表演現狀的基礎上,嘗試提出推動這一外來音樂實現民族化創新和發展的若干建議和策略。
對中國爵士樂藝術風格形成具有關鍵影響意義的階段,要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1980年,曾任上海交響樂團小號手的周萬榮,在上海外灘和平飯店組建了我國解放以來的第一支老年爵士樂隊。自此,拉開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本土爵士樂再度走向繁榮的序幕。現今,爵士樂經過了四十多年來的創新和演進,我國當代爵士樂在創作、表演和推廣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就。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分析如下:
第一,從中國爵士樂的創作方面來看,創作人才和創作力量更加的豐富。新時期,涌現了劉元、夏佳、黃勇、孔宏偉等一批杰出的“中國風”爵士樂譜曲者,他們在探索中國爵士樂民族化、本土化方面展開銳意探索,賦予了中國爵士樂獨特的藝術魅力,彰顯了中國爵士樂的民族化音樂底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采。比如,孔宏偉創作的爵士樂作品《夏日皇宮》,在這部音樂作品中大膽地引入民族樂器三弦作為主奏樂器,促使原本由西洋近代音樂格調主導的爵士樂織體散發出了奇異的“中國”風味兒;又如,夏佳創作的爵士鋼琴曲《小白菜》、《蜀江愁》等作品,從民族音樂中汲取了創作靈感,分別改編自河北、四川等地廣為流傳的民歌音樂,在新穎的爵士旋律中融入了民族音樂元素,令聽眾感到耳目一新的藝術感受。所以,上述這些新爵士樂曲目的涌現和誕生,都表明了中國當代爵士樂從未停止過創新發展的步伐,也昭示著中國爵士樂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二,從中國爵士樂表演方面來看,在一、二線城市已形成了規模化的爵士樂表演群體。目前,在上海、北京、廣州、青島、杭州等一、二線沿海大城市,規模化的爵士樂表演已成為當地文娛生活中靚麗的風景線,也極大的豐富了本地的音樂文化活動開展形式。比如,在北京不僅擁有“Blue Note”這樣的國際品牌爵士會所,還擁有“李高陽全明星”、“搖擺魚”、“北京青年爵士樂團”、“繆斯之音”、“小黑馬”等數十支爵士樂隊,展示了中國爵士樂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中,“李高陽全明星”樂隊目前已從北京走向了全國,在廣州、深圳等多個大中城市進行了巡回演出,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對中國爵士樂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而“北京青年爵士樂團”、“繆斯之音”則是由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師生組成的爵士表演團體,為中國爵士樂送來了一股別開生面的“學院派”風格;再如上海地區,目前也活躍著“吉米·金”、“林肯生活節爵士大樂團”、“JAZZ CLUB”、“上海音樂學院爵士樂團”、“Super music band”、“RJ瑞金爵士大樂團”“Cotton Club”“海鄰”、“Forever”等近百支爵士樂表演團體,大體上恢復了上世紀40年代上海灘爵士樂風行的盛況,彰顯了爵士樂在沿海大城市適宜文化環境中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第三,從中國爵士樂的推廣方面來看,近年來各個地區舉辦了各種爵士音樂交流活動,有效地強化了向社會公眾推廣這一樂種的力度。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爵士樂表演在我國大中城市公眾文娛生活中的地位不斷得到彰顯,各種旨在推廣中國爵士樂的音樂節、音樂周等爵士音樂交流活動,也如雨后春筍般在南北方各地興辦開來,這為中國爵士樂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動力。就北方地區來說,爵士樂重鎮北京在2005年興辦的“九門國際爵士音樂周”(后升格為“九門國際音樂節”),在推動中外爵士樂交流方面發揮了旗幟性的表率作用。自2005年至2019年,九門國際音樂節已舉辦十四屆,為持久的推動中國爵士樂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只是由于2020年疫情興起而暫時中斷,但是作用和意識是不可忽視的。2021年,通州區臺湖鎮又接過接力棒,舉辦首屆“爵士星空”臺湖爵士音樂節,吸引了“CMA爵士大樂隊”、“NO CAN DO六重奏”、“森霖爵士大樂隊”、“四川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爵士大樂隊”等十余只國內各地爵士表演團隊參與,水平較高的爵士樂團隊都聚集在一起,可謂盛況空前。除了北京之外,南方的上海、廣州、杭州等地,近年來也多次舉辦各種類型的爵士音樂節,在推廣中國爵士樂方面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新世紀以來中國爵士樂的創作、表演及推廣等各方面事業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來審視爵士樂表演和接受現狀中的不足之處。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中國爵士樂的表演多集中在沿海一二線大城市,在內地其他的城市內缺乏爵士音樂表演的文化氛圍,參與的人也少,因而音樂文化活動中也很少見。因此可見,中國爵士樂表演和接受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分布不均現象,阻礙了中國爵士樂的文化傳播和交流;其二,中國爵士樂的民族化、本土化尚處于探索、試水階段,尚未形成“中國民族風格”的爵士表演流派,因而也在中國爵士樂特色化形成上缺乏深度,有待于持續的精進和探索;其三,中國當代爵士樂多為單純的器樂表演,缺乏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創新,在吸引、拓展更多受眾方面顯得后勁不足,難以調動大眾的文化創造積極性。針對上述三點問題,本部分也嘗試提出三條針對性的創新改革之建議:
第一,創編中國爵士風格音樂劇,培養濃厚的爵士音樂文化氛圍,以點帶面拉動中國爵士樂在更廣地域范圍內的普及和發展。事實上,爵士樂是一種需要文化氛圍的表演形式,之所以改革開放以后上海爵士樂率先復興,就是植根于舊上海“十里洋場”特殊文化氛圍的滋育,才能讓中國爵士樂在特殊的文化土壤中蘇醒。同理,之所以當代中國爵士樂在沿海大城市處處開花而在內地的表演、接受相對不足,也是由于前者地處對外開放最前沿,文化環境更顯多元化之緣故。有鑒于此,要向其他省市各城市推廣爵士樂表演形式,重點在于培養豐富的文化氛圍。在這一方面,本文認為創編爵士風格音樂劇是在當前培養此種文化氛圍的可行之舉。探究緣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因為:當前音樂劇已成為都市消費之新寵,具有很大的受眾群體。所以,創編具有爵士風格音樂劇有助于為爵士樂招徠更多的潛在受眾。根據《2018年北京市演出市場統計與分析》的數據顯示:當年北京市音樂劇觀眾數量同比增長率達到26.7%,成為觀眾數量增長最快的表演藝術形式。所以,改編爵士風格音樂劇能夠搭上“音樂劇觀眾數量激增”的順風車,從而在具有爵士表演基礎的大城市內率先培養爵士文化氛圍。而后,再依托大城市在文化創新發展等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周邊區域內中等規模城市輸出爵士音樂文化氛圍,推廣爵士表演活動,則有望以點帶面地拉動中國爵士樂表演在更廣地域范圍內的普及和接受了。
第二,多元尋根,多方取徑,推出更多的具有民族風格的中國爵士音樂作品,構建中國風格爵士表演流派,推動爵士樂藝術的發展。推廣端要利用爵士風格音樂劇的形式來培養文化氛圍,就離不開創作端創新探索的支撐。然而,如果創作單純西洋爵士風格的音樂劇,則勢必會陷入與《貓》等經典音樂劇同質化的尷尬境地,難以獲得觀眾的廣泛認同。故而,創作端對于中國當代爵士樂的藝術探索,必須將眼光投向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之沃壤,進行多元化的尋根,多方取經的方式,融入更加多樣化的民族音樂元素,來創作出更多具有民族風格的爵士音樂曲目。比如,在夏佳、孔宏偉等創作者的示范、帶動之下,把中國爵士樂作品創作尋根取徑的眼光,從傳統京劇、民歌擴展到蘇州彈詞、東北二人轉、京東大鼓、山東琴書等傳統音樂、曲藝當中,并借鑒北方民間吹管樂的“卡戲”表演方式來賦予爵士樂更多的“擬聲化”、“語境化”的藝術韻味,則有望為中國爵士樂注入為觀眾所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民族化情韻格調,從而推動中國風格爵士表演流派的構建了。
第三,適當引入RAP元素來豐富中國爵士樂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受眾。當前,RAP在中國文娛領域大行其道,廣受青少年觀眾歡迎。所以,引入RAP元素,變爵士樂傳統的單純器樂表演為相對綜合化的全新表演形式,有利于吸引更多受眾加入到爵士樂的欣賞隊伍中來。況且,爵士與RAP同受美國南方黑人音樂文化熏陶孕育而生,兩者本身就有著內在的“血脈”聯系。而當前中國文娛領域也涌現了諸如《花田錯》《藏藍赤子心說唱民族情》等民族風RAP表演形式,頗受青少年歡迎。所以,引入民族風格RAP元素來豐富中國當代爵士樂的表演形式,是拓展這一樂種受眾群體的可行之舉。
綜上所述,中國爵士樂雖然誕生于舊上海的十里洋場,但在改革開放之后迅速插上了藝術飛翔之雙翅,已在我國南北方多個大中城市普及傳播開來,在表演、創作、推廣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就。在當前的新文化時代背景下,中國爵士樂如何把握契機不斷的進行自我的豐富和完善,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加強中國爵士樂的影響力,才能實現中國爵士樂的文化普及和推廣。所以,中國爵士樂的發展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礎上,若能扎根民族音樂之沃壤,多元尋根,多方取徑,創作民族化的爵士風格音樂劇,則有望以點帶面地促進爵士音樂在更廣范圍內的傳播與接受,從而推動中國爵士音樂創作與表演達到更高的全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