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雷
在部隊思想政治教育鏈條上,自我教育占據重要地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能夠激發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從教育機理上看,自我教育是喚醒內心的根本,是他我教育的落點,是自我成長的前提;從教育作用上看,自我教育是通過主觀認知、自身養成和軍營實踐,進行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激勵自己、自己修正自己、自己提升自己的主體教育活動,既是他我教育的轉化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修身活動;從實踐意義上看,加強青年官兵自我教育,既是鑄魂育人的內在需要,還是傳承我軍優良傳統的客觀需要,更是培育“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時代需要。必須根據自我教育內在機理,著眼差異、把握要點,采取多種方法措施引導自我教育,形成規模效應、達到預期目的。
習主席曾將思想政治工作巧妙地比喻為鹽:“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鹽的吸收過程,就是灌輸內容的內化轉化過程,是自我教育的重要環節。加強青年官兵自我教育,必須在促進青年官兵消化、內化、轉化上下功夫,實現精神營養的高效吸收。
(一)善讓主體唱主角。1929年,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提出了政治訓練“十大教授法”,強調要突出士兵的主體地位。我軍近一個世紀的實踐也表明,青年官兵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具能動性、最具創造性的主體側,只有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才能使教育富有成效。當前,網絡媒體極大普及,獲取信息極其便利,自我教育必須走出“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老模式,多為青年官兵提供上講臺、當主角的機會,以親身經歷說服戰友,以心得體會分享戰友,以獨特思維啟發戰友,使大家從身邊人對事物的認知、思考中得到感悟。一些單位開展“深入徹底糾治和平積弊大討論”,指定各領域、各職級代表登臺,不僅普通戰士紛紛發言,軍旅首長也親自上臺,全體官兵爭先恐后、氛圍熱烈,通過激發官兵的主體性保證了自我教育的實效性。
(二)善以問題為課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當前,社會上網絡上一些熱炒話題、不良風氣對官兵思想造成一定沖擊,抓自我教育就要把社會話題作為教育課題,引導官兵自己過濾、自己辨清、自我堅定。比如,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變化、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涉軍法規政策制定、內部政治生態建設等現實問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官兵既認清實現宏偉目標的有利條件,又認清制約發展的矛盾困難;既認清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認清存在的薄弱環節;既認清國家安全面臨的現實和潛在威脅,又認清當代軍人的使命和責任。針對官兵“活思想”,用好解惑“真字訣”,把握思想“觸發點”,始終講實話、道實情,做到多回應、不回避,引導青年官兵自覺服從大局、積極投身改革。
(三)善用互動來觸動。傳播學中有個“沉默的螺旋”理論,即少數人會因自己意見不被大家接受而產生孤立感,進而陷入沉默,形成孤立—沉默—孤立的螺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些官兵總是“習慣性”沉默,究其原因,還是教育未能充分調動其參與積極性,未能緊貼實際啟發思考,未能搭建平臺互動交流。必須著力營造暢所欲言的交流氛圍,聚焦主題采取開放式、自主式對話,堅持問題大家擺、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講、答案大家找,通過坦誠交換意見消除困惑、達成共識,打破“沉默的螺旋”。對經常性思想教育課題,應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變苦口婆心為自我啟發,誰愿意講就讓誰來講,誰體會深就讓誰來講,在交心通氣中相互感染和激勵。
青年官兵自我教育雖是自主自發,但并非天然天生,需要通過管用手段、有效載體來激發和引導。能否有效發揮好平臺載體作用,是啟迪青年官兵加強自我教育的關鍵環節。
(一)系統學習理論。學習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平臺。自我教育是對科學道理認知內化的過程,需要教育主體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和思維能力,理性思維越深刻,自我教育效果就越好。從青年官兵特性看,普遍存在學歷高但閱歷淺、講自我但較脆弱、有想法但易變化、愿表現但不長久、想發展但講功利,客觀上需要通過抓學習,把官兵的理性內涵構筑得更實些更牢些,幫助他們理性觀察世界、認識社會、思考人生。要把握學習主向,始終把學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放在第一位,采取講繼承與講創新結合、講大道理與講小事例結合的路子,使官兵明理論脈絡、知創新發展、懂分析比較。要開闊學習維度,把學習視野拓展到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相關學科。要抓好學習管理,搞好“項目式學習”,即訂立主攻項目,避免“攤大餅”,追求“挖深井”,使官兵在某一學科領域學習達到一定程度,實現提升思維層次、推動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積極開展活動。抓好群眾性自我教育活動?!敖逃谋举|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蔽臆姎v史上有很多經典的群眾性自我教育活動范例,如改造思想像改天換地一般的訴苦運動,老戰士、新戰士和解放戰士互幫互教的團結互助運動,激勵和造就無數戰斗英雄的立功運動等??偟目矗愫萌罕娦宰晕医逃顒?,找準切入是前提,要奔著現實問題去,契合形勢任務,直達官兵心坎;發動群眾是關鍵,要做到會演說的給講臺、會主持的給平臺、會表演的給舞臺,使人人有話筒、個個都能上;選準形式是保證,運用青年官兵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組織參觀工廠、烈士陵園等“外出參觀式”教育,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演講競賽式”教育,軍營版“人物訪談”“開講啦”等“模仿借鑒式”教育,探索微博微信、動漫作品等新形式;典型引路是助推,把先進人物的示范導向發揮出來,起到“拔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三)注重躬身踐行。加強實踐活動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從自我教育維度看,抓好實踐培育既是教育原則,也是教育抓手,更是教育著眼點和落腳點。要讓教育進入崗位,圍繞工作設內容,結合任務搭臺子,防止脫離實際空對空。某旅開展“讀書明理,篤學勵志”活動,將主題緊緊定在信息保障專業講政治、講專業、講標準的崗位特性上,引導官兵讀專業書、讀勵志書,談強軍打算、講專業心得,有效促進了單位建設發展和官兵素質提升。要讓教育進入戰位,發揮軍事訓練、大項任務、部隊管理等實踐活動的特殊教化功能,引導官兵在完成任務中培育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要讓教育進入任務,把青年官兵自我發展目標與軍事任務結合起來,抓住比武競賽、大項演習、維和保障等接近實戰的平臺,引導官兵在任務磨礪中強化自我激勵,在實踐活動中追求自我發展,在頑強拼搏中實現自我升華。
環境影響人,環境塑造人。自我教育重在啟發引導主體自覺,對良好環境有較強依賴。就青年官兵而言,要使他們的自我教育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就必須注重營造溫暖和諧、全時互助、隨時共學的良好內部環境。
(一)優化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開展自我教育的重要基礎。調研感到,當前基層人際關系出現一些新情況,有的“清”而不“親”,有的線上熱情線下淡漠等。因此,領導機關必須心系基層、轉變作風,撲下身子給青年官兵送溫暖、辦實事;一線帶兵人必須真心實意關愛戰士,主動為戰士排憂解難,尤其要公開、公正、公平處事;基層營連必須教育士兵珍惜戰友情,平時多交流、多體貼、多互助。要深入開展談心交心、蹲點幫帶、官兵“五同”等活動,并著眼實際創新發展。某旅在堅持老“五同”的基礎上又踐行新“五同”,即官兵同加群、同關注、同評論、同語言、同游戲,得到戰士好評和點贊。
(二)優化心理狀態。面對新形勢,基層官兵普遍有備戰打仗提檔加速的任務壓力,有能力不足害怕掉隊的進步壓力,有紀律規矩越收越緊的作風壓力,有置身改革患得患失的自擾壓力?;鈮毫?、增添動力,要堅持用“欣賞”的眼光。“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是被賞識的渴望”。要對青年官兵多看主流和亮點、多講成績和進步、多給平臺和機會,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榮辱與得失、表揚與批評,克服不良心態。要堅持做“緩解”的工作。當前一些集體活動遇冷,不是因為活動少,而是因為心動少。要減少指令化、一刀切,避免被動到場、無奈陪玩,要從官兵樂知樂見樂玩的小處入手,讓個人興趣與集體志趣合拍共振。要堅持建“人文”的氛圍。可建立“點贊臺”“笑臉墻”等來舒心怡情、減壓放松,如將洗漱室內的“浪費可恥,損壞賠償”等硬性標語改為“洗出精神、刷新魅力”等溫馨激勵語句,更能讓官兵感受到勉勵。要善用“時尚”的辦法。社會時尚點往往是官兵興奮點,某旅用組織半程馬拉松和減脂比賽的方法進行體能訓練,訓練成績大幅提高。
(三)優化營區氛圍。注重營造濃厚的自我教育文化氛圍,使官兵能夠時時受陶冶、處處受鞭策。在內容上,可將傳統的政治宣講類、時事政策類、強軍號召類內容延展發散,不斷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激勵類內容,及時納入哲學、社學會、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切實增強文化陶冶的知識性、科學性、戰斗性。在載體上,發揮好燈箱、櫥窗、板報、廣播作用,在營區顯要位置開設榜樣欄、進步榜、成長墻,懸掛標語、橫幅,在官兵每日必見的樓梯角、臺階下、床頭旁張貼勵志格言等。要緊密結合部隊實際,發揚戰爭年代革命前輩用火把當燈光、用床單當幕布、用門板當舞臺的作風,因地制宜營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文化氛圍。比如,駐山區部隊可探索建設高山特色文化,組織“鑄山門”“鋪山路”“布山景”等;邊防部隊可探索建造“戍邊亭”“國字碑”“戰士公園”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紅色文化是彌足珍貴的教育寶藏,自我教育必須堅持傳統滋養,立足時代創新。
(一)汲取傳統文化營養。習主席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要善用傳統文化精髓,特別是有關培育家國情懷、道德修養的論述,比如反省內求、慎獨自律的思想,提倡忠恕之道、博學好學的思想,義利的思想等。要搭好學育平臺,探索開設國學小講堂,提升官兵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認知。要找準結合點,在官兵品性自我培塑上吸納儒家立志篤學、內省克己、慎獨力行等思想,在自我反省、自我激勵方法上吸納“見賢而思齊”“吾日三省吾身”等觀點,讓傳統文化進入鑄魂育人實踐。
(二)運用黨史軍史資源。習主席深刻指出,“能否始終如一保持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關系軍隊建設的大問題”“丟掉了好傳統好作風,就是自毀長城”。促使青年官兵加強自我教育,必須以革命先烈鮮血凝成的紅色文化進行熏陶,自覺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紅色江山的捍衛者。要學好黨史軍史,講好戰史戰例,常態開展講戰史、學戰將、評戰例活動,按照復盤推演的思維全方位講解戰爭,讓官兵既豐厚紅色底蘊,也提升戰爭素養。要積極借助駐地周邊的紀念碑、烈士陵園、博物館等教育基地,結合祭掃、黨員宣誓、國家公祭日等時機,組織官兵接受現地教育。旅級單位要建好軍史長廊,營連級單位要建好榮譽室、榮譽墻和班排榮譽柜,把紅色教育的平臺完善起來。大力開展讀紅色書籍、看紅色電影、講紅色故事,以及向連旗宣誓、唱連歌、扛連旗、續連譜活動,引導青年官兵自覺做紅色火炬的傳承者。
(三)守正與創新結合。優良傳統是傳家寶,只有實現自我內化,紅色火炬才能有效傳承。當前,少數官兵不關注老傳統,認為是過去的事、別人的事,口中喊得響、腦中不留痕,究其根本是沒有解決好“過去的事過時了”的現實思想疑惑,沒有建牢跨越時空的精神之橋。要下力把傳統與現代連接起來,用網生代的視角、時尚化的維度精解傳統,讓老傳統解出新內涵,使之更加契合青年官兵知識結構和認知特點。某集團軍大抓“三猛”精神、旋風精神和挺進精神傳承,組織部隊用現代科學理論解讀傳統,如用自我價值實現理論解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用心理學知識講解“一把小號退敵軍”的英雄故事,給青年官兵深刻啟發,做法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