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瑞
當前,各級抓備戰打仗工作意識明顯增強,政治工作服務備戰打仗作用發揮愈發凸顯,但要清醒地看到,隨著練兵備戰形勢的日益緊迫和使命任務要求的不斷提高,政治工作在思維觀念、工作方法、打仗準備等方面仍然存在與形勢任務不適應、與實戰化要求不相符、與戰時情況不對接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要緊貼實戰化要求,瞄準能打勝仗這一根本目標,不能勝戰的痛點卡點,不斷提升實戰化服務保證效能。
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政治工作只有更加自覺地向能打勝仗聚焦,才能充分發揮服務保證作用和直接作戰功能。只有持之以恒、與時俱進地強化思想引領,堅定聽黨指揮的軍魂意識,各級帶兵打仗、練兵打仗、備戰打仗的思想陣地才能鞏固牢靠。一是樹牢打仗思想。要牢固樹立打仗思想和備戰意識,始終把武裝頭腦、鑄牢軍魂作為打牢官兵思想根基的核心任務,研究把握新時代為戰育人特點規律,創新方式方法抓實基層理論武裝,堅決打好意識形態主動仗,從根源上糾治“戰事遙遠、天下太平”的錯誤認知,使官兵的思想始終向備戰打仗聚焦。二是校正使命航標。要加強聯系實際,緊緊圍繞服務備戰打仗,扭住集中授課、單獨輔導、討論辨析、崗位實踐環節提高組教施教任教能力,融合開展黨史軍史、光榮傳統、職能使命、形勢政策教育,增強官兵向戰而生、為戰而練、備戰為勝的信心決心,引導各級切實扛起矢志強軍、備戰打仗的責任擔當。三是注重以文化人。要注重挖掘和發揮強軍文化育人功能,針對部隊改革重塑新變化、使命任務新要求、人員構成新特點,堅持以紅色基因打牢官兵政治底色,聚焦能打勝仗打造優質強軍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和弘揚“兩不怕”精神,通過提士氣的儀式教育、聚虎氣的館室文化、接地氣的快閃自媒體營造“兵味、訓味、戰味”,讓官兵從感觀的沖擊中獲取對實戰的理性認識,不斷增強聚同化異、提神聚氣、敢打必勝的“軟實力”。
習主席練兵備戰的統帥號令,立起了戰訓的“魂”和“綱”,提升政治工作與戰斗力的契合度和對戰斗力的貢獻率,“生命線”才能血肉豐滿、生機充盈。一是歸正中心強本領。要堅決貫徹各級關于聚力推進備戰打仗的指示決定,緊盯戰訓任務強化官兵中心意識,以打仗的心態扎實開展課題演練,在實踐中鍛煉戰時政治工作思維。積極適應新組訓模式,規范訓練跟班、摸底匯報等政治工作流程,系統梳理政治工作“險點”“關鍵點”“干預點”,確保高效介入、及時跟進、擴大優勢。二是任務牽引煉血性。要堅持把重大任務視為鍛鑄戰斗精神的“磨刀石”,結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利用廣場大屏、宣傳櫥窗、軍營廣播等載體,動態展播訓練剪影、拉動流程、實戰紀實,培育官兵敢打必勝戰斗血性、團結協作戰斗品格、英勇頑強戰斗作風。三是榮譽導向礪斗志。要倍加珍惜輝煌厚重的歷史榮譽,學習英模事跡,傳承英雄血脈,在尋根溯源中觸摸歷史、感悟責任。強化“視榮譽如生命”的觀念,堅持評比表彰向任務傾斜、向一線傾斜、向基層傾斜,用好“雙爭”評比抓手,不斷激發官兵榮譽感責任感,確保聚精會神攻堅克難,扎實高效完成任務。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唯有堅持以打造“三個過硬”基層統領部隊建設,始終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才能持續打牢部隊建設發展根基,讓基層心無旁騖投身練兵備戰。一是科學分析研判。要全面落實《關于解決“五多”問題為基層減負的若干規定》,清理排除一切影響制約備戰打仗的不利因素,堅持“三問三解三進入”,即:問計于官兵,問需于官兵,問效于官兵;對官兵關心關注的問題要做好解答,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立即解決,對一時不能解決的要做好解釋,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向上級報告;進入官兵宿舍、食堂、工作現場,深入一線解決困擾基層的根本性問題和突出矛盾困難。二是精準指導幫建。要持續建強戰斗堡壘,發揮基層黨組織領訓領戰的統一領導作用,鼓勵連續先進的弘揚傳統謀發展、建設平穩的挖掘潛能求突破、基礎薄弱的破解瓶頸促提升,做到“抓兩頭促中間”,推進基層協調發展。緊跟任務進度、干部變動,開展捆綁式結對幫帶、全過程跟蹤問效、敏感期下連蹲點,確保幫帶不斷線、責任無空缺。三是純正基層生態。要堅持重大事項集體研究,堅決不插手干預基層敏感事務,對照“微腐敗”問題清單,“刀口向己、眼睛向內”轉變作風、轉變職能、轉變方式。下大力糾治“二八”現象和“五多”問題,保持部隊正規的戰備訓練秩序,努力為備戰打仗工作減壓去重。
備戰打仗是各級黨組織的第一要務,只有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才能有戰斗力,才能帶領部隊無往而不勝。一是把從嚴治黨標準立起來。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精神,扎實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切實強化黨組織管班子、管黨員、管干部功能。堅持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上級監督相結合,看大項任務是否沖得上、看模范帶頭是否頂得起,以嚴的要求、嚴的紀律管理約束黨員隊伍。二是把組織生活規矩立起來。要針對部隊執行任務動態分散的常態,堅持“部隊行動、組織成立”,按照駐防地點相鄰、任務性質相近、隸屬關系相同的原則,把組織觸角延伸到每個點位,緊貼任務實際處理好七項組織生活制度“剛性”要求與“彈性”操作的關系,著力化解工學矛盾,解決任務中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不夠經常、質量不高、流于形式等問題。三是把黨員干部形象立起來。要突出能力素質的“含戰量”,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用標準上,堅持用謀打仗、有擔當、闖勁足、作風正的干部,把他們推向戰訓一線、備戰前線、任務火線,委以重任、接受歷練,不斷把“敢于拼刺刀、敢啃硬骨頭”融入血脈、升華精神,鮮明黨員干部身份的時代性引領性,進一步提升輻射帶動效應。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唯有牢固樹立為戰選人、用人、育人的正確導向,扎實做好實戰化人才準備工作,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為備戰打仗發揮凝心聚力的作用。一是突出為戰選人標準。通過觀察了解、查閱資料、調查研究等方式對思想觀念、經歷閱歷、崗位任職、執行任務等情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察,用事實和數據考察是否堅決聽黨話、跟黨走,是否主動謀打仗、善打仗,是否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另外,要注重在應對風險挑戰、處理復雜矛盾、解決實際問題、執行重大任務中考察識別,真正把講政治、敢擔當、能打仗、善作為的人才選出來。二是加強打仗人才培養。要緊貼部隊使命任務和官兵發展需求,科學做到因材用人、因崗設人、因能擇人,發揮人才對備戰打仗的最優效能。著眼提升打仗人才培養質量,探索走開軍政、機關基層交叉任職、交流任職的路子,進一步優化完善自身培訓、以崗代訓、送學培訓、軍地互訓等多渠道人才培養路徑。要圍繞提升備戰打仗本領,持續開展靈活多樣的崗位練兵比武活動和實戰化課題演練,著力增強官兵過硬的思想政治、指揮打仗、組訓任教、管控部隊、溝通協調等能力素質。三是凝聚勝戰人力才智。要端正育人理念,學會用信任、欣賞、發展的眼光和態度教育官兵、看待官兵、激勵官兵,要深入部隊、走進官兵、下到一線,加強調查研究,認真查找影響官兵練兵熱情和備戰動力的問題根源,建立完善容錯糾錯和激勵機制,為那些踏實做事、敢于擔當、不謀私利的官兵撐腰鼓勁。要持續開展為官兵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活動,積極幫助解決好子女入托入學、家屬就業安置、家庭涉法問題等后顧之憂,努力營造安心服役、拴心留人、專心備戰的良好環境,真正把官兵的精力和智慧凝聚到備戰打仗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