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艦艇處于海上訓練狀態,以按綱施訓為主,保持正常戰備等級,依令執行戰備任務,政治工作必須緊緊扭住“按綱施訓、實戰實訓、從嚴治訓”的特點規律,始終把發力點和落腳點標定在提升訓練貢獻率上,切實在找準規律、創新發展中保持“生命線”的脈動、煥發“生命線”的威力。
艦艇海上訓練狀態是艦艇由“不能戰”向“能戰”過渡銜接的轉換階段,這一階段突出表現為“五勢”:一是“動散”常勢。“動”和“散”是戰備訓練的邏輯起點和基本特征。當前,隨著使命任務的深化拓展,艦艇部隊多線用兵、多域分布、多點流動,平臺兵力分點、領導分片、人員分散的動態特點突出,人員流動、裝備轉動、場地變動、跨區機動等成為常態,岸海銜接互動、艦機空天聯動、要素一體隨動、思想心理波動的態勢凸顯,對政治工作動中籌劃、動中組織、動中實施、動中檢驗提出更高要求。二是“聯合”態勢。“未來戰場,聯合制勝”。只有聯在一起訓,才能聯在一起戰。信息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作戰要素串聯、參戰力量關聯、指揮控制并聯、信息手段通聯、支援保障暢聯,“聯”已成為戰場較量的最強優勢、最大趨勢,對政治工作扭住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素養、聯合文化凝心聚力,實現軍內軍外、網上網下、社會家庭協同發力,教育、心理、文化、作風關聯互動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共融”趨勢。現代戰爭是“體系博弈、平戰融合”。隨著體制編制、力量編成調整改革落地落位,艦艇“平時體系練、戰時體系用”的訓練指導不斷深化,融“統一指揮、信息共享、合同打擊、聯防聯控”于一體的訓練體系逐漸成形,訓練樣式多、內容要素全、節奏轉換快、專業覆蓋廣,對政治工作在時間上融、空間上融、職能上融、資源上融、手段上融、感情上融,做到全程跟上、全程貼近、全程融入、全程高效提出更高要求。四是“快短”時勢。“快”和“短”是克敵制勝的“密鑰”。艦艇執行戰備巡邏、聯合軍演、遠洋護航、撤僑護僑、國際救援等重大軍事行動,具有任務節奏快進程短、事態升級快轉換短、輿論傳播快信息短、官兵反應快變化短等顯著特點,加之90后00后官兵主體接受信息快、反應線條短、承壓能力弱,思想較為活躍、內心較為敏感,對政治工作以快制快、以變制變、以短制短,快速掌握情況、短頻分析判情、有效控制局面提出更高要求。五是“嚴實”走勢。“嚴實出質效,嚴實出戰斗力”。作為戰爭的“預實踐”,訓練工作必須嚴格貫徹戰訓一致、實戰實訓要求。當前,周邊安全局勢和海上斗爭態勢復雜嚴峻,海上艦艇緊盯制衡強敵、緊貼使命任務,圍繞作戰對手、作戰任務、作戰環境,組織實打實投實爆實抗訓練趨于常態,必須以嚴實促協同、以嚴實控風險、以嚴實把質量、以嚴實降消耗、以嚴實增效益,對政治工作嚴格訓練紀律、嚴實訓風考風、嚴肅追責問責,教育引導部隊大膽訓練、科學訓練、安全訓練,把內容訓全、時間訓夠、標準訓到,防止出現偏訓漏訓粗訓提出更高要求。
伴隨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縱深推進、落地落效,艦艇海上訓練中政治工作必須快速適應“小機關、大服務”這個新態勢,精準對接“壓層級、強職能”這個新變化,應對突破“正靶心、歸重心”這個新挑戰。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突出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現實問題:一是標準規范不夠剛。訓練中政治工作,有的缺少指標,具體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沒有明確規范,指導性不強;有的有指標,但指標彈性大、剛性小、不精準,執行起來較寬泛,精確不到時間點上,落不到具體戰位上,以至于出現模糊化、籠統化等現象。二是干部素質不夠強。主要指的是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官兵需求、機理嬗變,受入口和經歷所限,信息素養不足、施訓水平較低、指揮能力偏弱,導致訓練說不上話、插不上手;基本功也不扎實,對動中抓教、政治工作作戰、軍事民主、訓練監察等方法套路不懂不會,政治工作跟進的速度和融入的力度還有較大差距。三是方法手段不夠新。教育引導對不準官兵活思想、抓不住利益契合點,硬灌漫灌、照本宣科較多,與官兵需求不相適應;“網絡關”的“闖關”效果不夠理想,“兩微一端”等載體功能發揮不夠,與官兵“網生一代”的特點不相適應;“穩準狠、短頻快、實新活”的辦法不多、方法不新,與訓練要求不相適應。四是工作指向不夠準。訓練強度大、條件艱苦,時間長、現實困難累積,官兵心理壓力疊加;網上輿論信息混雜,“一人一機一世界”問題普遍,官兵思想易受干擾和沖擊,教育引導與心理服務還跟不上,仍存在“心”病醫“頭”、治標不治本的現象。五是成績效果不夠硬。訓練階段處于備戰打基礎、打仗蓄底氣的狀態,政治工作須由“無形”做向“有形”,讓官兵做好思戰謀戰、敢戰挑戰、能戰勝戰的準備,做到“全訓即能戰”。但從效果上看,很多時候還沒有做好思想、心理、組織、能力、成果準備,沒有完成思想“轉”型、能力“定”型、組織“強”型、成果“范”型,政治工作功能效用還發揮得遠遠不夠。
“生命線”的生命力在于服務保證中心的作用力。從海上訓練中政治工作實踐看,面對風云變幻的國內外環境和軍事斗爭新情況,政治工作必須因勢而謀、順勢而動、強勢而為,主動與打仗實踐同步伐、與打仗要求相適應、與打仗主體相契合,著重圍繞動中練強本領、動中錘煉作風、動中建強隊伍,把握動態分散特點,加強動中訓、動中教、動中管、動中保,積極推進思維理念、運行模式、指導方式和方法手段創新。
堅持思想導入,跟上新時代立起指揮棒。思想認識越徹底,訓練熱情越高漲,訓練斗志越昂揚。進一步立起“方向標”,精心研讀習主席關于軍事訓練重要論述,對標對表習主席訓令,悉心領悟“五個突出”的深遠戰略考量、深邃政治意蘊,感同身受習主席的勝戰憂思、價值叩問,教育引導官兵形成真思練兵之策、真強練兵之能的良好風尚和價值追求。進一步立起“指揮棒”,始終把戰斗力標準置于唯一和根本的地位,堅決杜絕游離于訓練之外的虛耗,堅決清理無貢獻率的累贅,真正將“指揮棒”貫通到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典型宣傳、考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一步立起“鐵標尺”,堅決貫徹“戰訓一致”“以戰領訓”“以戰領建”這個鐵律,著眼真槍實彈、真訓實練、真考實評,做到嚴打基礎、嚴控環節、嚴把質量,確保一開訓就高質量、一起步就實戰化。
堅持能力導入,發揮軟功能實現硬指標。發揮政治工作服務保證作用,就是要將“無形”化為“有形”、“務虛”變成“實效”。提升把關定向能力,嚴格落實上級指示要求,堅持黨委集體領導作戰,特別是對事關訓練全局的重要問題、兵力行動的關鍵環節,要把正思想、把準方向、把嚴計劃、把控節奏、把住底線,確保訓練有序推進。提升指導幫帶能力,積極探索依靠基層建基層的“強身式”幫帶模式,立足“四個到一線”(了解情況到一線、解決問題到一線、服務保障到一線、檢查督導到一線),在訓練實踐和大項任務中提升幫建支部、幫帶書記、幫抓骨干的能力。提升引領示范能力,自覺強化“政治機關是指揮機關、政治干部是指揮干部”的認同,始終把指揮員戰斗員作為第一身份,和軍事干部同答一道題、同操一門課、同考一個標準,自覺做到打第一槍、投第一彈、敲第一鍵,以良好形象帶出過硬作風。
堅持優勢導入,適應高強度提高貢獻率。政治工作的核心指向是提升貢獻率,必須善于把本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使之成為戰斗力生成的“催化劑”和“功放器”。強化組織領導的統領度,著力增強各級黨組織抓訓議訓、研訓管訓的意識和能力,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聚焦到組訓施訓上來。強化精神激勵的飽和度,要注重將優良傳統和紅色基因注入每個戰位、每名官兵,將戰斗氛圍引向每項任務、每次訓練,使官兵在戰天戰地戰對手中砥礪血性膽氣。強化暖心惠兵的精準度,始終把官兵的事放在心上,始終把愛兵的情打在點上,面對面、一對一地解決現實困難,確保官兵心無旁騖、動力倍增。強化訓風考風的嚴實度,按照打仗標準正風興訓,瞄準大綱上限、緊貼實戰要求,嚴格按綱施訓、從難組訓、依法治訓,切實立起嚴要求、嚴執紀、嚴問責的鮮明導向。
堅持全程導入,著眼動中訓不落一公里。著眼動散常態,跟進融入常態,與訓練工作同頻共振、合聲合拍。要突出“三個階段”抓融入。準備階段突出“細”,過細摸情況,做到“四清”(思想底數清、組織編成清、方案計劃清、特情處置清);過細定措施,采取“清單”模式,預設活動、訂制抓手;過細抓教育,注重從官兵言談舉止中捕捉信號,因人制宜做好訓前準備。實施階段突出“活”,直奔“活”思想,用好“活”手段,把握“活”時機,采取“一會、二講、三微、四法、五小”辦法,即諸葛亮會,訓前提示訓后講評,微課堂、微載體、微服務,儀式感召法、動員激勵法、談心交流法、活動緩解法,小培訓、小觀摩、小競賽、小檢查、小獎勵,輻射帶動訓練中政治工作回歸本真。撤收階段突出“穩”,側重抓思想隱患,防止麻痹大意;抓安全隱患,防止事故案件;抓落實隱患,防止工作掛空擋;抓責任隱患,防止傳導不到底不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