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璟
(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鷹潭市余江區供電分公司,江西 鷹潭 335200)
當今社會,企業建設的本質目的就是為自身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提高企業自身的收益,能夠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效避免各種問題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業競爭壓力整體呈上升趨勢,電力企業要想在整個市場環境中取得一定優勢,就必須要開展較完善的營銷風險管控工作,這樣能夠有效在開展電力營銷工作過程中避免各種各樣的問題,保證實際工作效率和質量,從而可以有利于提高企業自身的服務質量和經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
現階段,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對電力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提升,電力營銷在這一環境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創新電力營銷管理模式,可有利于推動電力企業發展,而且隨著電力營銷管理機制的創新,電力企業在營銷管理上的效果也會更加理想,使電力企業在大數據環境下的基礎更為堅實。不同時代環境下整體發展趨勢也逐漸體現出多元化特征,而且市場環境變化非常迅速,電力企業作為非常重要的支撐主體,需要采集海量數據之后精準分析,發揮大數據優勢,使調整之后的管理制度更符合市場管理需求。由此可見,電力企業務必要加強營銷管理創新,而且要在創新過程中不斷簡化電力管理工作流程,為電力企業營銷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提供動力。
通常情況下,為用戶輸送電力的經濟活動就屬于電力營銷。在進行該項工作時,企業需要盡可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只有當用戶滿意時,才可以保證電力企業的實際收益和整體社會效益。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企業在進行營銷活動時,可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安全因素,整個營銷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活動整體質量造成一定影響,最終結果可能是有利有弊。至于造成這些結果的因素就被稱為營銷風險,具體包括:電力欠費風險、竊電風險、電力市場風險等。具體來說,大量的電力欠費會使得相關電力企業資金難以周轉,出現資金鏈斷裂等現象,提高了財務風險;現實生活中,不法分子進行竊電,導致市場供電秩序紊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整個市場環境充滿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提高了實際風險。
(一)經營模式轉變。電力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后,發電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發電企業生產經營模式將由現在的發電量以計劃為主、電價執行國家批復電價轉變為電量電價均通過市場競爭產生。新投電站將面臨無電 量計劃、無政府批復上網電價的“雙無”局面。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將給發電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二)競爭程度加劇。隨著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逐步推進,發電企業計劃電量的比例將逐步縮小,甚至取消,發電量將主要由市場競爭產生。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電力需求增速放緩,電力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供大于求,發電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電量電價均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如何開拓創新,以合理的價格水平積極爭取市場份額既是發電企業生產經營中將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也是一道難題。
(三)市場規則多變。電力體制改革過渡期,各地根據自身電力系統實際情況設計了不同的市場交易規則,由于沒有成熟的經驗,都在摸索前行,加上為了達到自身的需求,各地賦予了電力體制改革太多本不該由其承擔的東西,使得市場規則經常變動,政策延續性差,不利于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增加了發電企業經營決策的困難。
(四)地方利益訴求加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各地為達到降低用戶用電成本、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的,以電力體制改革為由變相要求發電企業降價,地方政府利益訴求不斷增加,加劇了發電企業的經營困難。
(一)開展營銷風險分析
現階段,對相應的營銷風險進行分析是整個工作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進行分析風險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保證具備客觀的態度,科學、理智地進行分析工作,充分了解當下整個市場的發展情況、競爭環境等,從而能夠結合實際工作效果開展相應的調研工作,對于分析結果具備一定借鑒經驗,有利于在開展營銷活動中避免各種各樣的風險,提高實際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與專業人士及時溝通、交流,對于實際工作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提前預想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和問題,保證實際工作的連貫性。開展相應的風險分析工作,可以對實際風險進行充分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選擇更加科學的風險管控工具開展實際工作,從而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具體包括:風險轉移、風險轉換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管控工具,從而可以有效降低相關企業的損失,維護正常的行業秩序。1.風險轉移:指企業通過合同將風險轉移到第三方,企業對轉移后的風險不再擁有所有權。轉移風險不會降低其可能的嚴重程度,只是從一方移除后轉移到另一方。例如:可以將風險轉移給服務公司、售電公司,同時支付一定費用。2.風險轉換:指企業通過戰略調整等手段將企業面臨的風險轉換成另一個風險,具體包括戰略調整和衍生產品等。例如:可以增加衍生產品,在兩個或多個風險之間進行調整,在低成本或者無成本情況下達到最佳效果。3.風險對沖:指采取各種手段,引入多個風險因素或承擔多個風險,使得這些風險能夠互相對沖,也就是使這些風險的影響互相抵消。例如:可以對具有自然對沖性質的風險進行組合。
(二)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機制
為了保證整個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更好地進行風險防控工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效避免出現的各種風險和問題,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保證企業在開展相應的風險管控工作時有據可循。不僅如此,相關部門還需要對人員的調動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力度,使工作人員具備更高的工作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風險的發生頻率,保證實際工作質量。就整個行業的發展環境而言,相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于整個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從而根據論證結果提供更加科學的管理機制,提高實際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對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而言相關人員需要進一步解決,保證工作的規范性與科學性,從而可以對實際社會效益和資產安全起到有一定保障作用。另外,需要建立專業的監管機制,對于開展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管,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風險,加大獎懲力度,降低實際經濟損失。
(三)提高風險管控意識和人員配備
要想為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奠定有利基礎,企業必須要具備相應的管理人才,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保證實際風險管控工作整體效果。不僅如此,還需要建設較完善、科學的風險管控機制,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出現各種風險和問題。縱觀整個社會市場,大部分優秀企業具備良好發展前景的原因除了具備充足的資金、人力、物力等各種資源以外,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都貫穿著相應的管理工作,這樣開展管理工作不僅能夠對內部出現的問題、矛盾等進行及時解決,保證實際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有效避免整個市場環境中出現的風險,能夠有效保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提高了企業的預知性。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建設進一步深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各行各業的要求,同時各行業競爭壓力整體呈上升趨勢,各行業都在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順應當下發展趨勢,電力行業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管控工作機制,提高風險規避能力,為該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有利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