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甘肅省蘭州市兒童藝術劇團,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飛速提升,人們的物質條件日益充裕,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張,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兒童劇的發展遭遇諸多阻滯。兒童劇屬于一種特殊的文化性產業,其發展質量直接影響到社會整體的精神文明建設進程。基于此,我們必須明確兒童劇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合理措施將其解決,從而助推兒童劇更快更好的發展、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下面我們就針對兒童劇發展闡述幾項粗淺觀點。
縱觀我國兒童劇發展現狀,發展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追根溯源,主要是社會和有關部門對兒童劇的關注度不夠,導致兒童劇的普及范圍非常狹窄。首先,提到兒童劇,大部分社會民眾都是比較陌生的,無論是兒童還是家長,很多人都沒有接觸過兒童劇,更談不上對其內容、題材以及形式的全面了解了,總體來講兒童劇的社會影響力是非常薄弱的。其次,由于社會和有關部門對兒童劇缺乏足夠的關注,兒童劇在我國各地區的發展體現出不平衡趨勢,比如兒童劇在一線、新一線城市發展狀況尚可,但是在三、四線城市以及偏遠地區的文化領域,兒童劇占比極小,甚至可以說是空白的,這些都致使兒童劇陷入發展困境。
兒童劇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豐富、優秀劇本的支持,只有內容優質的兒童劇,才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就我國兒童劇發展的現實情況而言,兒童劇劇本過時、劇目種類單一、當代優秀作品匱乏的問題是非常突出的。首先,現存的兒童劇劇目大多是以古代神話傳說或者早期外國童話為題材,內容過于塵俗老套,既不符合現代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心理需求,兒童看久了也難免產生審美疲勞。其次,目前大部分兒童劇的劇情都比較淺白,缺乏現代意識和創新元素,不但無法引發兒童的情態共鳴,也無益于培育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阻滯著兒童劇的和諧發展[1]。
兒童是未來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兒童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前行能效,這對兒童劇的教育價值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從我國兒童劇發展現狀來看,兒童劇中的教育成分普遍不夠突出。首先,很多兒童劇創作人員陷入思想誤區,他們在設計劇情和舞臺效果時,只追求對歡樂氣氛的營造,而沒有考慮到劇情是否教育價值,導致兒童看過、笑過就忘記了,難以獲得更深刻的思想體悟。其次,現存兒童劇目在教育性、人文性、引導性以及啟發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當代主流價值觀也得不到良好的體現,致使大部分家長和兒童都將觀看兒童劇當做一種娛樂消遣項目,無法運用兒童劇提升兒童的道德修養、拓展兒童的知識視野以及精神視域,當兒童劇淪為一種娛樂產品,那么其在文化領域想要獲得長足發展將是舉步維艱的。
兒童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性產業,營銷是其產業鏈中最關鍵的一環,優質的兒童劇作品如果缺乏有效的營銷,是很難被社會民眾熟知的,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營銷的有效性直接決定著兒童劇的發展前景。然而分析我國兒童劇發展現狀,我們可以探知到,現階段兒童劇的營銷機制是非常落后的。首先,目前多數兒童劇院都缺乏營銷意識,沒有認識到營銷對于兒童劇發展的現實意義,還深陷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陳舊觀念中不能自拔,意識層面的缺失導致兒童劇營銷后勁不足。其次,還有部分兒童劇院采取的營銷手段缺乏創新性,很難真正吸引兒童和家長的了解興趣,兒童劇在文化產業中無法與電影、電視劇以及動畫片比肩,長此以往,生存空間和市場占比只會越來越狹窄,這些都是營銷機制落后給兒童劇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
雖然近年來我國兒童劇的發展處于瓶頸期,但是其產業內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這種態勢對于兒童劇的發展來說有利也有弊。益處是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可以對兒童劇發展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在市場和產業中脫穎而出,劇院和創作人員必然會在兒童劇內容質量提升上傾注更多精力;而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些兒童劇院和演藝團體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為了在行業領域博出位,會在兒童劇中增添一些惡搞民族道德觀和價值觀的低俗元素,不但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和德育修養的和諧發展,甚至會扭曲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走向,演藝市場監管不到位既是兒童劇發展不力的主要原因,也是現階段兒童劇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社會影響力是決定兒童劇發展效率的第一要素,任何產業的穩健發展都離不開堅實群眾基礎的支持,尤其對于本身受眾范圍就不廣的兒童劇來說,擴大社會影響力是其突破發展困境的唯一出路。上述我們談到,兒童劇發展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和有關部門對其關注度不足,其中國家文化部門和政府應該負首要責任。基于此,有關部門應該對兒童劇發展予以高度重視,積極加強兒童劇宣傳工作,一方面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擴大兒童劇的社會影響力,從源頭上促進兒童劇的高效發展。比如,有關部門和政府可以充分整合媒體資源,利用電視、報紙、網絡以及城市地標廣告牌宣傳與兒童劇有關的內容,通過多位一體的媒體宣傳模式,讓更多的社會民眾接觸兒童劇、了解兒童劇,進而為兒童劇的長足發展鑄造群眾基礎。除此之外,有關部門和政府還要重點加強兒童劇在三、四線城市以及偏遠地區的宣傳力度,改善兒童劇推廣不平衡的局面,不但可以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也能真正擴展兒童劇文化的社會傳播范圍。
兒童劇想要在文化領域出圈、發力,題材的創新性以及內容的豐富性是其取勝的原動力,鑒于目前兒童劇劇本過時、當代優秀作品稀缺的問題,相關人員必須積極更新創作思路,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兒童劇的內容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引領兒童劇題材與時俱進,從而在多元文化浪潮中勇立潮頭。首先,相關人員在創作兒童劇時,應該綜合考慮當代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心理需求,盡量制作一些契合生活實際的作品,使作品更富有現實意義。其次,在貼近生活的基礎上,相關人員還應該重點增強兒童劇內容的創新性,從新時期兒童的思想和情感出發,力求運用新穎的題材以及生動的劇情喚醒兒童的情態共鳴,既能使兒童劇真正深入到兒童的心靈世界,也能讓兒童劇與時代接軌,從而打開兒童劇發展新格局[2]。
推動兒童劇發展的核心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帶給兒童愉悅的觀看體驗,更關鍵的是要發揮兒童劇的教育價值,使兒童在兒童劇中吸納更多優質的精神感悟,引導兒童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真正做到內外兼修、知行合一。想要達成上述目標,相關人員在創作兒童劇過程中,必須把握當代主流價值觀,在兒童劇中注入充沛的教育、人文、引導和啟發元素,從而多維度拓展兒童的知識視野,全方位啟迪兒童的道德情操與智慧心靈,彰顯兒童劇卓越的教育價值。除此之外,相關人員在創作兒童劇時,可以適度減少劇中的平庸成分和娛樂成分,劇情內容生動且富有趣味即可,不可為了娛樂而盲目搞笑,將創作重點落在兒童劇內涵的構建上,這樣兒童觀看劇目后,不但可以獲得人格方面的啟示,也能自主將精神追求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從而升華兒童劇最根本的教育意義,助推兒童劇的長足發展[3]。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社會經濟體制下,科學營造是消除兒童劇發展阻滯的主要途徑,優質的兒童劇只有配套完善的營銷機制,才能真正走進兒童的文化生活。基于此,兒童劇院以及演藝團體應該順應市場經濟的變革趨勢,意識到加強營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建立健全的營銷機制,一方面可以為兒童劇開辟科學發展之路,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增強兒童劇的推廣力度。比如,在如今新媒體盛行的風口之下,各兒童劇院和演藝團體應該抓住營銷機遇,將傳統的實體營銷、海報營銷模式轉化為新媒體營銷,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主流新媒體平臺,積極開設新媒體公眾號、官方號以及視頻號,集教育、宣傳推廣、文化交流以及營銷等多功能于一體,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兒童劇營銷效率,也能在社會范圍內加深民眾對兒童劇的認知程度,從而促進兒童劇產業的長效改革與發展。
兒童劇作為文化產業市場的一部分,自然也是相關部門監管的主要對象,針對目前兒童劇演藝市場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為兒童劇構建良性的發展環境。首先,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對兒童劇公演劇目制定健全的審核制度,使劇院和演藝團體在制作、演出兒童劇時有據可依,從源頭上把控兒童劇的內容和質量。其次,相關部門還應該對兒童劇院、演藝團體人員加強宣傳教育,倡導他們不要只重視短期利益,而是多關注兒童劇的遠景發展,以人員思想觀念的優化驅動兒童劇內容質量的增強,不但可以減少文化垃圾,也能發揮兒童劇對兒童綜合素質發展的積極影響,從而推動兒童劇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經過對兒童劇發展現狀中問題的剖析,我們可以管中窺豹的了解到我國兒童劇正處于發展困境。面對這種不良局面,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兒童劇宣傳與演藝市場監管力度,兒童劇院和演藝團體人員也應該更新兒童劇創作思維、彰顯教育價值、優化營銷機制,從而引領兒童劇突破發展困局,成長為我國文化產業之林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