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長沙晚報社,湖南 長沙 410016)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為對象,解決人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問題,提高人們思想覺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證。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鮮明的黨性、實踐性和群眾性。黨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屬性,實踐性和群眾性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融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保證黨性不變質,還要合理運用各種媒體手段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開展,尤其是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促進作用,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使之更加貼近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思想和實際生活需求,從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第一,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融媒體時代,各種媒體手段高度發(fā)達并互融,由此與受眾產(chǎn)生了較強的互動性,并具有更廣泛的應用。這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1]。相對于傳統(tǒng)單一的思想政治開展模式,圖像、文字、視頻、VR/AR 等形式的應用,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融媒體時代對思想政治工作都有質的突破和改變。第二,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順應融媒體時代潮流,順應受教育對象的新需求,不僅會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抵達率,還會促使受教育對象更主動地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工作進一步開展。尤其是在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生活工作的背景下,人們承受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和精神負擔,進而產(chǎn)生各種不良情緒和心理,影響到日常工作生活。于單位而言,員工之間矛盾風險、人際關系不和諧因素增加,亦會影響單位的正常運轉。此時,通過科學運用融媒體手段,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作用,將會為緩解工作壓力、校準工作方向提供強力支撐,從而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
第一,無法對信息真實性進行全面監(jiān)測。融媒體時代,信息呈現(xiàn)爆炸式井噴,容易出現(xiàn)各種來源不明和具有安全隱患的信息,導致傳播的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誤有害的信息,誤導受眾,產(chǎn)生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的錯誤價值觀。這對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提出了挑戰(zhàn)。第二,不可徹底取代傳統(tǒng)教育模式。在媒體融合形勢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同時也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距離,甚至實現(xiàn)了“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在此語境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更加多元,但無法取代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作用[2]。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學習互動,是傳統(tǒng)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面對面坦誠相待,通過微表情、手勢體姿等直觀表現(xiàn),能讓思想教育工作者第一時間收到受教育對象的真實反饋,并及時進行調整。而如果是過度依賴各種新媒體手段,比如網(wǎng)上教育、網(wǎng)上培訓等,則可能無法完全掌握受教育對象的學習狀態(tài),甚至出現(xiàn)“一邊開著視頻打卡學習,一邊做著其他事情”的情況,影響到思想工作成效的有效評估。
融媒體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形態(tài)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對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對新的媒體融合形式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不斷學習運用新的手段和工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推動思想教育工作入腦入心,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融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媒介和工具大幅度增加,為我們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多選擇性,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選擇障礙[3]。亂花漸入迷人眼,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并非越多越好,不能貪大求全,而是要根據(jù)單位自身特點、員工組成特點和現(xiàn)實需要,選擇更加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對媒介本質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準確合理地運用媒體手段宣傳黨的主張、開展業(yè)務培訓、傳播正能量。要通過立體化思想教育模式的科學應用,抵制不良信息,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引領作用。
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最大變化是互動性大大增強。互動會貫穿教育內容設計上、教育過程中、事后反饋等全鏈條。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應結合實際,搭建完善的互動渠道和平臺。通過該平臺,不僅能夠進行雙向互動溝通,同時還能保障受教育對象訴求的暢通性,能夠實時掌握教育動態(tài)、實效。對效果不佳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及時調整;對受教育對象在思想傾向上存在的不良苗頭,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化解處置。要正確處理手段創(chuàng)新和黨性原則的關系。當下尤其是要防范不講原則的創(chuàng)新,將思想政治教育庸俗化、惡趣化。黨性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任何創(chuàng)新都要服務于黨性。判斷思想政治教育好不好,最重要的標準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增強黨性,有利于黨的領導,有利于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融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的原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充分發(fā)揮各種新媒體手段作用,緊跟時代步伐,又要堅持一些被實踐證明確實有效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必須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以提高人的思想覺悟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于此,要充分考慮受教育對象的接受程度。比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對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出現(xiàn)一些敏感、復雜的問題,難以運用網(wǎng)絡教育形式進行有效解決時,就可以結合傳統(tǒng)教育引導模式,予以準確系統(tǒng)解決[4]。要在重視思想教育全覆蓋的前提下,通過一人一事、個別談話等方式精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結合最新的黨的政策精神,結合最新時事和身邊事,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緊跟時代接地氣,做到貼近受教育對象需求,引導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
在媒體融合形勢下,每個單位對思想政治工作都有更加嚴格的要求,而且對精細化管理模式有更加迫切的需求,必須要利用思政工作的輔導,才可以保證單位員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一起應對教育改革的整體趨勢以及整體目標[5]。因此,最為重要的是提升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的政治定位,必須要加強在逆境中的信心,提高個人的轉型意識,利用個人的力量實現(xiàn)思想政治團隊的升級轉型。因此,就單位思想政治人員來講,需要充分認識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可以將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領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思想政治工作始終是結合人的思維意識進行工作,而不同人性之間的差異直接決定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差異化的措施,也就是結合各種情況運用合適的開展形式,進而滿足差異化的實際發(fā)展需求。第一,必須要清楚明確不同形式的優(yōu)點以及缺點。在具體實踐中需要從全方位和客觀的角度準確把握各種媒介形式的優(yōu)點以及缺點,進而確保可以結合各個參與主體和內容,合理選擇工作形式。比如:利用一些社交平臺,常見的有微信以及微博等等,讓雙方的心更加接近,讓問題深層次溝通,然而此方法不建議在集中性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就面對面溝通互動來講,盡管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問題有效解決,然而由于形式非常正式而導致交流不能深層次。第二,需要結合思想政治工作內容選擇恰當?shù)男问健τ陂_展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形式應該服務于內容,盡管媒體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有許多工作形式能夠選擇,然而必須要防止形式主義而容易導致的工作效率降低。比如:有些工作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最好通過常規(guī)的培訓班實施標準化、科學化的學習;有些工作內容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要運用相對應的場景化形式實施,以確保參與者更加全面的掌握內容。
結語:融媒體時代,思想教育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但總的來講,機遇大于挑戰(zhàn)。尤其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通過全面從嚴治黨、開展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形成了以行之有效的工作辦法,營造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圍。在此基礎上,結合融媒體時代特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為滿足干事創(chuàng)業(yè)新需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提供更有利的思想保障,正當其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主動加強學習,鍛煉提升整治修養(yǎng)和工作能力,為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賦予新的生命力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