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陜西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陜西 榆林 719000)
國有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體系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一步,就是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進入“十四五”這個關鍵時期,從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更迫切需要一個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而當前國際形勢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有企業作同樣迎來的巨大的挑戰,如何以高質量的紀檢監察工作,保障新時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了新的課題,目前傳統的紀檢監察工作已經表現出了難以適應的狀態,而轉型發展在國內外范圍內,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導致各級紀檢監察機構主動探索的動力不足,都是現實存在的不利因素。
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確保所屬黨組織、黨員和各級管理人員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強化企業廉政文化建設,隊伍廉潔自律建設,堅決消除和預防腐敗滋生。因此,紀檢監察工作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推動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各項工作的高效開展。但是隨著國內外市場發展環境的變化,國有企業正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競爭壓力,企業管理的主要精力會逐漸向單一的短期效益方向傾斜,在投入大量精力的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紀檢監察工作和相應部門往往會被次要化,而基層生產部門的黨組織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視也會同步下降,使得在實際工作中黨內監督部門往往缺乏有效支持,無法形成較好的工作效果,而職能部門對紀檢監察工作缺乏正確認識的情況普遍存在,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配合協作的力度不夠,導致不能形成較好的監督效果,對企業的良好有序發展造成潛在影響。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氣把隊伍建強,讓紀檢監察干部素質過硬,業務夠強,堅決做忠誠干凈擔當、敢于善于斗爭的戰士,紀檢監察干部既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更是反腐敗斗爭的關鍵力量,只有強化隊伍建設才能保障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開展。但在基層的實際工作當中,很大一部分紀檢監察工作者對監督執紀問責的工作方式、方法掌握不扎實,存在執紀方法落后,業務能力較弱等問題,無法滿足新時期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需要。
傳統的紀檢監察工作常以經驗為導向,通過對照企業內部在安全生產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檢查黨員領導干部是否存在違紀違規現象,監督檢查覆蓋范圍窄,缺乏針對性,無法起到對違反紀律和腐敗問題的全方位震懾作用。同時傳統紀檢監察工作的處理和判定依托于紀檢監察的干部經驗,問題判斷標準不統一,對人工的需求量大,共同導致紀檢監察的效率不足、作用不明顯,從整體上影響了國有企業開展紀檢監察工作的成效,其根本原因就是傳統紀檢監察工作,沒有很好的適應新時代的更好要求。
“十四五”是,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把握機遇、成功轉型是當前國有企業順應時代需求的發展之路,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應當承擔起高質量創新驅動發展的模范,積極適應“十四五”發展新要求,尤其是在紀檢監察工作方面,必須緊跟改革轉型浪潮,積極參與其中,推動數字化紀檢監察工作體系的建成,構建起從預防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到問題線索的處置,再到長效保證企業良好健康發展的完整體系。
技術層面主要包括大數據、5G 通信技術、云計算等現代通信技術在紀檢監察工作當中的應用,如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國有企業各業務環節的相關數據進行搜集整合,建立科學的數據比對模型,當業務流程、執行過程或結果出現異常時,大數據系統將及時發出提醒或警告并對相應的信息進行分析,隨機反饋給紀檢監察部門。在此模式下,企業的三重一大、物資采購、資金管理、招投標等環節,將通過數字技術被有效監督,不僅降低問題發現的難度,提高紀檢監察工作的整體效率,更在本質上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起到也規范和約束作用。
數字技術在紀檢監察工作方面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個是以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基礎數據為前提構建的數據庫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基礎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準確預估出發展趨勢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隱患并及時進行風險預警,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個是依托先進的數字技術可以實現紀檢監察工作的準確性提高和效率加倍,當前“智慧紀檢”系統已經不斷趨于成熟,為紀檢監察工作,提供了高效便捷應用支持和更智慧的判斷和處置方案,在數字化技術的全面應用的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業務升級勢在必行。
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完成,我國已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規模5G移動網絡,大數據等技術也逐步趨于成熟,紀檢監察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基礎已經形成,但目前的智慧化的紀檢監察系統仍然是小范圍的應用,其常見應用場景是作為基層黨員干部教育、企業基本工作流程的輔助監督管理。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實踐已經固化,新的一輪改革升級也才剛剛起步,智慧化的紀檢監察系統在適配原有制度和具體業務流程過程中,較難找到合適的結合點,導致國有企業對智慧化的紀檢監察系統還沒有得到廣泛和深入的應用。
國有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是以推動國有經濟,服務于國家為目標的,因此在長期的發展當中,國有企業內部已經形成經過不斷實踐和檢驗而確認的管理制度、管理觀念和工作模式,傳統紀檢監察工作已經服務于傳統國有企業很長一段時間并發揮了自身作用。而紀檢監察系統的數字化轉型是對傳統的管理觀念、制度、工作模式的一次全方位變革,企業的管理觀念和制度是否能適應這種轉型并有效提升對智慧化紀檢監察系統的接受度,是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能否成功實現業務工作轉型升級的關鍵。
目前的不同企業所使用智慧紀檢系統往往出自相同的研發團隊,在功能方面相似性明顯,缺乏根據企業自身特征而量身定制的特點,而專業的研發團隊較少也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向智慧化、數字化要效能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多數的企業管理者認為引入智慧化紀檢系統,只是將現有紀檢監察工作搬到了網絡上,不看好智慧紀檢系統的實際效果,在研發過程中自然缺少更為有效的配合,產品與企業需求的融合度降低。
國有企業建立符合自身要求的智慧紀檢系統,不僅需要程序開發方面的技術人才,更需要對企業的業務流程、企業管理等有一定知識基礎的技術人才,在這個前提下,國有企業的專項技術人才顯得十分稀缺,智慧紀檢平臺的搭建和后期維護無法保障。
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的數字化轉型是長期、系統的工程,而國有企業的最基本目標是以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智慧紀檢系統作為一個新事物,在前期開發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且后期維護和升級也需要資金支持,在特定的量化標準下很難判斷該項目會對企業帶來何種程度的收益,因此專項資金的設立問題,同樣成為了紀檢監察工作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困難。
企業的紀檢監察機構在借助智慧化的紀檢監察系統對業務工作的所需信息進行搜集、對問題進行預判的同時,應當明確技術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一些特定問題的發現和處理上,智慧紀檢系統的精準性還只能作為參考,為此在研發階段,應當堅持以滿足紀檢監察業務工作為主要需求,舍棄無用或次要的功能,突出對重點工作完美支持的研究,積極同被監督部門進行溝通,找準系統的接入點,真正實現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主要流程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提醒與預警,讓紀檢監察工作者始終扮演主體角色,充分發揮該系統的輔助作用,帶動提升人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的判斷力和問題處置的精準度,從本質上適應新時期紀檢監察工作的更高要求。
在智慧紀檢平臺開發的過程中,信息安全、數據保護是研發工作的重點,操作友好、功能實用、針對性強、兼容度高、可擴展性豐富是基本開發要求,在此基礎上,打通各類微端與桌面端,讓以互聯網通信、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共同構成的智慧紀檢系統,具備了良好的操作環境,同時多個應用被整合在一個平臺里,使用效率和便捷性更高,傳統業務工作將被提升很大一個臺階。為實現上述需求,國有企業在“十四五”時期應該牢牢把握住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加強與數字技術服務團隊的協作,確保紀檢監察工作的數字化轉型能夠在智慧化的紀檢系統幫助下,第一時間服務于企業發展。
智慧紀檢系統建立的前提是基于企業的發展規劃,高度適用于企業的實際工作并滿足長遠需求,讓數據“多跑路”,解放人的體力工作,發揮人的思維優勢,整體對傳統工作方式進行優化。目前國有企業在紀檢監察工作方面,雖然迫切需要提高問題線索處置效率,以及監督的準確性和提供可以追溯到具體流程的可視化數據分析,但同時黨風廉政教育等功能也是智慧化紀檢系統的所需要的基礎功能,因此該系統必須擁有良好的擴展性為企業建立的智慧紀檢系統提供優化和完善的空間,進一步滿足企業智慧高效綠色發展的長遠需求。
提高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水平,以可靠、高效的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為企業良好有序發展保駕護航是紀檢監察工作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主要任務目標。為此,建立適應企業自身需求的智慧紀檢系統是紀檢監察工作數字化轉型的一條有效實現路徑,其在廉政教育、風險判斷和預防控制等方面的優勢,將提升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總體成效,也將進一步滿足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