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銓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為規范物業管理活動,促進物業管理企業提升服務質量,激發業主對物業管理熱情和自治水平,國務院2003年頒布了《物業管理條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相繼頒布地方性法規,對《物業管理條例》沒有細化的地方進行補充和完善。但在實際執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過程中,仍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導致業主對物業管理的自治能力不盡如人意,其中核心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居住小區環境污染問題無法根治。
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區域是按照國家規范標準和地方政府統一規劃要求,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具體實施過程進行全程監督管理的建設區域。本文研究的居住小區環境污染主要是居民在小區生活過程中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違法行為[1]。
根據不同小區位置、不同居住人、不同生活習性、不同配套設施的具體情況,可以將小區的環境污染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固體廢棄物方面的污染問題。這類污染集中體現在業主對房屋進行裝修過程中,廢棄或丟棄的建筑垃圾、裝飾廢棄材料,主要有水泥、沙石、廢磚頭、邊角木料等。另外,居民在生活過程中,不按規定地點堆放或任意丟棄生活垃圾,物業管理人員對此又不進行及時清理[2]。
(二)大氣方面的環境污染問題。居民小區的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小區車輛排放的二氧化碳,居民廚房排放的油煙污染,這種污染問題不僅影響居民居住環境,而且對大氣資源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3]。
(三)小區水資源方面的污染,包括自來水公司輸送的飲用水細菌超標問題,下水道污濁物造成排水系統的污染以及小區內的花園、水池里的流動性差或幾乎就不流動水源污染,嚴重影響居民生態環境。
(四)小區噪音方面的污染問題。這類污染主要包括小區唱歌聲音過高、電視聲音過大導致的噪音,車輛發動機噪音、喇叭噪音,周圍建筑工地施工噪聲的影響,小區外部街道車輛輪胎噪聲污染等。
(五)小區飼養寵物導致的污染問題。這類污染主要體現在居民飼養的公雞在5-6點不停雞鳴,導致還想睡覺的居民無法休息。另外,飼養的寵物到處大小便,主人對這些寵物排泄物不聞不問,嚴重影響公共衛生。
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比較晚,隨著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必然增加城市的管理難度,只要有人口密集的地方,就會出現污染。這類污染或有可能是規劃的不合理,也有可能是人們一些惡習導致污染。
(一)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起步較晚,導致很多地方沒有規劃或者規劃極不合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1998年的城市化率為30.4%、2000年達到36.22%,2017年末我國城鎮化率為58.52%。由此看出,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但因規劃不合理產生環境污染。
(二)居民的基本素質不高、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導致居住小區產生環境污染。很多居民在家里高聲唱歌,或把電視機聲音調到最大,不管其他居民的感受,導致聲音污染。有的居民直接高空拋棄垃圾、在公共場所到處丟棄垃圾,嚴重影響小區的居住環境。
(三)居民對侍養寵物管理不善導致環境污染。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精神享受,喜歡飼養寵物娛樂。部分居民飼養的公雞5-6點就開始雞鳴,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特別是周末更是影響居民睡眠質量。居民飼養的寵物,其最大的污染是就是排泄物污染,這些污染行為給居民小區帶來極大的危害。
國務院2003年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業主有權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對小區物業進行自主管理。但事實上,由于業主的物業管理能力和業主委員會的松散型管理[4],無法實現國家制定《物業管理條例》的目的和初衷,連起碼的成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都非常困難,更談不上對小區環境污染自治管理的層面上來。
鑒于此,各省和具有立法權的地級市相繼出臺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業管理條例》,在地方立法層面融入了地方公權介入居民小區物業管理問題,通過國家公權力干預業主的物業管理自治權,由此引導、培養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按法律規定,依法對小區環境污染等物業管理問題實施管理。
住宅居住小區環境污染屬于《物業管理條例》管轄的范疇,但物業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服務行業,物業管理違法行為涉及房產、規劃、土地、城管、公安、衛生、工商、環保、民政、物價、安監、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以及供電、供水、供熱、供氣、通訊、廣電網絡等多個領域,這些機構缺乏統一高效的綜合協調,很多問題應由多個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實際上處于責任不明、事權模糊、貌似負責,但誰也不管的狀態。
物業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寬,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專司其職的人員編制少,無力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地方政府除了對物業管理財政投入較少外,還缺乏綜合性、復合型執法人員,由此導致物業管理監管難以落到實處。
建設項目規劃不到位,存在著嚴重的先天缺陷,給以后的公共活動及物業管理造成很多困難。另外,物業管理后續缺失監管。部分開發建設單位不嚴格執行規劃,存在隨意改變規劃、變更房屋用途,甚至存在規劃小區內亂修亂建現象等無序狀態,政府監管部門對此管理松散。
居住小區環境污染執法困難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能完全依靠行政執法來強迫居民遵守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物業管理行政執法不能包羅萬象、不能窮盡一切違法行為,故對居住小區環境污染監管問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綜合管理的過程。
筆者對《物業管理條例》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了解,發現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頒布實施后,政府職能部門沒有依法對物業管理實施監管。政府部門認為物業管理屬于業主自治的范疇,小區的環境污染屬于居民委員會自己管理的事情,政府部門不參與、少參與居民自治管理,由此導致政府部門管理脫節。究其根本還在于政府沒有宣傳教育老百姓遵紀守法,沒有對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處罰,所以加強《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地方物業管理條例》的宣傳力度,對提高居民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物業管理違法行為涉及房產、規劃、土地、城管、公安、衛生、工商、環保、民政、物價、安監、食品藥品監督等多個政府部門,鑒于這種特殊情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物業管理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權集中在一個部門行使,不應當過于分散,導致違法行為缺乏監管。
物業管理執法人員處于執法的基層,執法權力小、執法范圍寬,大多數涉及老百姓的雞毛蒜皮的違法行為,由此導致執法人員缺乏執法的積極性。正是因為這類執法人員的玩忽職守,導致違法現象屢禁不止、無人監管。故應當加大對執法人員的監管力度,讓執法人員依法執法、公正執法。
居民小區環境污染管理本身屬于業主對居住小區的自治管理權。在當今社會,還存在很多居民不遵守物業管理規定,導致小區環境污染嚴重。在業主自治功能失效的情況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啟動行政執法程序,對違法人員進行依法處罰。在業主能夠自主管理小區環境污染問題后,政府的職能將由監管執法轉變為以服務性為主導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