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藝青 蔡建超
(1.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2.邢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河北 邢臺 05400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個人信息的范圍慢慢被擴大,個人信息的種類也日漸豐富。個人信息的內容包含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并不僅僅指身份證、社保卡或者戶口頁中的個人信息內容,隨著通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由原先的“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的對象”,到現在的“個人在社會中所獲取的各類內容”,都被歸結為信息的范疇。[1]
個人信息的定義存在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個人信息不僅僅包括個人的身份信息,或者是通過身份證、社保卡或姓名所判定出來的個人信息,還包括個人的心理信息、身體信息、個人社會關系信息、評價信息等范圍較廣,包括一些可以直接表明個人身份的信息,也包括一些通過與其他信息結合而顯示其身份信息的信息。狹義的個人信息指通過身份證、社保卡或者是姓名所明確的個人身份信息。對于個人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第三條對個人信息進行了規定,其規定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信息。綜上,對于個人信息的概念內涵,本文認為個人信息是關于每個人身份特征的信息,其可以直接或間接反映一個人的身份,并且可以通過該信息區別出一個人與他人的不同指出的信息。[2]
個人信息的人身財產的雙重性是指個人信息具有人身屬性和財產屬性。其中,個人信息的人身性主要是指個人信息代表著個人的身份,具有身份屬性。個人信息為特定的人所享有,每個人的個人信息都具有獨特的人身屬性,代表著個人的人格利益。因為個人信息的人身屬性,其所代表了個人的人格利益,決定了其具有財產屬性。個人信息的財產屬性是指個人信息所蘊藏著一種商業價值,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商家企業需要更加進一步地了解消費者的信息,從而生產出迎合消費者喜好的產品,獲得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個人作為社會市場中的主要消費者,其身份信息可以暴露出個人的喜好、經濟能力、消費層次、消費習慣等情況,這些情況是商家發展市場所需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信息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時也具有財產價值屬性。綜上,個人信息不僅具有身份屬性,同時具有一定的財產屬性,這也是為何個人信息屢遭泄露的原因之一。
可識別性是個人信息最顯著的特征,可識別性主要是指通過個人信息可以識別出其身份,對主體進行區別性辨識。可識別可分為直接識別與間接識別兩種方式。直接識別是指可以根據單個信息來識別出個人的身份,例如可以通過指紋識別技術識別出個人的身份信息,是個人信息識別中最簡單的方式。間接識別是指通過單個信息無法識別出個人的身份,需要借助其他信息或者是以其他信息相互結合來確認個人的身份信息。例如個人的職業、住址等信息,這些信息無法有效識別出個體的身份,是間接識別信息。
人格權是法律明確規定的權利,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就是在保障法律所賦予的個人的人格權。互聯網技術打開了我們生活的空間,我們的生活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半透明化的狀態,有時可以通過個人的手機定位等信息來獲取個人的工作時間、工作路線等,互聯網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的便利化,同時信息的交流也更加便捷化。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不斷加劇,網絡服務為了增加網民的訪問量,擴大網站的流量,個性化的服務是滿足網民,提高網站流量的重要舉措。所以網絡服務商對網民個人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為了獲得更多的網民數據信息,不少網絡服務商不惜鋌而走險,通過電腦病毒、木馬程序等技術手段來非法收集個人信息,利用非法收集到的個人信息賺取商業利潤,或者將其搜集到的信息泄露、傳播給其他網絡經營者,使得自然人的個體信息在互聯網技術下無處隱藏。個人信息正是自然人的人格利益的體現,提高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對于保障個人人格利益具有重大意義。
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對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把個人信息上升到法律保護的層面上,這不僅保護了個人信息的安全,更有利于規范網絡空間,為打造法律化的網絡環境奠定基礎。運用法律手段對互聯網個人信息進行保護,可以規范互聯網運營商對個人信息使用,并且從源頭上規范網絡對個人信息收集的方式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執法部門對互聯網上侵害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懲處。使普通個人或者網絡服務提供商明確法律保護的界限,規范其自身行為,優化互聯網法治化空間。
個人信息遭到泄露以及傳播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減少互聯網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更好地保護個人信息,除了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之外,還需要加強互聯網行業的自律體制以及互聯網行業的監督機制。法律雖然為個人信息的保護提供了強制化的保護,但是,司法是個人救濟的最后一道防線,并且法律的規定較為原則化,無法窮盡個人信息侵害的情況,也無法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及時進行更新,法律保障不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就需要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體制的建設,完善公眾的監督機制。
加強行業自律機制,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行業組織協會或者行業管理委員會,由其專門負責全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和活動監督,對互聯網行業內的組織的個人信息保護辦法的內容進行審查,審查不合格的不得進入互聯網行業展開相關經營活動。對互聯網行業內出現的違規或者是違反行業協會的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的進行限制經營,或者計入行業協會黑名單,并且對其進行公示,以此來加強互聯網行業的自律性,促進其規范個人信息的使用方式。
有了行業的自律組織之后,必須加強監督機制,成立一個監管組織,對互聯網行業組織成員進行有效監督。同時建立互聯網行業規范的評估機制,對存在問題互聯網組織進行不定期抽查或突擊檢查,以檢查其是否該如實執行個人信息保護辦法。
互聯網信息傳播具有快速性的特點,在發生網絡侵權行為時,依靠法律的救濟無法第一時間進行完成,也不能避免損失的減小,建立網絡投訴受理窗口,在發生互聯網侵權行為時,通過網絡投訴窗口第一時間進行網絡封鎖或者是關閉相關功能,可以防止侵權信息的擴大,及時制止侵害行為的發展。互聯網信息還具有隱蔽性的特點,侵權行為非專業人士很難進行取證、固定證據,而建立網絡侵權案件的投訴受理窗口,可以將侵權行為進行固定化,有利于當事人獲取證據,為以后的啟動侵權訴訟提供幫助。
網絡技術具有專業化的特征,需要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展開侵權后的救濟。所以,建立專門的機構受理網絡侵權訴訟,由擁有專業知識的法官處理網絡侵權糾紛,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進行審查、裁決,從而可以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實現司法的公平公正,打擊不法分子的侵權行為。
提高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公民在上網時應注意個人信息的防護,不要隨意登錄、注冊賬號,并且在注冊賬號時要加強密碼強度,避免使用簡單的數字密碼等,從而降低密碼破解的風險。在使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時,應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不要將個人隱私在QQ、微信上進行過多的詳細說明。在利用互聯網網購時,盡量使用化名,對快遞包裹上存在個人信息的快遞單,應及時撕掉或者銷毀,避免個人信息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