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華
(廣東誠摯(廣州)律師事務所,廣東 廣州 511458)
建設項目十分復雜,一個建設項目順利推進離不開各參與項目主體的相互配合。其中業主方作為建設項目重要參與方,對建設項目整體推進影響很大,且項目業主方出現變動后,會對建設項目各參與方之間的法律關系產生影響。而深入分析業主方變動后相關法律關系的變化,對于進一步約束建設項目推進的規范化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業主這一概念源于《關于建設項目實行業主責任制的暫行規定》(1992年)第二條相關規定,主要指投資方派出的代表組成的,主要參與到建設項目籌劃、籌資、建設實施、設計、生產經營之中承擔管理風險的管理班子。此概念理解為,在建設項目推進中承擔建設項目責任的為某一機構,機構在承擔法律責任上明顯很難,故近年來關于項目業主得到進一步發展,項目業主從某種意義上更加貼近于項目法人。項目法人則主要指投資方依據《公司法》成立的主要開展項目開發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是項目建設單位,是劃分工程建設質量責任與建筑管理職責的主體概念,對應于設計單位、工程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是建設項目所有權人。
招投標屬于重要的市場活動之一,在整個招投標過程中,各個環節均需要參照相應的法律規定和要求進行。通常項目招標流程如下:(1)招標資格審核與招標資格備案。招標人需要辦理相關招標事宜,并到相關管理部門進行備案,此過程招標人可以委托代理,但需要與代理機構簽訂相應委托代理合同。(2)招標方式確定與招標公告。在招投標活動推進中,招標人需要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確定具體的招標方式,并利用網站、報刊等將招標書公布,同時向符合招標條件投標人發起邀請。(3)投標申請人資格預審。招標人對投標人資格進行預審,并將編制、發放相應的投資人預審文件。在預審中,需要對投標人相關資格是否符合,及材料文件是否符合相關法規等進行審核。(4)招標文件編制與發出。招標方需要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工程情況等,進行招標文件的編制與發出,且招標文件一經相關管理機構批準,不經法定程序不得對招標文件內容擅自進行更改。(5)現場踏勘。招標人需要按照相關招標書要求,組織現場踏勘,并為投標人解答所出現的問題,后將現場踏勘情況繪制成相應材料,遞交招標投標監督機構進行備案。(6)投標文件編制、遞交。投標人需要將嚴格參照投標文件撰寫要求與規范進行編制,并進行密封后,送至指定地點。(7)進行評標委員會組建,為評標工作做準備。(8)開標與評標。
盡管在建設項目啟動后,項目業主如果出現變動需要辦理土地、環評、規劃、施工等一系列變更手續,相對較為繁瑣,但出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業主方出現變動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建設項目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各參與主體出現變化的可能性極大,在建設項目啟動初期各參與方相對較為穩定,變化的可能性并不高。但隨著建設項目的不斷推進,建設所需要的資金量不斷增加,原業主可能由于資金疲軟,后續項目資金支持能力不足,進而產生業主產業轉移的情況,而一旦產業轉移,項目業主將會出現變化。例如,人民法院對建設項目原業主開展強制執行,業主不得不將項目轉給他方,此時建設項目業主方便會出現變更。另外,除上述資金不足等情況會導致建設項目業主方出現變化外,一些國有企業基于主管單位資產劃轉行為,也會產生建設項目業主變更情況。當前建設項目業主方變動也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原《合同法》第八十八條規定中,明文規定“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給第三人”[1]。因此,建設項目原業主方在獲得建設項目參與方同意下,并通過多方協議后,可以進行建設項目業主方的變動。
當建設項目業主方出現變動后,可能會產生招標主體之間就建設項目另行訂立“實質性內容背離”合同,屬于建設項目業主方變動不得不考量的主要問題。在建設項目招投標領域,《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招標投標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均禁止“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協議訂立”。諸多法律對“實質性背離”禁止訂立的主要核心內容為中標人、招標人需要嚴格按照中標通知書發出要求與期限,訂立書面合同。且在合同中明確規定,雙方不得違背的實質性內容與其他補充協議,若雙方出現違反情況,有關行政管理機關有權責令整改與處罰。而合同中明確規定不得違背的實質性內容對于確保招投標中各參與方的權益不被破壞具有重要意義[2]。
項目主體變動與招投標活動中“實質性背離”限制范疇理解上,當建設項目業主方出現變化后,是否會對投招標活動中中標人權益產生影響,直接關系建設項目主體變動在實際中是否有存在必要性。而無論是從招投標法律關系中中標人的角度、法律關系構成要素、另行協商的“合同實質性內容”、法律“主體”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項目業主方變動可能引發的“實質性背離”問題,不會對除業主方外招投標活動中其他主體造成不良影響。(1)在中標人的角度而言,不會增加中標人權益風險。建設項目業主方變動原因同業主方本身資金疲軟直接相關,而更換業主方后資金問題將得到直接解決,中標人與招標人簽署的合同也會繼續履行,且中標人也不會由于建設項目業主方出現的變動而承擔非中標的風險。因此,在業主方變更上則更愿意配合原業主方,在遵循現行法律規定下完成建設項目原業主方所有權轉移。(2)在法律關系構成要素角度,建設項目主體變動并不在“實質性背離”限制的范圍之內。在“實質性內容背離”限制性法律相關規定中,針對的主體主要為中標人與招標人之間的“實質性內容背離”不得私自另行協商。而一般法律關系構成主要要素包括內容、客體、主體三要素,而“實質性內容背離”主要范圍在內容上并沒有涉及主體相關問題,因此“主體”之間的問題并不在“實質性內容背離”范圍內。(3)另行協商的“合同實質性內容”被原合同限制。依照《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中第五十七條規定要求,可以理解為實質性內容主要指合同招投標的質量、標的、履行期限、價款等內容,而當建設項目業主方出現變動后,合同中質量、標的合同實質性內容并未發生變化,變更的建設項目業主方與中標人依舊需要按照合同內容履行職責,合同并未外延其他履行主體。(4)招投標活動中法律“主體”作為“實質性內容背離”評判時,《招標投標法》中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中標通知書對招標人和中標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標通知書發出后,招標人改變中標結果的,或者中標人放棄中標項目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3]。而建設項目業主方的變化,并不會影響中標人最終中標結果,故從法律“主體”角度分析,不在“實質性內容背離”限制范圍內。
綜上所述,項目業主變化產生的招投標法律關系變動較為密切,當建設項目業主方出現變動后,可能會引發招投標“實質性內容背離”問題出現,但此問題出現并不會對招投標中標人權益產生影響。因此在實際法律關系研究中,重點在項目業主方權益變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