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飛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新時代經濟發展進程中,隨著新的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推廣,在建筑工程中越來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藝被采用,這對于提升人們日益要求的工程質量非常重要。但是,隨著而來的也是新的困難。在目前階段建筑工程施工中,解決好建筑工程通病問題,對于提升我國建筑行業信譽及國際影響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從根本上提升我國人民安全感的重要體現。
在當前的建筑工程中,質量通病主要是對建筑的外觀以及實用性而言,道路和橋梁排水不暢、出現裂縫,房屋建筑出現裂縫和滲水問題,具體說來:首先,混凝土裂縫問題,導致裂縫出現的因素主要在于混凝土的材料不達標、配比不合理、溫度控制問題、澆筑問題、地基不穩,在建筑的外墻以及室內都會出現裂縫的情況。其次,墻面抹灰空鼓,空鼓這一問題主要是在抹灰的過程中沒有對材料進行科學的配比,同時在抹灰的順序、層數存在關聯。最后,室內和外墻的滲漏,不論是外墻還是室內,出現滲漏都將對建筑的美觀性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室內的屋面、地面和墻面漏水,不加以重視會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在于防滲漏技術利用不當以及防水材料沒有有效利用。
在施工質量管理上主要是對施工材料進行有效管理,具體要點如下:首先,保證對采購環節的有效管理,采購人員要具有良好素質,根據設計方案進行采購,與信譽較好的商家進行合作,做到貨比三家,并且施工單位要采取有效的監督方式避免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相互勾結。其次,組織好材料的供應,配合質監人員進行材料的驗收,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最后,施工現場要對材料進行檢查,保證材料無破損、變形等問題。在建筑領域中,施工材料費用占到施工總成本的70%,而施工單位的采購人員也會受到利益的吸引。因此,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避免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減少因材料問題導致的質量通病。
從整體管理的角度出發,主要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施工單位需要加強質量管理以及制度建設,對施工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確保施工方案具有規范化的特點。施工單位要充分考慮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根據工程收割機情況確定施工工藝,并且在施工的過程中要落實責任制,一旦在驗收中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從目前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來看,很多的質量通病出現后會及時進行處理,不過在預防措施上還需要加強,對常見的質量通病要加以重視。
設計人員需要對質量問題進行研究,如果設計方案欠妥必要及時停工和方案調整。設計好施工圖后對交底工作要重視起來,充分考慮施工管理人員的意見。設計人員不僅要來到現場考察,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對設計規范以及驗收標準進行學習,確保設計方案滿足投資方的利益。在設計方案中要作出如下規定:基礎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對各個單體結構的施工流程確定,保證不同單位的有序施工,避免出現施工碰撞問題,以此減少施工通病。此外,要兼顧成本問題,讓設計方案的價值得到體現。
當前市場中存在大量的施工企業出現掛靠,中標單位“以包代管等亂想”。此外,項目部對于自身的管理也出現了制度松散,責任不明確的問題。還存在一些施工單位沒有將質保體系落到實處,在施工的各個環節中沒有發揮出應該有的作用。當前我們的質保體系仍然亟待完善,這雖然存在一定的客觀因素,但在未來的工作者,我們應當對其引起充分的重視。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可以從各個環節的嚴格控制做起,可以分為以下三點。第一點,施工方自檢與專檢。施工方應當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與程序;擁有配套的試驗設施與檢測儀器,設施的數目需要達到質檢工作者的人數。
在進行管理控制時可以將管控過程依據時間順序區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為事前、事中、事后,并把握好各個階段中的工作重點。從施工的每一階段嚴格控制,使之達到規范要求。另外,建筑業若想充分融入市場經濟,必須把建筑工程管理納入法制體系之中,使用行政、法律以及經濟三重手段來進行工程管理,以此來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工程監管體系。所以,各級執法部門應當更加嚴格的開展建筑部門的監管工作,以此來推動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如果建筑施工工程一旦發生質量問題,施工單位應與設計監理單位相結合,分析和討論質量問題,并及時進行治理。在治理中,治理的方式要足夠科學合理,使施工質量通病對建設項目施工結構的影響降到最低。此外,施工單位應對施工質量管理者的專業技術水平加強培訓,使其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只有提高施工質量通病治理人員的技術能力,才會使施工質量治理的效率提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