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江
(德州市產品質量標準計量研究院,山東 德州 253000)
對于計量而言,被普遍的認為是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支持條件,現如今在西方發達國家中,便是將計量檢測作為生產技術的核心內容,然而在我國現代化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相關的技術和工藝也是需要準確的計量器具去進行衡量,所以企業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便需要對計量工作的重要性引起重視,通過技術上的創新,不斷完善工作模式,保證計量工作順利進行。
結合當前研究可知,我國大多數企業在計量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依舊出現比較傳統的工作模式,如:計量工作缺乏對工作方式創新,雖然大部分工作人員已經對這種工作模式相適應,但從長遠以及發展的角度分析,這種操作模式不僅不能對未來的工作需求相適應,同時在計量管理的過程中也極易出現錯誤,在日后面對嚴峻的市場競爭中,再加上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加大,就會致使單位計量管理人員在工作中面臨著比較多的壓力,并且這種工作模式不能較好的適應未來需求,如果出現錯誤就會給后期的資產管理等比較關鍵的工作項目帶來嚴重影響,嚴重的話還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阻礙。
我國企業計量工作主要精力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從之前比較單純的計量器具管理進一步發展為包括計量數據權利的全方面計量管理,已經獲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在促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發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企業計量管理工作一種受到資金以及技術和人員等方面的制約,所以存在發展速度緩慢等問題,不能較好的適應未來需求。由于企業沒有重視計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業主要目的就是獲得足夠的利潤,計量管理在工作中不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為企業創造足夠的效益,致使大部分企業在工作中就會把計量管理放在末端,對計量管理的投資以及推定長期忽視,阻礙計量工作的發展。
當前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隨著計算機以及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管理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一定程度上為計量改革創造出比較有利的環境與條件。計量管理體系不僅會受到直接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間接社會帶來的影響。直接環境一般情況下指的就是民間團體以及管理對象,還有具體的技術標準數量水平等,間接環境主要指的是經濟以及政治和文化等。由于社會環境的不同,也會導致出現不同的計量管理體系,好的計量管理體系不在于判斷標準,只在于是否適應其所處環境的需要。另外計量管理體系屬于一種組織系統,和其他系統是一樣的,是開放的,只有對環境發展積極適應,結合環境變換進行改革,才能發揮出自身作用,由于經濟體制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計量體制也要進行不斷的變革,這是不容置疑的。
對于經濟體制的轉變和管理體制以及政府機構的改革工作,市場調節是存在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計量技術機構需要對各種各樣的行政干預進行擺脫,在滿足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下獨立的去開展各項工作,同時還需要嚴格貫徹“穩住一片,放開一面”的政策推進技術機構多元化的服務機制,轉變政府自身管理職能,打破行政許可形成的壟斷,有效的去降低行政成本,使其促進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對政府行為進行嚴格的規范。
一是將計量技術機構進一步的推向市場,實現自主經營,自我發展以及自我約束,不斷的增強活力,加強效益。在部分條件相對比較好的技術機構中,可以進行以下試點:對于新上的檢測項目籌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應用職工參股方式,積極的鼓勵職工個人投資技術機構單項技術改造項目。二是大中型工業企業計量應該讓企業自己管理,國營大眾型工業企業通過擴大經營自主權后,進行責任權利統一。在進行企業內部計量管理的過程中,國家不需要干預計量設備以及人員配置,計量儀器是否送檢,計量實驗室是否認可等,都應該讓企業自行決定,不要受到行業以及地區限制,不能受到行政干預等。政府要做指導以及相關的服務工作。但是對法制管理進行不斷加強,只有這樣才能對市場監督進行強化,我國已經在計量立法上做出比較大量的工作,并且已經制定和頒布了比較成套的法律以及條例等。
結語:通過對上述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總之政府的作用只有通過市場才可以進行實現,而并不是代替市場,在計量管理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充當主角,而政府則是做好配角的重任,從而給予大眾更多的選擇權以及決定權,保證計量檢測的工作可以得到順利的落實,提高我國計量檢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