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妮,付 艷,肖曉燕,鄒衛紅,張琴琴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在當前國家政策重視、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背景下,職業技能競賽能促進職業教育改革,檢驗職業教育質量得到職教界人士的普遍認同。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教學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對高職教育影響深遠。本文以湖北省高職導游服務技能大賽為例,探討了該賽項如何引領高職旅游類專業教學改革以及其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本賽項以導游服務技能為載體,展示參賽選手在導游職業方面的職業素養。比賽環節包括自選景點講解、抽選景點講解、現場知識問答、導游綜合知識測試和才藝展示。具體環節對學生知識、技能、素質各方面的要求如下。
采用筆試,考察學生對導游業務技能和導游法規知識的掌握。其中,導游業務技能內容占70%,導游法規知識內容占30%。具體內容涉及到各地民俗風情、古代園林、建筑、歷史、宗教、風物特產、自然旅游資源等;以及旅行社和導游人員管理法規等。這個環節所涉及的知識范圍基本和導游員資格考試的內容相同[1]。
本環節分為兩個部分,自選導游景點的講解和抽選景點的講解。自選景點講解內容包括省內知名景區,也可以選擇導游帶團的某些特色專題:如荊楚文化、風物特產等。選手根據事先準備的內容作現場講解,講解內容應與賽前提供的課件基本同步,時間為5 min。抽選景點講解環節,主要考察選手的景點知識儲備情況及臨場應變能力。該項目在自選導游講解后,現場抽講解景點,無準備時間。這個環節考察學生備導游員形象素質、導游詞撰寫能力、現場講解能力、課件制作能力等。
該項目安排在抽選景點講解結束后,范圍和參考教材提前兩個月公布,題庫將于賽前在相關網站公布。題型為單選題、判斷題和多選題。這個環節考察學生對導游綜合知識的記憶能力和現場反應能力。
學生可以展示一個適合導游帶團時的表演節目,例如歌舞或戲曲、樂器、相聲、小品、口技、朗誦、武術、講故事等均可,選手根據范圍選擇才藝形式,獨立完成表演,不允許助演。這個環節主要考察學生導游職業素養的娛樂環節的設計能力[2]。
技能大賽是按照旅游行業對導游的職業崗位素養要求來設置的,因此,應該把技能大賽的標準和要求和日常教學對接,促進教學改革。日常教學也按照技能大賽的要求來進行,使學生達到導游崗位的職業要求,做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技能大賽可以檢驗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根據大賽的標準及備賽要求進行調整,使之更加符合旅游行業相關崗位人才培養的需要[3]。導游職業技能大賽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能有:全國導游基礎知識 、旅游政策與法規知識、導游業務知識、計算機知識、普通話訓練、形體禮儀訓練、化妝造型與服飾搭配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以上這些課程在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里體現為相關的課程:《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旅游政策與法規》《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講解》《計算機應用基礎》《語言素質與拓展》《形體訓練與化妝技巧》[4]。
有些非專業核心技能,如才藝節目的設計與表演、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心理素質訓練、應變能力訓練等綜合素質技能很少在旅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出來。經過技能大賽的考驗,這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就應該補充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并設計與之相符的課程對學生進行培養、訓練。這方面的課程在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里體現為相關的課程:朗誦技巧、詩詞文化、舞蹈鑒賞、湖北民歌鑒賞、心理健康教育、旅游類綜合實訓等。
對技能大賽備賽來說,實訓基地是打磨技能的最佳場所。為取得好的競賽成績,旅游類專業加強了實訓基地建設,改善了實訓條件,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實訓環境中得到充分的實踐訓練,也是為教學改革打下堅實的實訓硬件基礎。本專業購進了先進的設備,加快了實訓基地設備的更新換代,促進實驗、實訓條件的改善[5]。
旅游類專業建設有導游實景實訓室,在進行導游詞講解訓練時候,可以播放實景導游視頻,讓導游詞的講解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技能大賽模擬導游詞講解訓練,讓學生從講解到情緒都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去,對其導游詞的講解進行強化訓練,打好技能大賽的基礎。建設有校園森林生態旅游景觀[6],用于校園旅游景觀講解實訓和森林動植物欣賞課程實訓;有形體實訓室,用于導游禮儀和形體訓練實訓;還建有校園旅游實訓室[7]。
將技能競賽項目任務融入課程內容,不斷開發模塊化課程,彰顯“以項目為載體、工作任務引領、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理念,并將行業要求、行業規范標準融入課程教學。
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專業綜合實訓周[8],提高本專業學生的森林生態景區的專業認知能力、提高職業崗位技能水平,同時,通過開展綜合實訓,讓學生了解國情、民情,了解社會,也是一次課外專業思政學習和生態文明教育,進一步激發學生勇爭上游的競爭意識,積累專業技能。綜合實訓周的訓練內容包括綜合實訓準備、游覽體驗九峰森林公園、森林旅游商品制作、游覽體驗武漢磨山風景區、學生完成實訓報告、實訓周總結等內容,最后指導教師對優秀實訓作品進行展示[9]。
3.4.1 促進優質核心課程建設
建立旅行社企業全過程參與課程建設的合作機制,組織骨干教師,與旅行社行業企業專家合作,根據旅行社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面向工作過程,縱深推進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10]。在森林生態旅游專業建設中遴選《湖北旅游景點導游講解》《湖北森林旅游》《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產品設計與制作》《旅游電子商務》5門體現崗位技能突出,能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核心課程進行重點建設。整個課程建設中企業全程參與,建有交互式的課程資源庫,并形成持續改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機制。優質核心課程建設的內容及建設時間見表1。
3.4.2 微課建設
微課以主題突出、短小精悍、資源豐富、結構獨立的本體特征,打破了傳統的課程資源結構,提高了課程資源的可用性、適應性和再生性,滿足了信息時代的專業教學,為智慧教育提供了泛在的優質的學習資源,本專業計劃建成和上線微課程5門(表2)。

表2 森林生態旅游專業微課建設
3.4.3 網絡課程建設
2019~2020學年,森林生態旅游專業的青年教師們建設了《湖北旅游導游講解》 《旅行社經營管理 》等網絡課程,進行了課程資源的積累。[11]
教材建設是工作過程驅動課程體系中課程序化和課程內容重構的直接成果。選取《導游業務》《生態旅游商品設計與制作》《旅游電子商務》三門課程進行特色教材建設[12]。
首先,打破傳統的按照學科進行教材編寫的模式,開發和推廣與管理服務實際密切聯系的工作導向型教材。特別是人才培養目標中對應的專業核心崗位所應具備的導游服務能力和旅行社經營管理能力,按照崗位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教材,形成圍繞工作過程的特色教材。
其次,積極開發校級教材,豐富教材形態,多采用綜合性和案例性材料。特別是將旅行社和風景區各崗位職業標準,導游職業資格考試標準納入到核心課程教材建設中,并用項目課程、案例課程、角色課程等形式表達出來。
教材建設的內容及進度見表3。

表3 森林生態旅游專業教材建設
技能大賽的舉辦,教師要親自指導學生參加比賽,強化技能訓練,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這些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也為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13]。
現有的師資隊伍是一支核心骨干相對穩定,專、兼職結合的教學師資隊伍。本專業師資隊伍的結構、數量合理,能很好地滿足教學要求,擁有楚天技能名師1人,專業教師27人,兼職教師14人,占指導老師總數的52%,其中副高級以上教師15人,占專職教師的55.6%,雙師素質教師24名,占專職教師的88.9%。
本專業在發展過程中,曾獲“湖北省重點專業”“湖北省特色專業立項”。在本課題實施期間,2019年湖北省特色專業驗收;2019年森林生態旅游名師工作室獲批[14]。
(1)調整考核方式,健全評價機制。既要考理論知識更要考實踐操作;既要考正確使用、熟練程度也要考作品質量,將技能大賽中職業素養,安全規范操作納入考核體系,不斷完善學生課程評價體系。
(2)打破傳統對固化成果的終結性評價,將評價“嵌入”到旅游類專業課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關注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能和養成職業素養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和途徑,關注學生在參與實訓、實習等實踐活動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把評價過程和實踐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起來[15]。實現動態化評價方式。如核心課程《生態旅游商品設計與制作》的評價,傳統的評價是以期終考試卷面分數定成績。改革后,成績是根據學生制作的旅游商品、現場解說制作理念和過程、學習態度核定。
(3)打破評價主體單一化,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打破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是最重要的評價者。樹立教師、企業、學生共同評價模式。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既有小組內部成員的互評、校內專任教師的互評、也將企業教師加入到任務匯報的評價中來。將課堂教學與實訓、設計、實習結合起來評價。
湖北省高職導游服務技能大賽是由政府支持、行業主導、學校參與的比賽,它是檢驗職業教育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的試金石,對職業教育有很大促進作用。通過這個平臺,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進行切磋,職業院校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推動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與行業對接,促進了課程改革、實訓基地等專業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