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珠
(廣東白云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專業建設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專業建設關系到高校學生的培養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各高校有意識地提高專業建設能力,有助于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和解決現實中面臨的問題[1]。本文分析了2015~2020年廣東省本科院校歷年來參與廣東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2~8](簡稱質量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專業建設類驗收數據,包括:特色專業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項目、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項目、重點專業項目、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以上項目統稱為專業建設類項目,下同),有助于了解近年來廣東省不同高校、不同學科門類的專業建設情況。
本文摘取廣東省教育廳發布的2015~2020年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專業建設類的驗收結果數據,從表1中可得知:

表1 2015~2020年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專業建設類驗收結果 項
(1)2015~2020年,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專業建設類總驗收數為971項,其中834項通過驗收,總項目的平均驗收通過率為85.89%。
(2)特色專業項目在2015年、2016年、2019年、2020年參與驗收,總驗收數為178項,其中156項通過驗收,通過率為87.64%。
(3)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項目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參與驗收,其中2017年、2018年、2019年總驗收數為143項。其中2016年與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項目合并參與驗收,共20項。
(4)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項目是近年來參與驗收數最少的項目,只有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參與驗收,2017年、2018年總驗收數為39項。此類項目的立項與驗收都是能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有著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并且戰略新興產業需要高新科技和新興產業的融合,處于專業發展改革前沿[9],所以能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的院校僅為少數。
(5)重點專業項目在2015年、2019年、2020年參與驗收,總驗收數為90項,其中驗收通過有83項,通過率為92.22%。
(6)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只有2020年沒有參與驗收,總驗收數為501項,是專業建設類項目中參與驗收最多的項目。其中419項順利通過驗收,通過率為83.63%。
根據統計不同辦學性質院校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據,從表2中,可以得知:

表2 2015~2020年不同辦學性質院校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據
(1)參與專業建設類項目的高校有60所,總驗收
項目數為971項,其中834項通過驗收,總項目的平均驗收通過率為85.89%;其中36所公辦本科院校參與驗收總項目為779項(占比80.23%),平均通過率88.96%,高于總項目的平均驗收通過率。其他24所民辦大學、獨立學院及中外合辦機構總驗收數為192項(占比19.77%),平均通過率為73.44%,低于總項目的平均驗收通過率。
(2)廣東省高等院校中17所高校(見表3帶陰影字體),占比28%左右,包攬了專業類項目驗收數的50%,占據了一半以上的項目資源。
由此可知,36所公辦本科院校在專業建設類項目中,參與驗收數較多,項目驗收通過率相對較高。在專業建設類項目上,是極度不平均的,呈現出資源集中、強者越強的態勢。各院校可依托特色專業集群建設,對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和研究,提高專業建設能力。
3.1.1 36所公辦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和通過率
統計2015~2020年公辦本科院校參與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的數據(表3),從而可以得知:

表3 2015~2020年公辦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據
(1)在36所公辦本科院校中,專業建設類項目的驗收數及通過數排名前五的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廣東藥科大學、東莞理工學院。其中中山大學驗收通過率為95.74%,遠超總項目的平均驗收通過率,起到專業建設領頭羊的作用。
(2)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12所公辦本科院校專業建設類項目的驗收通過率為100%。其中星海音樂學院、廣東警官學院、廣州航海學院雖然專業建設類項目的驗收通過率為100%,但參與驗收項目數較少,僅5~6項。由此可知,這幾所院校整體辦學實力、專業建設能力較強,建議提高專業建設積極性,深度挖掘本校專業特色,增加申報專業建設類項目,最大化實現本校理論和實踐上的價值。
(3)嶺南師范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嘉應學院等四所院校的專業建設類項目參與驗收數均在20項以上,但是驗收通過率低于75%,由此可知,這四所院校在專業建設方面積極性較高,但通過率較低,建議做好專業規劃和建設,提高成果驗收通過率。
3.1.2 其他類型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和通過率
其他類型本科院校,含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中外合資辦學機構、成人教育學校等。統計2015~2020年其他類型本科院校參與專業建設類項目的驗收數據(見表4,為便于統計,部分院校為獨立學院轉設后名稱),可以得知:

表4 2015~2020年其他類型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據
(1)其他類型本科院校參與專業建設類驗收的項目數較少,各校參與驗收的總項目均不超過15項,總驗收數為192項,通過率為73.44%,表明其他類型院校在專業建設方面資源投入較少,競爭力弱,專業建設質量方面仍有大幅提升空間。
(2)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參與驗收數為15項,通過率為100%;廣州南方學院參與驗收數為15項,驗收通過率為86.67%,超過總項目的平均驗收通過率。說明這兩所高校在專業建設上清楚了解本校專業定位并且有效建設和發展,促使質量的提升,保證專業驗收通過率。
(3)雖然廣東科技學院、廣東培正學院、廣東東軟學院、廣東開放大學、廣州工商學院的驗收通過率為100%,但是參與驗收項目數在1~4項,驗收項目較少。
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專業建設類涉及專業眾多,結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10],歸類分析各院校建設的專業主要集中的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可以了解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專業建設類偏重的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從表5中可以得知:

表5 2015~2020年不同學科門類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和通過率
(1)2015~2020年間,無哲學門類的專業建設類項目參與驗收,近6年無相關專業建設研究;歷史學門類只有5項參與驗收。這個現象,與省內各大高校較少開設這兩個門類的專業有關,比較缺乏關于這兩個學科門類的專業建設研究。
(2)工學學科參與項目驗收數最多,為329項,其中282項通過驗收,通過率為85.71%;其次是管理學學科,參與驗收數為172項,通過率為84.30%;文學學科參與驗收數為125項,通過率為85.60%。這三個學科門類包攬了專業類項目驗收數的64.47%,一半以上的專業建設項目資源集中在這里。
統計全部專業建設類項目的專業,分門別類歸納為不同一級學科,挑選驗收數超過20項的項目,歸類分析各院校建設的專業主要集中的一級學科,可以了解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專業建設類偏重的一級學科。
由表5已知,B08工學與B12管理學是參與項目驗收數最多的學科門類,結合表6可知,B08工學里的B0802機械類參與驗收數為52項,通過率為80.77%,B0809計算機類為73項,通過率為89.04%;B12管理學里的B1202工商管理類參與驗收數為86項,通過率為86.05%。這三個一級學科包攬了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的21.73%。

表6 2015~2020年不同一級學科的專業建設類項目驗收數和通過率
由上文分析2015~2020年廣東省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專業建設類參與驗收的數據可知:
(1)各院校專業建設類項目參與驗收數不平衡,如有5所高等院校專業建設類項目參與驗收數超過30項,但有19所院校專業建設類項目參與驗收數少于10項,差值較大。反映出各院校的整體辦學實力、專業建設能力差異較大,需不斷優化調整專業結構,整合教育資源,為專業建設搭建良好的平臺。
(2)其他類型本科院校專業建設類項目參與驗收數相對較少、通過率較低,與公辦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較明顯,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一是部分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缺乏動態管理理念,往往是擬定出人才培養方案后,便墨守成規般培養學生,逐漸與更迭迅猛的社會脫節,明顯存在缺乏創新、監督和管理的現象[11];二是其他類型本科院校在專業建設上缺乏強有力的建設途徑和保障,專業建設實力、辦學特色、總體教學水平、教學資源和軟硬件設施相比公辦院校的低,無法深度高效的完成專業建設,阻礙了質量工程建設工作的正常推進;三是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容易呈現重立項輕建設,重數量輕質量,有頭無尾的現象,導致驗收通過率較低。
(3)專業建設類項目涉及9個學科門類,52個一級學科,但偏重于文學、工學、管理學等學科建設,其中機械類、計算機類、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項目均超過50項。反映出各高等院校在專業建設上結合自身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來進行專業建設,多專業共同發展、百花齊放。但呈現出專業聚集、專業建設資源不平衡現象,需要扶持弱勢專業發展,探索弱勢專業實踐路徑及發展前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找準特色。
(1)為提高其他類型本科院校專業建設能力,其他類型本科院校需要對標優秀院校,優化頂層設計,深入地調研分析,研制專業建設的規劃或實施方案,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優勢專業,穩固特色專業,強優固特,加強本科專業建設水平。
(2)專業建設類項目是推動高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大高校還需不斷優化調整。一是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可設立專業預警與退出機制,構建專業建設評價體系,分析明確調整方向,結合整體方案評價結果提出具體調整措施;二是提高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契合度,通過資料收集及分析,了解廣東省對于專業建設提供的政策服務以及資源配置,探究各院校的專業建設與廣東省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對接形式[12~15],探索與廣東省產業集群契合度高的專業,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結構,從專業與產業鏈、創新鏈某個點上進行培育試點,從學校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推進;三是將質量工程專業建設的重點從申報和立項轉移到建設和應用上,加強監管和檢查,為專業建設搭建良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