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耀,張翠翠,魏文迪
(1 泰安市中醫院肝病科 山東 泰安 271000)
(2 泰安市中心醫院血液透析科 山東 泰安 271000)
肝硬化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多發的慢性疾病,此病發展至晚期后,極易引發各種嚴重并發癥,上消化道出血就是其中之一[1]。患者肝硬化后,其門靜脈氣壓將顯著提升,引起靜脈曲張,而較大的壓力將造成大食管胃底靜脈發生破裂、出血。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癥狀,較為典型的有臉色蒼白、嘔血、冷汗以及黑便等,病情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失血性休克,最終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加強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療,具有不容忽視的臨床意義。現對我院2020 年2 月—2021 年1 月所收治的42 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生長抑素聯合奧曲肽治療,探討用藥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2 月—2021 年1 月泰安市中醫院收治的84 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數字表法分為甲組與乙組,各42 例。甲組男性24 例,女性18 例,年齡40 ~72 歲,平均年齡(55.91±4.37)歲,肝硬化病程3 個月~4.5 年,平均(2.34±0.67)年;乙組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年齡41 ~70 歲,平均年齡(56.28±4.53)歲,肝硬化病程3 個月~5 年,平均(2.51±0.5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通過B 超、胃鏡等相關檢查,最終確診為肝硬化,且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癥狀;②患者及家屬對此項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者;②腫瘤患者;③精神異常者;④無法正常溝通者;⑤存在嚴重血液疾病者;⑥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⑦中途退出研究者。
兩組患者予以常規對癥處理,如補液、止血、輸血。在此前提下,甲組患者予以奧曲肽(國藥一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H20041558)治療。乙組患者予以生長抑素(南京長澳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H20043583)聯合奧曲肽治療。奧曲肽用法:在20 mL 的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0.1 mg 奧曲肽,混合稀釋后,對患者予以靜脈滴注12 h,速度控制在25 μg/h,持續治療3 d。生長抑素用法:在1 mL 的0.9%氯化鈉溶液中加入0.25 mg 生長抑素,混合稀釋后,對患者予以靜脈滴注,速度控制在2.0 μg/h,持續治療3 d。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凝血指標。凝血指標包含4 項,即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療效判定標準[3]:經1 ~2 d 的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血壓、脈搏恢復至正常水平,且未出現出血癥狀,為顯效;經2 ~3 d 的藥物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所改善,血壓、脈搏基本恢復正常,且未出現出血癥狀,為有效;經3 d 藥物治療后,出血癥狀依然存在,且血壓發生進行性降低,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甲組的80.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例)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各項凝血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乙組患者的PT、TT、APTT 指標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以及甲組治療后,FIB 高于本組治療前及甲組治療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 s)
注:#與本組治療后相比,P <0.05;*與甲組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PT/s TT/s FIB/(g?L-1) APTT/s甲組 42 治療前 14.31±1.97 22.12±2.18 1.88±0.49 41.29±4.78治療后 14.01±1.88# 19.41±2.31# 2.04±0.61# 37.69±3.54#乙組 42 治療前 14.40±2.04 22.05±2.11 1.79±0.50 41.34±4.67治療后 12.09±1.67*# 17.36±2.07*# 2.43±0.57*# 33.62±3.61*#
臨床上對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療,通常是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而奧曲肽就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藥物。此藥物屬于人工合成的八肽環狀化合物,不但能夠對胃蛋白酶、胰酶、生長激素以及胰高血糖素等加以控制,還可在一定程度促進內臟血管的收縮,并改善門靜脈壓力[4]。研究指出[5]: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采取奧曲肽與生長抑素聯合治療,可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其中生長抑素屬于環狀十四肽,此藥物不僅可減少門靜脈壓力,并優化門靜脈的血流量,繼而達到止血的效果;可避免或控制血小板丟失,優化機體的凝血功能,最終達到快速止血的效果[6]。另外,該藥物可經由對肝臟巨噬細胞-網狀內皮系統加以刺激,以減少內毒素的形成,且經由其止血功能,對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加以控制,從而預防肝臟再次受到損害[7]。因此,相較于單獨使用奧曲肽而言,奧曲肽與生長抑素聯合使用,會更快達到止血的目的,并減少輸血量。
本文結果顯示:乙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5.24%顯著高于甲組的80.95%;該研究而結果與張曉慶[8]的研究結果相似,其研究中采取生長抑素+奧曲肽治療的一組患者,其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5.35%,而采取奧曲肽治療的另一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1.40%,存在顯著差異。由此表明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治療中,采取乙組所用治療方案,可取得比較好的臨床效果,能較好的改善患者的癥狀,并促進其身體的快速康復[9-10]。另外,在凝血指標上,結果顯示:乙組患者治療后的PT、TT、APTT 指標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以及甲組治療后,FIB高于本組治療前及甲組治療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乙組所用治療方案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對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標,促進其凝血功能的恢復,可起到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生長抑素與奧曲肽聯合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癥狀,還可促進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