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峰
(貴州省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 貴州 貴陽 550002)
腸梗阻在急診中較常見,也是常見的急癥疾病類型之一,腸梗阻病情變化快,且病情復雜,病因復雜,通過對腸梗阻的及時與準確診斷有利于快速實施治療,控制病情發展,改善疾病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1]。醫學上將不同原因引起的腸腔內容物通過障礙稱為腸梗阻,結合臨床對腸梗阻的研究分析,其存在典型的“痛、嘔、脹、閉”癥狀表現[2]。鑒于腸梗阻病情變化快,病情危急,極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有休克、死亡風險,需要盡早對腸梗阻做出準確診斷[3]。影像學檢查方法是腸梗阻診斷常用方法之一,超聲、腹部X 線在診斷中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漏診、誤診情況較多,影響到患者的救治工作。多排螺旋CT 技術的發展使得CT 在腸梗阻診斷中也得到重要應用。我院通過對腸梗阻患者應用多排螺旋CT 診斷,發現腸梗阻應用多排螺旋CT 診斷可行且具有較多優勢,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接診的90 例腸梗阻患者,包括男性48 例,女性42 例;年齡32 ~78 歲,平均年齡(52.60±5.29)歲;發病時間:4 h ~4 d,平均(12.50±2.18)h。所有患者均以“無排氣、無排便,腹痛、腹脹”前來我院就診;所有患者同意采取腹部X 線、CT 檢查,且檢查資料都有記錄;無腹部X 線檢查、CT 檢查禁忌證者。
檢查儀器:西門子Maltixfusio AVA30 X 線機、飛利浦Incisive 64 排螺旋CT,詳細檢查方法如下:(1)腹部X 線:指導患者采用站立位或者臥位情況下完成腹部X 線檢查,根據不同患者腹部X 線檢查影像學資料所見做出診斷。(2)多排螺旋CT 檢查:檢查范圍:膈頂面到恥骨聯合區域,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00 mA,層厚與層間距均設置為5 mm。上述掃描參數情況下完成腹部CT 平掃,平掃完成后對患者予以CT 增強掃描,選擇碘佛醇作為增強掃描對比劑,按照2.5 mL/s 經肘靜脈注入,總用量65 ~80 mL,三期增強掃描,動脈期、靜脈期、延遲期分別在注射造影劑后20 ~30 s、55 ~65 s、160 ~180 s 進行掃描,密切關注不同時期患者內部臟器形態變化。局部梗阻區域實施薄層掃描,對獲取的影像學資料實施三維重建,利用后處理技術完成分析。所有操作均由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務人員完成檢查,不同影像學檢查結果均由2 名人員獨立分析并協商確定最終結果,跟訪到不同患者臨床診斷或者手術病理診斷結果。
(1)腸梗阻診斷確診率;(2)梗阻部位診斷符合率;(3)腸梗阻原因診斷符合率;(4)腸梗阻類型診斷結果;(5)影像學資料質量評分,按照0 ~5 分評價,分值高則影像學資料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病理手術病理結果為標準,多排螺旋CT 對腸梗阻診斷確診率高于腹部X 線診斷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0 例腸梗阻患者多排螺旋CT 與腹部X 線診斷結果比較[n(%)]
病理手術診斷:高位小腸梗阻15 例,低位小腸梗阻42 例,結腸梗阻33 例。多排螺旋CT 對梗阻部位診斷與病理診斷的后符合率高于腹部X 線檢查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90 例腸梗阻患者梗阻部位診斷符合情況比較[n(%)]
90 例患者腸梗阻原因病理手術診斷結果為:32 例為粘連性梗阻,占35.56%;18 例為腸道腫瘤疾病,占20.00%;22 例為腹外(內)疝,占24.44%;2 例為糞石性腸梗阻,占到2.22%;2 例為原發性腸套疊,占2.22%;10 例為腸穿孔,占11.11%;其他4 例,占4.44%。病因診斷方面:CT 符合率為98.87%(88/89),腹部X 線符合率為47.94%(35/73)。CT 診斷病因準確率高于腹部X 線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6.915,P<0.001)。
腸梗阻類型診斷結果方面,病理手術診斷為:單純性腸梗阻37 例,粘連性腸梗阻45 例,麻痹性腸梗阻8 例。多排螺旋CT 診斷與病理手術診斷符合率高于腹部X 線檢查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90 例腸梗阻患者腸梗阻類型診斷符合情況比較[n(%)]
CT 檢查影像學資料質量評分(4.80±0.10)分,腹部X 線檢查影像學資料質量評分(4.20±0.19)分,CT影像學資料質量評分高于X 線檢查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26.510,P<0.001)。
急性腸梗阻作為常見的急腹癥疾病之一,病情進展快,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可出現感染、毒血癥等,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研究報道指出,對腸梗阻的早期準確診斷對盡早治療以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4]。
從腸梗阻診斷方法方面分析,臨床多采取綜合診斷方法,如患者有無手術史、患者近期飲食特點、病史、癥狀體征等,其中影像學檢查方法是腸梗阻輔助診斷中的常用方法,其輔助診斷價值已經得到證實。目前較多基層醫院在腸梗阻診斷中多選擇腹部X 線平片,符合基層診斷條件,腹部X 線平片在腸梗阻診斷方面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同時也暴露出腹部X 線在腸梗阻診斷中的局限性,即存在一定的漏診、誤診情況,造成患者延誤治療[5]。臨床文獻報道指出部分闌尾炎急性發病早期有腸梗阻表現,通過X 線檢查中極易將急性闌尾炎誤診為腸梗阻,部分絞窄型腸梗阻患者經腹部X 線檢查可誤診為急性膽囊炎、腸胃炎等。腹部X 線診斷腸梗阻期間,本身X 線分辨率較低,同時腹部較多結構互相影響,造成X 線檢查中出現遮擋,致使診斷中出現漏診、誤診等。
近年來CT 診斷技術的發展為各類急腹癥診斷提供了重要方法,CT 具有較高的時間與空間分辨率,能夠保證成像質量,減少腹部不同結構與組織出現的重疊、遮擋等,更好的顯示腹部相關病變信息。CT 在腸梗阻診斷中能夠獲取更多的影像學資料,這些都為腸梗阻的診斷、確定病變部位、明確病變類型等提供依據。
從本文結果方面分析,CT 檢查后以98.89%的準確率高于腹部X 線的81.11%,證實多排螺旋CT 較腹部X線對腸梗阻診斷價值更高,這與多排螺旋CT 自身優勢有著密切關系。此外,在腸梗阻病變部位、病變原因、腸梗阻類型方面,多排螺旋CT 均高于腹部X 線,進一步證實了多排螺旋CT 較腹部X 線在腸梗阻診斷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可作為疑似腸梗阻患者重要的診斷與篩查方法,其對腸梗阻病變部位、病變類型、病因分析等都可為腸梗阻治療方案確定提供依據,提高治療的針對性。多排螺旋CT 獲取的影像學資料質量也高于腹部X 線,這也是多排螺旋CT 診斷價值更高的原因之一。
楊志璽[6]指出螺旋CT 聯合腹部X 線對腸梗阻診斷價值更高,郭小亮[7]指出螺旋CT、超聲較腹部X 線對腸梗阻的診斷價值更高,上述不同學者的部分研究結論與本文存在一致性。
綜上所述,多排螺旋CT 相對于腹部X 線對腸梗阻診斷更有價值,其影像學資料質量更高,能夠明確腸梗阻部位、類型以及原因,對指導腸梗阻的有效診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