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平,郭全紅,張 萍,賴小苑,藍桂美
(中山市三鄉醫院護理部 廣東 中山 528463)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具體指的是盆底組織由于衰老及損傷等導致結構出現病理變化,從而引發一系列臨床體征,譬如大小便失禁、盆腔疼痛等[1-2]。本研究基于Kegel 運動,完成了適用于不同階段孕產婦訓練的盆底康復操小視頻的錄制,同時借助微信平臺對孕產婦展開規范化的盆底康復管理,收獲了較佳的成效。以下是詳盡的報道[3]。
挑選336 例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產科門診接受定期產檢、建檔且在本院產科分娩的孕產婦。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172 例,實驗組164 例。納入標準:①妊娠不小于28 周的單胎孕婦;②無認知問題,可以與人正?;樱虎蹠梦⑿呕蚱浼覍倌苤溆梦⑿诺玫叫畔?;④知曉且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妊娠小于37 周分娩的產婦;②新生兒體重不到2 500 g 或者超過4 000 g;③曾患陰道前后壁膨出、泌尿系疾病及有盆腔手術史等;④曾流產、早產、引產者;⑤同時存在妊娠合并癥、并發癥;⑥產后3 個月內接受其他盆底康復治療。
兩組孕產婦都在孕期和產后接受盆底康復常規健康指導,對照組在孕期接受1 位專職健康教育護士的產前孕婦授課,主要涵蓋了女性盆底肌群的生理學知識、進行盆底肌鍛煉的方法及其作用、自我評估和應對FPFD 的措施等內容。實驗組基于此在妊娠28 周時加入盆底康復微信群,不定期通過微信接收與盆底康復有關的知識并進行自我學習,同時跟著盆底康復視頻做盆底訓練操,一直持續到產后3 個月。主要內容如下:①設立盆底康復小組,并建好相應的微信群。小組成員有1 位婦產科副主任醫師以及1 位心理科主治醫生,1 位護理部主任,1 位婦產科護士長、1 位主管護師、1 位護師(均接受過與盆底康復有關的培訓并取得相應培訓證書,且在婦產科從事專業工作時間超過3 年)。設多位管理員,管理工作輪換進行。②完成對盆底康復健康宣傳教育內容的設立,使相應的訓練具有規范性。編制盆底康復操視頻:基于Kegel 運動,借鑒錢虹等[4-5]的研究,由研究組人員一起探討及制作。訓練涵蓋了兩個部分,即孕期、產后,共有縮肛、橋式、靠墻蹲立、伸展運動4 個動作,對其進行規范演示,并做成視頻,時長為6 min。③盆底康復指導及管理。健康宣傳教育:孕婦都要在門診進行系統化的盆底康復課程學習,并且在妊娠28 周的時候加入到相應的微信群當中,設立好個人的檔案號,從而為后期的評估以及隨訪工作的開展做好準備。
產后42 d 評價產婦尿失禁、盆底肌肌力、FPFD 狀況。由專職護士完成對尿失禁問卷的收集工作,且通過人工指檢、儀器評分的方法進行評定,并指導產婦完成FPFD問卷調查。所有的工作者在研究前都已接受相應培訓,以確保資料有效且無誤。
1.3.1 評定尿失禁 對于產后尿失禁發生狀況的評估選擇運用的是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ICIQ?SF)[6]。維度共有4 個,包括了造成尿失禁原因的自我診斷、漏尿量、漏尿頻率、尿失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其中的后三者是用數字評分,對應的分值分別為0 ~6 分、0 ~5 分、0 ~10 分??偡譃? ~21 分,所獲分值愈小,提示尿失禁程度愈輕。
1.3.3 FPFD 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在對產婦產后出現尿失禁、盆腔脫垂、排便異常等對生活的影響進行評估的時候選擇運用的是盆底功能障礙問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20, PFDI?20)[7]。各問題的評分都是0 ~4 分,依次表示從未、有但無影響、影響為輕度、中度、重度??偡钟咛崾緦ι畹挠绊懹?。
1.2.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分析選擇運用的是SPSS 19.0 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產婦的漏尿量及次數都相對較少,兩組的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漏尿量及漏尿次數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產婦的PFDI-20得分、尿失禁對生活的影響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都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比較PFDI-20得分和尿失禁對生活的影響狀況( ± s,分)

表2 兩組產婦比較PFDI-20得分和尿失禁對生活的影響狀況( ± s,分)
組別 例數 PFDI-20 得分 尿失禁對生活的影響實驗組 164 12.13±1.75 5.14±1.90對照組 172 22.85±2.45 8.34±2.16 t 4.371 3.141 P 0.000 0.005
壓力性尿失禁(SUI)多發于懷孕及經陰道分娩之后。有資料指出,懷孕階段約有6%~67%的孕婦出現SUI,而產后約有8.47%~24.80%的產婦出現SUI。另外,相較于懷孕之前,產后更易出現SUI[8]。美國婦產學院委員會(ACOG)認為要鼓勵高危孕婦對盆底肌肉進行規律性鍛煉[10]。很多研究都指出,基于專業工作者的指導開展孕期盆底肌肉訓練可以使妊娠晚期及產后1 ~3 個月發生SUI 的概率大大減小,初產婦產后規范的盆底功能鍛煉有益于其產后6 ~12 個月出現PFDI 概率的減小。此次從妊娠28 周起直至產后3 個月不間斷地對其展開盆底肌肉訓練指導,同時對訓練的有效性及規范性都極為看重,在孕后期及分娩早期加強對盆底神經的刺激,提高運動單位及興奮頻率,大大增強了盆底肌肉的力量,這對恢復盆底功能十分有幫助,同時還能夠減少尿失禁的出現。從此次結果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漏尿量及次數都相對較少,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資料指出,造成PFDI 的高危因素有妊娠及分娩等[8]。妊娠階段,孕婦的子宮重量持續加大以及在腹腔及盆腔位置的變化,使得盆底組織遭受重壓,再加上雌激素水平的作用,使得組織越來越松弛。分娩階段,宮口擴張造成盆底支持組織牽拉,盆底神經和肌肉在側切、會陰撕裂后受損。如果不及時對受損的盆底支持組織開展具有實效性的康復訓練,就極易引發PFDI,子宮脫垂及SUI 等也會隨之出現。產后盆底康復是借助綜合手段對女性在妊娠及分娩期間被損傷的盆底組織進行防治的經過[2]。
綜上所述,規范化盆底康復管理不但能夠使孕產婦的尿失禁狀況得到改善,而且也有助于其盆底肌力的提升,同時還可以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此次研究尚有不足,如對孕產婦的心理情況進行深度評估、隨訪時間較短等。因此,后期應加大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使孕產婦的生活質量得到更有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