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璐
(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心電圖室 甘肅 隴西 748000)
冠心病是一類多發于高年群體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長、難治愈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由此引發諸多護理問題[1-2],導致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依從性、生活質量均較低,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治療效果[3]。現代化護理模式應當立足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醫療護理方案,這樣才能大幅度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和安全性。目前,優質護理雖已在臨床護理中得到應用[4-5],效果較好,故本文將對優質護理進行分析,并分析其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就診的80 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21 例,年齡62 ~76 歲,平均年齡(68.56±3.41)歲,平均病程(4.13±1.11)年;觀察組男20 例,女20 例,年齡60 ~75 歲,平均年齡(67.53±3.39)歲,平均病程(4.14±1.0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病歷資料齊全、病史清晰、長期在本院接受治療、患者和家屬對本次實驗過程、方法、目的完全知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還有其他惡性疾病以及有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評估后認為不能完成此次實驗的患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1)建立檔案,分發防護和治療知識手冊。(2)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屬基本的就診信息,比如門診就診時間、注意事項等等。(3)詳細了解患者的情況,叮囑其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主要包括:(1)成立專業的優質護理小組,護士長任組長,8 名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跟蹤監護患者病情并建立完善的電子檔案,據此開會研究,制定科學完善的優質護理方案。(2)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應采取科學的心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徹底擺脫不良情緒的干擾,可通過交流談心、陪伴護理等方式拉近護患關系,走進其內心傾聽聲音,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關愛。(3)環境優化:護理人員應保持病房內環境干凈、整潔,定時通風、散熱、除濕,保持室內溫度、濕度恒定且適宜,可放置綠植營造生命氣息,給予患者強烈的生存渴望。(4)生活督導: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運動計劃,飲食方面應按照患者的口味搭配食材,主要是蔬菜、水果、米面等食物,忌辛辣、油膩,運動方面應鼓勵患者堅持鍛煉,協助患者完成短時有氧練習,提高心肺活力。
(1)護理滿意度:包括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指標。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護理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依從性指標。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3)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 評價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精神活動、社會功能、活力、軀體功能指標,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4)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使用SPSS 20.0 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依從性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例)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 s,分)
精神活動組別 例數社會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61.72±4.19 81.26±6.27 58.28±5.08 86.46±6.18對照組 40 61.56±4.41 70.18±5.31 59.44±5.18 73.18±5.17 t 0.1664 8.5288 1.0112 10.4240 P 0.8683 0.0000 0.3150 0.0000活力組別 例數軀體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51.72±5.19 69.16±6.31 71.65±4.13 88.24±6.19對照組 40 52.56±5.41 62.75±5.49 71.66±4.09 81.54±5.18 t 0.7086 4.8470 0.0109 5.2499 P 0.4807 0.0000 0.9913 0.0000
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耐心細致的治療和科學有效的護理都是促進冠心病患者快速恢復身體健康的必要醫學措施,所以,關于冠心病患者護理工作的研究至今仍是醫學界的主要課題[6]。優質護理即由專業護理團隊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立足心理疏導、環境優化、生活督導幾個方面全面提升護理效果,提升冠心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依從性[7-8]。具體來說:心理疏導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環境優化可以為患者營造健康、舒適的休養環境,利于其身體恢復;生活督導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還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安全性[9]。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水平更高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相較于常規護理更加科學有效,故可對冠心病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從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促進冠心病患者快速恢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