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堅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 廣東 廣州 510080)
重癥監護室(ICU)是醫院重要的科室,大多數ICU患者病情都比較嚴重,需要采取機械通氣治療,而在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期間,科學有效的鎮靜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減少譫妄、縮短機械通氣時間的關鍵[1]。因此,在ICU 護理中,為了更好地保證護理效果,臨床上將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引入臨床,通過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化、標準化的護理服務,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會更好,不良反應降低。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ICU 患者中應用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于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選擇我院收治的ICU患者86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3 例。試驗組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年齡21 ~78 歲,平均年齡(54.68±1.79)歲;對照組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齡22 ~77 歲,平均年齡(54.61±1.8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要求醫護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相應的給藥方案,然后護理人員遵醫囑設置初始泵速,在開始鎮靜的時候,每隔1 h利用Ramsay 鎮靜評分測量患者的鎮靜效果,并且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如果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則立刻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保證護理效果。試驗組患者接受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成立標準化鎮靜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ICU 護士組成,自主推選組長,并且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要求小組成員掌握充足的標準化鎮靜護理理念和技巧,能夠很好的完成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2)制定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小組成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查詢以往的案例和參考文獻,再制定相應的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將護理方案內容應該包括鎮靜目標、工具、需要使用的藥物以及藥物用量、相關注意事項等。完成護理方案制定之后,由ICU 護理專家對護理方案進行評估,確定護理方案可行法方可落實下去。(3)具體的方案實施。要求建立鎮靜目標記錄單,然后由ICU 醫護人員負責評估和填寫,填寫完成后,將已經體現出的鎮靜效果與預期的鎮靜目標進行比較,如果發現兩者存在不符,這需要根據標準化給藥流程進行藥物劑量調整,并且詳細記錄。(4)加強質量監控。設置專門的質量控制員,由質量控制員監控治療過程,及時發現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并且指導完成整改。如果醫護人員依從性差,可以取消其參加的資格。
本次研究主要以兩組患者ICU 留觀時間、置管時間、Ramsay 鎮靜評分、住院時間、鎮靜藥物給藥劑量、給藥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等作為觀察指標,其中不良反應包括非計劃性拔管、鎮靜過度、譫妄等[2]。
采用SPSS 30.0 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試驗組患者ICU 留觀時間、置管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Ramsay 鎮靜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ICU 留觀時間、置管時間、Ramsay 鎮靜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 s)

表1 兩組患者ICU 留觀時間、置管時間、Ramsay 鎮靜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 s)
組別 例數 ICU 留觀時間/d 置管時間/d Ramsay 鎮靜評分/分 住院時間/d試驗組 43 8.76±1.72 3.02±0.42 3.67±0.41 16.92±2.17對照組 43 10.01±1.86 3.75±0.53 4.04±0.53 22.14±2.89 t 3.236 7.079 3.621 9.471 P 0.002 0.000 0.001 0.000
護理后試驗組患者鎮靜藥物給藥劑量、給藥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鎮靜藥物給藥劑量、給藥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鎮靜藥物給藥劑量、給藥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 s)
量/mL 給藥時間/h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試驗組 43 305.11±100.87 45.61±5.67 96.54±3.42對照組 43 361.87±121.57 48.79±6.34 91.58±6.77 t 2.356 2.452 4.288 P 0.021 0.016 0.000組別 例數 鎮靜藥物給藥劑
護理后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ICU 患者通常都是危重癥患者,這類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或者環境、醫療器械因素的影響,自身的心態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為了更好地保證ICU 治療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往往需要接受鎮靜治療來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保證患者生命安全[3]。而患者在接受鎮靜治療期間,需要配合相應的鎮靜護理,幫助其更好的控制好鎮靜藥物用量,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傳統的鎮靜護理護理流程比較繁瑣,科學性和針對性都比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將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引入到ICU 患者護理過程中,能夠讓鎮靜護理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4]。一般來說,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包括制定方案、實施方案、質量控制、護理分析等環節,科室結合自身的需求,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接受專業化培訓,理論和操作技能都比較扎實[5]。而在實施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責任分工,通過對所有的護理操作進行評估和質量控制,保證鎮靜護理效果。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為患者制定護理方案的時候,一方面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考慮到護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患者的心肺功能、呼吸功能、血流動力學等,就讓護理服務能夠更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選擇86 例ICU 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采取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的患者ICU 留觀時間、置管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更少,Ramsay 鎮靜評分明顯更低,鎮靜藥物給藥劑量、給藥時間均明顯更少,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更高,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表明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能夠縮短ICU留觀時間、置管時間、住院時間、給藥時間,減少鎮靜藥物給藥劑量,降低Ramsay 鎮靜評分,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反應,該研究結果與詹榕[6]相關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在ICU 患者中應用標準化鎮靜護理方案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縮短住院時間,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