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鋒,錢明珠,2,李愛心,胡 梅,王德剛,朱金鳳
(1.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牧業工程學院,河南鄭州 451450;2.吉林大學 動物醫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3.河南省湯陰縣畜牧獸醫總站,河南湯陰 456150)
仔豬斷奶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并不完善,同時其先天免疫主要來源于初乳,因此,極易受到心理、環境和營養變化等應激,進而影響腸道發育,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和斷奶后前幾周的腹瀉問題。產腸毒素大腸桿菌是影響養豬業發展的一個嚴重問題,易導致仔豬斷奶期生長性能下降和死亡率升高。李波和王安如(2018)報道,斷奶仔豬感染產腸毒性大腸桿菌后會導致腸上皮完整性下降、腸細胞早期凋亡,同時進入腸腔的液體會導致消化功能降低。因此,為了控制仔豬斷奶后前幾周的大腸桿菌病的影響,需要尋找抑制大腸桿菌生長,降低大腸桿菌病癥狀的飼料添加劑。中草藥作為抗菌藥物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眾所周知,蒲公英、紫荊和黃連是中藥學中比較常見的植物,具有抗炎、抗癌、抗過敏和抗病毒的特性,同時,黃連中含有的活性成分之一為小檗堿,其對皰疹病毒有較強的抗病毒活性和抗菌活性(張娟娟等,2014;路保通等,2008;屠大偉,2007)。但目前關于上述3種植物提取物在斷奶仔豬上的綜合應用研究報道有限,因此,本研究以感染產腸毒性大腸桿菌斷奶仔豬為模型動物,評估植物提取物對感染產腸毒性大腸桿菌仔豬斷奶后3周生長性能、糞便特征及腸道健康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 試驗將432頭21 d斷奶、平均體重為6.12 kg的仔豬隨機分為3組,每組8個重復,每個重復18頭。斷奶后前1周各組斷奶仔豬飼喂基礎日糧,在斷奶后第7天,感染組和植物提取物組仔豬通過口服接種4×109CFU/頭產腸毒性大腸桿菌。對照組和處理組分別飼喂基礎日糧、基礎日糧+0和200 mg/kg植物提取物(黃連和蒲公英比例為2:1),試驗從斷奶當天開始持續3周。

表1 斷奶后前3周仔豬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飼養管理 斷奶當天,保育舍溫度維持在29.5℃,之后每周下降1℃直至26℃。在斷奶當天、7、14和21 d分別對仔豬進行稱重,記錄各階段飼料使用量,數據用于計算生長指標。從接種開始至21 d,由1個飼養員對糞便進行評分,其中評分3表示嚴重腹瀉,評分2表示液體狀糞便,評分1表示餡餅狀糞便,評分0表示正常。腹瀉率表示為每一重復中糞便評分與重復豬總數的百分比。
1.3 樣品采集與分析 試驗結束當天,每個重復隨機選擇2頭體重接近的仔豬屠宰,分離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參考李玉欣等(2015)的方法分析腸絨毛形態指標。
1.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通過SPSS軟件中單因素方差分析模型進行統計分析,組間差異分別對重復數據進行均值處理,之后采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對斷奶后前3周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斷奶后前2周各組仔豬體重無顯著差異(P>0.05),同時斷奶后前1周仔豬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以及整個斷奶后前3周平均日采食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斷奶后3周感染組仔豬體重、15~21 d和1~21 d平均日增重顯著低于對照組和植物提取物組(P<0.05),而料重比顯著提高(P<0.05)。同時,感染組仔豬15~21 d平均日增重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料重比與對照組相比顯著提高(P< 0.05)。

表2 植物提取物對感染產腸毒大腸桿菌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對糞便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處理感染后1 d糞便評分在0~1%和大于1%均無顯著差異(P>0.05)。糞便評分0~1%時,感染組和植物提取物組仔豬在感染后7 d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感染組仔豬在感染后14 d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糞便評分大于1%時,感染組仔豬在感染后7 d表現最高(P<0.05),同時感染組仔豬在感染后14 d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植物提取物對感染產腸毒大腸桿菌仔豬糞便評分的影響
2.3 對絨毛形態的影響 由表4可知,試驗處理對仔豬斷奶后3周十二指腸和空腸隱窩深度、十二指腸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值及回腸絨毛高度、隱窩深度、絨毛高度與隱窩深度比值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與植物提取物組對仔豬斷奶后3周十二指腸絨毛高度的影響無顯著差異(P<0.05),但對照組十二指腸絨毛高度較感染組顯著提高15.85%(P<0.05),同時對照組和植物提取物組斷奶仔豬空腸絨毛高度較感染組分別顯著提高11.73%和9.93%(P<0.05)。

表4 植物提取物對感染產腸毒大腸桿菌仔豬絨毛形態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仔豬斷奶后1周接種產腸毒性大腸桿菌顯著抑制了后2周的日增重和飼料效率,同時糞便評分也顯示腹瀉率提高。但在感染組基礎日糧中補充200 mg/kg植物提取物顯著改善了日增重、飼料效率。上述研究結果與Zhang等(2011)報道的結果一致,因此作者推測,植物提取物對感染產腸毒性大腸桿菌仔豬生長性能的改善作用可能與其促進腸道微生物菌群,提高營養物質消化率有關。
仔豬斷奶后1周,接種產腸毒性大腸桿菌病后不同時間點的腹瀉率顯著提高,這與Luppi(2017)報道的結果一致。用含有200 mg/kg復合植物提取物的飼料飼喂斷奶仔豬,其糞便總得分顯著降低,作者認為,植物提取物對腹瀉率的降低可能與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的有益作用,促進腸道成熟有關。
產腸毒性大腸桿菌可引起腸道病變,如與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感染相似的嚴重萎縮性腸炎伴絨毛融合(Madson等,2014)。Suo等(2010)報道,腸道絨毛形態是檢測動物消化功能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標之一,小腸絨毛高度越高,吸收能力越強。本研究結果發現,感染腸毒性大腸桿菌的仔豬十二指腸和空腸絨毛高度顯著降低,但補充200 mg/kg植物提取物后空腸絨毛高度得到顯著改善。結果提示復合植物提取物可以緩解產腸毒性大腸桿菌對仔豬腸道黏膜結構完整性的負面作用。
仔豬斷奶后1周感染產腸毒性大腸桿菌會提高腹瀉率,降低十二指腸和空腸絨毛高度,進而對日增重和飼料效率產生負面作用,日糧補充200 mg/kg植物提取物可以緩解腸毒性大腸桿菌對仔豬斷奶后前3周的生長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