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培養畜牧養殖行業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是畜牧養殖行業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法寶。畜牧養殖專業人才創新創業培養需要高校、政府、相關企業和學生的共同合作,探索出適應時代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培養模式(付云超,2020)。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看,高校培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學生整體素養跟不上畜牧養殖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畜牧養殖企業對先進人才的需求未形成統一標準;政府相關政策未得到很好的落地實施,這些問題對畜牧養殖行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多維協同培養方式能幫助政府、企業、高校和學生進行多方位的協調,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更加緊密的結合,通過多方聯動的方式實現課堂與實踐同步、科研與成果同步、教師和學生同步、政策和效果同步。
1.1 創新創業培養有利于推進畜牧養殖業供給側改革 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高知人群面臨找工作的壓力,同時也有很多需要綜合性人才的企業面臨招不到人的情況。基于此,創新創業培養有利于打破傳統教育的弊端,從供給側對畜牧專業人才進行有效培養,實現有效供給。促使在專業素養方面有更大的發展和提升,為高校和企業人才輸送提供更加有效的通道。
1.2 創新創業培養有利于為畜牧養殖行業提供優質人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畜牧養殖行業對具有相應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高校培養方式也需要有一系列的改變,通過創新創業培養能很好地探尋到市場新需求,并將新需要反饋給高校,進一步有依據、有計劃地對相關專業技能人才進行定向培養(王偉芳,2017)。同時,通過創業式培養發展方式加快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接軌,讓高校培養專業基礎技能的同時實現教育和實踐并行,實干與創新相銜接,只有讓學生滿足發展要求,才能保障人才培養能在市場經濟中得到充分應用。
1.3 創新創業培養有利于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提高就業率是高校發展和進行“雙創”教育最直接的目標。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畜牧養殖市場的發展動向,對未來的行業發展有更敏銳的判斷,同時能激發學生創業積極性,為學生畢業后的發展提供更寬廣的就業路徑。這種創新思維也能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對學生各方面都會產生有利的影響(章艷華,2017)。
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21世紀,創業教育逐步由發展理念轉入高校教育與學生職業發展相關聯。創新創業也被稱為是“雙創”教育,特別在十八大以后,各大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在國家政帶動下,為實現高校和社會間的資源共享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此背景下出現了很多以激發學生創新,帶動學生創業的平臺,給高校大學生創新產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
2.1 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大于內容 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主陣地,肩負著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以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其就業率。一種教育理念的落地總是需要很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校會功利性地為了促進就業而作出一些行為作為其權宜之計。這就出現了有名無實的狀況,雖然設置了創新創業相關課程,但由于教育設施配套缺失或教師相關實踐經驗缺乏,使這方面的教學活動流于形式,使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提升。這種實踐上的局限性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得不到其應有的效果,也會讓學生對這種課程失去興趣,達不到設定的目的(王華鋒,2020)。
2.2 創新創業培養與專業培養不能融為一體 高校缺乏對創新創業培養的頂層設計,部分高校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比較大,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投入會更小,且從思想上認為其不切實際,不愿意在創新創業培養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同專業培養結合起來,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教育活動中不能很好的服務于專業發展(米銀俊,2018)。
2.3 創新創業培養方式缺乏自有特色 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時間相對較晚,且主要是政策推動,在高校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發展,同時由于其效果不好致使學校在推動其開展時缺乏動力。另外,對創新創業的教育發展沒有良好的規劃,大多數都是對國外高校或先行者的效仿,并沒有結合自身高校發展的專業特色,也沒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闞閱,2016)。因此,對大多數創新創業項目的落地缺乏實踐性,不能很好的將自身特色發展起來,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
2.4 創新創業培養的模式有待考究 目前,大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模式大致有3類:一是以課程為主進行引導;二是以活動為主進行引導;三是以項目為主進行引導。這3種類型的引導方式各有利弊。課程引導型模式重理論輕實踐,活動引導型模式重創新輕落地,項目引導型模式重體驗輕效率。對于這3種類型的培養模式,要深挖其優缺點,爭取尋求出一條既能滿足高校政策需求又能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有效提升創新創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3.1 培養方式在價值探尋方面存在不足 畜牧養殖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既需要具備畜牧養殖專業的專業知識,同時又要具備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就目前各大院校積極開展畜牧養殖專業大賽情況來講,學生的參賽成績優異,并且追求競賽成績成為了眾多學生的目標。但這種形式并不符合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際需求,偏離了高校舉辦各種類型創新創業大賽的價值訴求。同時,就目前創新創業發展狀況看,雖然有一系列看似合格、嚴謹的制度標準,但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培養和畜牧養殖專業的有效結合。對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還有一定的距離(黃旭艷,2018)。
3.2 專業課程設置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銜接度不高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大多模仿國外高校,且大多趨于相同的發展模式,缺乏符合畜牧養殖專業或院校特點的發展體系。同時,由于大多模式借鑒國外高校的創新創業模式,對是否符合當下自身發展需求或是否符合當下社會發展要求并沒有嚴格的論證,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長此以往,會缺乏符合高校自身發展特色的具有實踐性的創新創業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畜牧養殖專業在創新創業發展上的人才培養(劉超,2020)。
3.3 創新創業培養的專業化水平不足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同于單純的專業技能培養,具有其特質。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不僅需要能很好完成課堂教學的傳統型教師,還需要一些能深入挖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潛能的專業型教師。只有同時兼顧理論教育和實踐有效引導才能幫助學生在系統化指導下完成在畜牧養殖專業領域的創新創業發展,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促進行業發展進步(劉雅婷,2017)。
4.1 政府充分發揮畜牧養殖專業人才創新創業發展的主導性 畜牧養殖專業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既關乎行業發展又關系到學生的教育提升,政府能從宏觀層面正確引導畜牧養殖專業人才創新創業發展,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制定合理的政策,積極引導政策落地。目前各大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呈現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發展狀態,此時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管理者的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和落地,制定完善的政策引導機制和目標定位,對相關政策的落地效果進行相應激勵,以促進創新創業政策在各大高校的高質量發展。二是強化創新創業環境,轉變學生就業發展理念。由于畜牧養殖專業教育技能需求比重很大,難免會使專業教育更傾向于技能培養,進而忽視對學生整體職業規劃,因此,政府應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氛圍,加快轉變學生自身的職業規劃,積極主動向創新創業方向發展。三是強化創新創業服務效能,完善相關保障體系。創新創業發展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后續發展都尚待完善。基于此,政府應完善政策和相關法規,加強相關服務,并進一步完善發展機制,健全法律法規,為畜牧養殖專業人才的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促使畜牧養殖專業人才創新創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4.2 畜牧養殖專業院校充分發揮高校在創新創業培養中的主體作用 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以學校為基礎,各大專業院系需要依據校方發展規則,結合自身院系專業特色,發揮主觀能動性,創建具有自身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體系,確保專業發展和創新創業培養融為一體,具體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設置合理的培養階段。從專業發展和創新創業特色,以打基礎、提質量、開闊思維等順序對學生進行有秩序的培養。首先是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畜牧養殖專業理論知識教育,為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打下深厚的基礎,為日后在專業領域的深入發展打基礎。二是結合聯合培養方案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式教育,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出更高質量的、符合市場行業發展需求的專業型人才。院系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多與創新創業接觸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深刻感受到創新、創業的獨特魅力,院校通過更多的交流機會提高學生創業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三是提高院系創新創業教師的教學水平。院系在本院專業特色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專職教師的溝通,提升創新創業專職教師的綜合素養。同時,院系還可以通過聘請一些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兼職教師幫助學生。四是依據畜牧養殖專業的特色,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以時代發展為背景,編寫更具特色和指導意義的創新創業教材,使學生對畜牧養殖專業的創新創業發展具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成效。
4.3 畜牧養殖類企業要充分發揮其在創新創業培養中的協助作用 畜牧養殖市場是檢驗高校在畜牧養殖創新創業培養方面是否成功的標準。畜牧養殖類企業對行業內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具有很重要的協助作用,除了能為高校提供市場經驗豐富的創業兼職教師外,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聯通政府和高校,進一步協調資源配置,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效率。畜牧養殖企業能為在校學生提供很好的實踐發展基地,以實際環境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發展體驗,拉近學生和實踐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項目孵化基地。高校進行創意項目,而畜牧養殖企業能讓這些創意項目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發展,并接受市場檢驗,進而幫助項目孵化,更新和改進項目,提高項目實際轉化率。三是以招聘更多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人員為結果導向,倒逼高校培養更多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性創新創業人才。將創新創業作為教育的長遠目標,以企業需求門檻為培養目標和評判標準,對新培養模式下的學生進行考評,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理念的內生動力,從而提高創新創業在畜牧養殖專業方向的高效發展。
4.4 畜牧養殖專業的學生應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 在創新創業培養中,學生具有受教育者和受益者的雙重身份,因此,高度的主觀能動性能幫助高校更順利地培養出更高質量的、具有畜牧養殖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一是學生應重新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對自身發展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更科學的規劃。二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正確看待創業中的成敗。學生應更全方位的了解創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以更高的情商和財商面對創業中的困難和問題,在挫折和教訓中不斷成長,時刻保持好積極的創業心態。三是積極參加創業實踐。在創新創業培養過程中,高校、企業和政府會舉辦一系列的具有畜牧養殖特色的創業活動,學生應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在創業活動中感受真實的競爭和壓力,積累更多的創業經驗,為步入社會提供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