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書名:畜牧業經濟管理學
作者:喬娟,潘春玲
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06
ISBN:9787565520198
定價:43.20元
隨著生態旅游業的多元化發展,我國旅游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逐漸成為維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工作模式。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注重旅游及牧草飼料成型工作耦合機制的協調發展,有助于促進生態旅游背景下我國旅游產業及牧草飼料成型工作的合理分配,以此推動我國旅游經濟工作的高效發展,在保證牧草供應充足的同時促進旅游產業及生態環境的和諧化發展。
《畜牧業經濟管理學》一書是由喬娟教授及潘春玲教授聯合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經濟管理專業規劃教材。全書由導論及4個篇章共計15個章節組成,其中,第1個篇章為畜產品市場,主要包括畜產品供給與需求、畜產品現貨市場、畜產品期貨市場、畜產品國際貿易與國際競爭力;第2個篇章為畜牧業生產要素與相關產業,主要內容包括畜牧業生產要素、畜產品加工及貯運;第3個篇章為畜牧業微觀經濟管理,主要內容包括畜牧業微觀經濟組織、畜牧業企業營銷管理、畜牧業項目投資評估及畜牧業經濟核算;最后1個篇章為畜牧業宏觀經濟管理,主要包括畜牧業產業結構與布局、畜產品食品安全與監管、畜牧業宏觀調控及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根據《畜牧業經濟管理學》中的內容可以發現,基于生態旅游的背景,促進旅游業同牧草飼料成型機制的耦合發展,首先,規定天然草原保護區,科學規劃生態環境保護區。規劃天然草原保護區能使得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旅游業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其一,旅游區需要適度開發其生態資源,使草原生態進行自然演化,既滿足旅游產業的實際需要,還可滿足牧草飼料成型機制的需求,在保證草原生態環境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促進旅游產業同牧草飼料產業的共同發展;其二,旅游區可以對草原草地進行輪作制度,將草原1/2~1/3的區域作為輪作區域,對于輪作區域進行旅游放牧限制規劃,為草原的恢復提供良好的條件及環境;其三,在草原旅游區域加強監管力度,規劃管理旅游者的個人行為,培養旅游地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得環境保護工作成為人民群眾的常態行動,使人民群眾養成積極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工作意識。因此,在生態旅游背景下,促進旅游業及牧草飼料成型機制的耦合發展,不僅要積極維護草原生態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發展,還要借助游客的環保觀念,積極建設科學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不破壞草原自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草原生態資源進行適度、科學的開發及規劃,以此推動生態旅游背景下旅游業同牧草飼料成型機制的耦合發展。其次,通過建立區域旅游開發思想,制定草原旅游業同牧草飼料資源動態監測體系。立足于草原生態環境發展的實際需求,對草原資源進行合理性、區域性地開發,同時積極制定草原旅游同牧草飼料資源動態監測體系,使旅游業同牧草飼料成型機制在生態旅游背景下獲得共同發展,使草原旅游業同牧草飼料產業達成有效化動態體系。其一,動態監測草原旅游資源有助于為相關部門提供合理的資源開發及科學管理依據,使旅游部門能更好地把握草原資源變化趨勢,為草原開發提供科學化依據;其二,借助目標定位系統,對草原旅游資源及牧草飼料發展趨勢進行對比分析,在區域發展的規劃上形成草原資源的整體性發展層次結構,促進草原生態環境的多樣化發展,同時,相關管理人員還可以通過動態分析草原資源、草原植被種類及植被生態系統環境特征等發展規律,從而更好地開展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而更好地推進草原旅游事業的發展,防止草原資源的退化。因此,在生態資源的背景下,相關人員必須在開發旅游業的同時不斷強化草原生態環境功能的恢復,使草原旅游業同牧草飼料生產機制形成有效統一,使生態旅游背景下的草原旅游業及牧草飼料成型機制獲得耦合發展。
綜上所述,在生態旅游背景下,相關人員必須在不破壞草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和開發草原生態資源,使得草原旅游業及牧草飼料成型機制協調發展,國家也應科學規劃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約束游客對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引導草原旅游業同牧草飼料成型機制朝著產業化、系統化方向發展,構建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從而更好地促進生態旅游背景下的草原旅游業及牧草飼料成型機制獲得耦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