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教研室 傅 萸
在加快普及學前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為保障幼兒園教師隊伍的質量,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該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中應當具有觀察幼兒的能力,能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系、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幼兒。”
兒童觀察是幼兒園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系統持續地收集幼兒言行的教育實踐活動。高質量的兒童觀察需要教師預先設定好觀察對象、觀察目標后進入觀察現場,在觀察中采用適宜的觀察方法;在觀察完畢后,收集整理信息,根據觀察結果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并將反饋信息運用到教育實踐中。
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完成高質量的觀察,需具備以下四種能力:設定觀察對象、選擇觀察方法、收集觀察信息以及解釋觀察結果。教師需在充分了解幼兒認知、語言、社會性、動作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及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活動。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仍需觀察幼兒的具體表現,對活動做出及時調整,以保證教育活動的有效性及適宜性。通過觀察幼兒,教師可以了解幼兒身心發展與適宜性教育的實踐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促進教師自發地開展教學反思,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在幼兒園現實的教育實踐中,因教師在觀察意識及觀察能力方面的雙重缺失,幼兒園對于教師觀察的要求界限模糊,導致兒童觀察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兒童觀察失去了“走近兒童”及“解讀童心”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我以40名一線幼兒園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開展關于“教師觀察評估能力現狀”的問卷調查。其中,問卷涵蓋了教師基本信息、兒童評估、兒童早期學習標準及教研評估四個板塊,對教師觀察評估能力、相關影響因素及教師觀察評估能力培訓需求等重點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調查。本文選取與教師觀察評估困惑及培訓需求相關的問題來做詳細分析,為提高教師觀察評估能力培訓及提出改進建議提供數據支持。
問題一:(多選)在您的班級中,使用的關于撰寫評估細則是由誰制定的? 結果如下。
本研究中,幼兒園教師觀察評估細則的制定情況如圖1所示。有4名教師在觀察評估中沒有細則,其余教師均有指定相關細則;在細則的制定者中,由幼兒園制定細則的占最高比例,其次是教育部門、教師及兒童評估機構。

圖1 評估細則的制定
由此可知,通過對國家相關幼兒教育文件的學習,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了觀察的重要性,在觀察中能夠制定評估細則并將其運用到觀察中,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觀察實踐的順利開展;但仍有10%的教師班級尚未制定評估細則,觀察評估意識有待提高;在評估制定者中,幼兒園制定細則成為集中趨勢,反映了幼兒園層面對觀察實踐規范操作的關注;同時,在教育部門工作的相關教師也成了評估細則制定的重要參與者,在多方合作中保證了評估細則的科學性、有效性。
問題二:(多選)您覺得您在做觀察評估時,遇到了哪些阻礙?結果如下。
在本研究中,幼兒園一線教師在觀察評估中遇到的阻礙類型如圖2所示。缺乏觀察評估的專業培訓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阻礙類型,參與研究的92.5%的教師選擇了選項;有30人次選擇了碎片化的記錄方式,占總人次的75%,即大部分被調查教師對于根據評估數據而開展自我反思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其次,有50%的被調查教師認為工作繁忙,導致抽不出時間觀察;其余選項的占比人數從多至少依次為:對兒童發展認知薄弱、課程環境不支持運用觀察評估結果生成課程、缺乏園長或管理層的支持以及沒有時間參加職后培訓。

圖2 幼兒園一線教師在觀察評估中遇的阻礙類型
由此可知,幼兒園教師在進行觀察評估時,遇到了多種阻礙類型的共同困擾。其中,缺乏觀察評估的專業培訓成了普遍一線教師的共同認知。由此可見,開展專業、覆蓋面廣、貼近實踐的高質量培訓是一線教師群體的共同需求;其次,碎片化的記錄方式、對兒童發展認知薄弱以及抽不出時間觀察的三個選項,共同概念凸顯了幼兒教師在觀察能力及觀察方法上的問題及缺失。因此,在開展幼兒教師觀察評估培訓中,培訓教師可對以上問題進行重點關注,著重解決幼兒教師在觀察培訓中普遍問題。
“互聯網+學前教育”這種新形態,沖擊著傳統的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同時也為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種新形態下,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探尋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路徑。
科學有效的幼兒教師觀察培訓方案是提高教師觀察意識、觀察能力的前提和保證。有效的培訓方案需保證內容合理科學、過程流程完整、結果切實可行等基本要求,保證幼兒教師在接受培訓后在觀察能力及觀察意識方面有明顯的提升和改善,并將此影響長效地作用于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在具體培訓內容中,在了解培訓的基本情況及培訓需求后,我們還可對培訓內容做細節的調整。但幼兒教師觀察評估能力的主要核心領域問題,應覆蓋在各類的觀察評估能力培訓中,其中需包含:如何激勵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如何根據有效的教師發展評估框架,設計一套教師評估和支持體系?如何有效地、持續地實施教師評估和支持?如何為不同水平的教師提供個性化的教師培訓內容?如何和教師有效地溝通反饋?如何借助科技平臺解決線下教師培訓的痛點?以上問題是幼兒教師觀察評價的核心問題,需在培訓中集中呈現。在具體實施中,我們應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以幫助幼兒教師完善自身知識框架,了解兒童發展規律,并能將已有知識及經驗運用至教育實踐中。在培訓內容上,我們可以設計并實施發展適宜的支持策略,帶領教師熟知兒童全領域的發展規律;確保教師能夠運用觀察和訪談法了解教師的“最近發展區”,建立初級的教師評估體系;通過組織園內的分組教研,對不同水平的教師提供個性化的培訓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學前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各類幼兒園中得以應用。其突出特點是擺脫了以往時間及空間對于學習的限制,使得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可以處于分離的狀態進行在線教育。幼兒園教師可通過在線學習的方法,選擇國內外優質課程資源,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貼近自身發展水平的教育資源。這符合個性化教育的特點,能不斷促進幼兒園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在傳統教育中,幼兒園教師培訓必須是面授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及培訓人數,使得培訓僅限于小規模地展開;而在現在的在線教育中,互聯網可作為培訓平臺,讓更多的幼兒園教師在線接受專業的培訓,綜合提高幼兒教師的培訓質量。
同時,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線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短暫性、非完成性。而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可以不斷地為幼兒園教師提供教育資源,幼兒園教師也可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而選擇個性化的教育資源,為幼兒園教師長效學習、持續學習、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性,以此能促進構建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終身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