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艷 楊文輝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合隆鎮中心小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精神文明的發展都帶來了很多的變化,原有的教科書教材已經沒有辦法較好地滿足現在人民群眾所需要的教育情況,因此,要不斷推動教科書和教材的改革發展才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中小學語文教科書可以說是能夠體現國家價值觀,并且為此提供中間媒介的一個有效載體。中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從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入手可以更好地達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第一階段,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處于“國定制”階段。1985年以前,我國的教科書教材大多數都是根據中央集權教育體制來編寫的,編寫單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該編寫單位還和國家教委以及國家教育部共同合作,前前后后編寫出了八套中小學教科書教材,并且還制定了相應的中小學教學大綱,并且將與資本主義道路相關的書籍都被批判銷毀。所以,在改革開放的前期,關于教育改革舉措的第一步就是全國統一修訂教材,并且將修訂好的小學教材向全國統一推廣使用。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教材的推廣使用,國家教育部對中小學教學大綱進行有效的修訂,并制定出一些相對應的學制轉變的新規定,還編寫了兩套教材,一套10年制的一套12年制的,這樣就形成了“一綱多本”的情況出現。在改革開放早期,為了能夠更好地推行中小學教材科教書由國家統一編定的管理模式,國家還出臺了相應的法規政策文件,為“國定制”中小學科教書教材的管理模式作堅實的后盾支撐[1]。
第二階段,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處于“審定制”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現了中小學教科書所涉及很多個環節,并且每一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都比較復雜。比如編寫、實驗、審查出版,甚至是發行等一系列環節中都會出現因地域環境不同而產生的一些復雜問題。因此,一九八五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及一九八六年的《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工作章程》這兩者的出臺推動了我國教科書教材建設有了實質性的轉變,我國中小學教科書教材的編制由“國定制”階段轉向“審定制”階段,同時也可以較好地滿足地方教育的不同,推動了教材多樣化的情況出現。
第三階段,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處于“部編制”階段。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樣化教育方面的管理面臨的更加復雜的情況,比如教科書教材的編寫是否足夠專業、教科書教材管理配置是否足夠優化、教科書教材的內容編寫是否足夠適應切合現在人民群眾的教育的需求。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所要面對的復雜情況,我國在2017年向全國統一推廣使用部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這樣可以有效的整頓“一綱多本”教科書教材的情況,能夠更好地滿足現階段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的管理。
第一,對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的研究有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在這改革開放的40年中,社會大眾越來越清晰的了解了教科書教材的重要性,對教科書教材的研究也越來越完善。以中國知網為例,檢索關鍵詞為“科教書”的相關研究,學術期刊達到6.81 萬篇,學位論文達到6167 篇;檢索關鍵詞為“教材”的相關研究,學術期刊達到23.15 萬篇,學位論文達到5.17 萬篇,并且還處于上升期。不僅如此,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圍也變得越來越大,從內容本身到結構分析再到價值取向,并且還涉及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的比較。相關的研究這方面的主體人群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不僅僅是停留于中小學一線教師,還有一些師范類的高校教師以及相關出版社的教育研究人員,推動教科書教材的編寫和研究的群體隊伍越來越壯大,推動著研究成果的增加。
第二,中小學語文科教書教材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教科書教材觀念是以教材至上的,對教材的內容不去做更改,認為教材就是真理的載體,是學生必須去掌握,甚至去背誦的,不容置疑。這樣的科教書教材觀念完全的和現實的聯系毫不相干。在這種觀念下,教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對社會現實產生一種質疑求疑的精神。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教師的教育觀念在不斷變化,對于教材教科書的觀念也在轉變。傳統的“教材至上”的觀念慢慢地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拋棄,而他們認同并且接受使用的科教書教材觀念是“用教材教”,將教科書教材作為一種教學資料,也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并不會對教材本身產生一種盲目的崇拜。在現階段,教師還會根據不同的學生學習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培養目標,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的發展[2]。
第三,教科書教材的價值屬性上的轉變。傳統的教科書教材的價值屬性只有一種工具性,教師將教材當作一種工具,將這種工具生搬硬套的教授給學生,一心覺得教科書教材上的內容是學生未來所會用到的重要知識,讓學生不要抱有質疑的態度,并且將它通篇背誦,足以用來應付考試,然而,語文的教科書教材是具有雙重屬性的。其一,它是一門人文性比較豐富的學科,其二,它是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中小學語文科教書教材的這一個雙重屬性,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認識周邊的事物,也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并且他本身所具備的豐富人文性也是語文教科書最基礎的價值。所以,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工具性只是它的一個附加價值屬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語文教科書中的人文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也是現在這個階段的部編制教材中所能體現出來的。
第四,教科書教材的編寫質量逐步提高。40年的改革開放不斷推進,教科書教材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教材的內容不再是關注政治意識等方面,而是更加重視和關注學生本身這一個主體,更加追求和強調去培養學生的素養。教科書教材里的內容越來越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越來越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在編輯科教書教材的過程中,更加關注的是科教書教材本身的內容可以與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以及生活經驗比較好的融合,并且能夠與生活有所聯系,不脫離社會現實,培養學生在思維能力上、培養學生操作能力上、培養學生價值觀等等方面進行探索。不僅如此,我國的一些教科書教材通過翻譯之后,被國外的學校引進使用,還受到了國外的肯定好評[3]。
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現階段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在編寫教科書教材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成了中小學生語文教科書教材建設的展望方向。
中小學語文科教書教材的內容在選擇的時候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中小學生來說,教科書教材是他們能夠接觸優秀文化的最好載體之一,所以在對教科書教材進行編寫和排版上,要注重選擇我國的精粹文化,選擇優秀的部分作為精華內容,在教科書教材上有所展現,讓學生可以在使用教材教科書學習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得到這些精華文化的熏陶。不僅如此,在編寫和排版上還要注重平等公平,不要出現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傾向,也不要出現對城鄉發展的偏頗,同時也要做到適時的調整教科書教材的內容,對于那些已經陳舊落后的內容及時刪減,及時補充增加緊跟時代腳步的先進的創新的內容[4]。
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可以更好地向中小學生展現語文科教書教材里的內容,可以打破傳統的講授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語文學習中。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教材的編寫中,加入二維碼的印刷或者是網址鏈接的方式,實現局部電子教科書教材,利用“互聯網+”,給語文的學習帶來一些新的活力。
在編寫和排版中小學生教科書教材上,適當引用國外先進的優秀教育經驗及教學理論,豐富和充實我國的教科書教材,但是在引用的過程中,要注意將這些國外先進優秀的教育經驗及教學理論本土化,這樣可以有效的抵制國外文化的侵蝕。與此同時,還要與我國友好合作并且有所需要的國家共享我國教科書教材的建設經驗,共同進步。
結語:改革開放的影響和成就還在不斷深化到我國的各個方面,不僅是在經濟上,還在教育上推動教育事業的改革,繼續推動國家人才培養的發展。在現階段,好好享受中小學生語文教科書教材建設,在改革開放40年中所帶來的成就,積極建設,努力實現對中小學生語文教科書教材建設的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