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
(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廣東 廣州 510450)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助力我們堅定文化自信。
“十四五”時期正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的關鍵時期,總書記將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的歷史關頭,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代潮頭,我們應該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歷史上中華民族戰勝種種艱難險阻而薪火相傳的偉大精神瑰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文化的精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理想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教育強國則國家強,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一所學校乃至國家水平和發展潛力。中華民族復興夢想的實現,離不開教育的積極推動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的時期。在廣東積極打造文化強省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認同的背景下,我們的基礎教育該如何為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助力,已經成為我們急需研究與實踐的重要課題。
嶺南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產物,是嶺南大地先民的智慧產物與靈魂縮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嶺南文化應貫穿教育的始末,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生命質量的提升將有著一定促進作用。我們要重新審視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在當下社會生活環境下的傳承與創新。并且要通過多方面、多途徑、多層次的滲透與融合,使之與現代生活相適應、相協調,從而做到尋根溯源、煥發新生。
廣外外校作為一所以培養面向世界的現代人為教育理念的優質民辦學校,身處嶺南大地,如何將嶺南傳統文化根植于校園,滲透課堂。廣外外校的教師們,在慶祝建黨100年之際,堅持立德樹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以課堂為主陣地,結合地域文化特點,選材以嶺南文化傳承為主題,以具體活動為教育載體,積極開展“嶺南風、珠水韻”之嶺南文化校園傳承活動。
我校美育與體育教師們積極思考如何立足課堂,將嶺南傳統文化中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以及體育融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并積極思考如何有效傳承與創新。這是一個嶄新且富于挑戰,并具有深遠意義的探索實踐。同時在美育與體育的相同之處尋找到結合點,意在文化傳承的同時,提升師生的生命質量。老師們進行了豐富多彩且富于創造性的教學實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意見》對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總體要求中明確指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意見》還確立了美育工作的方向為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
廣外外校初中部藝術組的教師們積極開展新時期美育工作研討,積極地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課程中融入嶺南文化的元素。將客家山歌、潮州鑼鼓、粵語童謠、木屐、陽江風箏、潮州刺繡、嶺南舞蹈等富有嶺南韻味的藝術形式合理選擇并運用到課堂教學。課程中不僅只是單一地對藝術形式進行知識性的梳理與傳授,而是重點強調親身感受與實踐。在了解美、感受美、體驗美的同時還可以創造美。最終也引發了同學們對于嶺南文化的強烈興趣和認同感。比如音樂《潮州鑼鼓》課例、美術《陽江風箏》、戲劇《粵腔粵韻》課例等。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體系。我校舞蹈教師與體育教師相結合,結合各自專業特長,分析整理嶺南音樂舞蹈素材運用于課堂教學,打造體藝相結合的課例。分別以錢鼓舞、醒獅舞、杯花舞和瑤族長鼓舞為元素,結合現代健身操的編排原理,開發了嶺南舞蹈健身操系列課程。本系列課例在校園中激發了師生了追尋嶺南文化的興趣。同時部分系列課例還被推選至送教下鄉的教學活動展示,在更大的范圍對嶺南文化進行了傳承與實踐。例如《珠水舞韻 躍動嶺南》美育與體育相結合的系列綜合課例。
為了達到在居家期間實現教育的目的,老師們積極開展云課堂資源開發與利用,錄制與整理嶺南舞蹈健身操系列微課資源。每節微課不超過15分鐘,易學易掌握,同時老少皆宜。通過在線課程的隨時隨地學習,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對于嶺南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居家體育鍛煉的作用。
創編嶺南舞蹈健身操運用于大課間體育鍛煉與體育節開幕式表演,大力提升校園體育活動文化品位。后疫情時代,全民健身將會被推及更高的高度,成為我們共同思考的課題,如何在校園中貫徹全民健身的理念,培養青少年的終生體育意識,同時增強青少年的地域文化認同,將是我們研究青少年體育健康的論題,也是研究體育文化多元發展的論題。在此大背景下,我校的藝術體育教師充分發揮各自學科專業的優勢,一起進行創編,同時在學生中進行試驗,最終創編出一套融嶺南韻味的嶺南舞蹈健身操。具有舞蹈的韻律之美同時兼具健身舒心之效,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與認可。
嶺南風珠水韻,班服設計巧精妙。打造體藝結合特色育人活動之嶺南元素班服秀(運動服)活動,彰顯嶺南文化校園傳承新風尚。一方面豐富了體育活動的內容,提升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品味,增加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推廣與傳承了嶺南文化。學生對于嶺南文化有了更深的印象與了解,并積極地進行探尋與創新。比如初一年級在運動會中,將嶺南文化融入班服的設計制作,13 個班,每班一特色。設計所運用的元素涵蓋了嶺南舞蹈、戲曲、音樂、建筑、民俗、文學等等,最后還進行了班服的設計展示介紹與服裝秀表演活動。在班服展示的過程中每一個班級都有一名參與設計的同學進行班服設計理念的闡述與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圍繞班服嶺南文化的選取元素,以及如何將該元素與班級文化相融合,又是如何最終落實到衣服的設計中去的。另外每班還精心準備了各自班服的大秀,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同時教師也積極參與其中,最終呈現出風從嶺南來、粵韻展新顏、學子齊嘆之、經典永流傳的佳境。
藝術組教師利用周末時間前往潮汕地區和連南瑤族地區進行實地采風,實地真切感受連南瑤族的地域文化與風俗。同時我校也積極將與嶺南文化相關的優秀項目引入校園,例如將星海音樂學院的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專場音樂;將陽江風箏傳承人邀請進校園講座與指導實踐,開展百人現場畫木屐活動。有利于師生們近距離地進行耳濡目染的熏陶與感受,通過對嶺南舞蹈、嶺南音樂的欣賞,深刻體會到嶺南文化的藝術之美與博大精深。
我們將創編的嶺南舞蹈健身操校園版影像資料發在學校的各班的班群,希望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觀看練習。同時將創編的嶺南舞蹈健身操表演版,推送到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的各項體育藝術活動,其中在今年10 月份舉辦的廣東省我最OK 全民才藝大比拼的廣州決賽中,我們的《最炫嶺南風》成功入圍前五名,并接受了現場的采訪。另外《最炫嶺南風》也被文化館推送到省的全民健身廣場舞大賽的錄像征集評選。
積極開展資源共享與幫扶,加強校際之間的互聯、互享、互促,從而進一步推進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積極地將開發與整理的教學成果進行展示與推廣,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我們的嶺南文化。為此學校積極開展與相關學校的交流與聯動,例如平沙培英學校、東莞東坑中心學校,通過聯動的機制開展嶺南文化的相關傳承活動,嶺南舞蹈健身操的相關課程與活動也在兩校進行了有效開展,對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校園文化品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在增強文化自信的今天,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們每一個師生的責任與義務,文化強國、文化興校、文化潤心,我們將一如既往在黨的指引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導向與實踐目標,繼續將嶺南文化滲透到更多的學科當中,進一步加強嶺南文化的校園傳承力度,在校園傳承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實現教育目的,讓青年健康茁壯成長,同時兼具民族精神與高尚的道德情操,獲得內心豐盈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