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艷
(白城師范學院 政法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當前社會雖然已經進入法治社會,但不和平、不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案例數量不減反增,不僅對青少年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時還嚴重威脅社會的長治久安和家庭的穩定幸福。所以,社會各界應當重視起這個問題,對青少年的這種心理進行人為干預,消除他們的這種心理,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祖國的未來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青少年一般是指年齡在11-18 歲之間的社會群體,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處于這一年齡段的社會群體以強暴力量實施的犯罪行為,比如說傷害、綁架、搶劫、強奸、殺人等。近年來我國青少年暴力犯罪行為呈現出上升趨勢,從認知方面來講,青少年容易出現暴力犯罪行為是因為其心理因素發展尚不成熟。一些青少年認知有限、思維簡單、人生觀出現偏差,因此可能會為了追求享樂而出現狂妄的搶劫現象,或是為了哥們義氣大打出手;部分青少年受因受到多媒體不良視頻的影響,便會模仿成人犯罪手段進行暴力犯罪。從情感方面來講,青少年容易激動外露,受到刺激之后便會激情爆發,無法克制自身,因而出現不顧后果斗毆事件。一些青少年為了獲得物質或情感方面的滿足,便會通過直接攻擊他人的形式。從意志方面來講,青少年具有易被激惹、意志力不堅等特征,哪怕外部一些微小的刺激也會導致其情緒爆發,青少年自身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尤其是在受到刺激或暗示時,不能正確的辨別是非,導致自身盲從于暴力犯罪群體。從性格方面來講,固執、敏感、暴躁、自我約束能力差等原因也會導致青少年暴力犯罪,因以上性格因素青少年在遇到人際交往矛盾、戀愛挫折時不能正確對待,往往會通過暴力形式來獲取心理平衡。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指青少年個體的行為易沖動、易被激惹、待人冷淡麻木,有非常強烈的反偵察意識。這一類青少年并不會按照社會規范行為來解決問題,因此在受到消極刺激時便會殘忍反擊。
偏執型人格障礙者具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性,固執己見,自負極端,且具有很強的報復性心理,對于他人客觀正確評價難以接受,因而產生具有攻擊性的行為。其對他人缺乏信任感,不能容忍他人對自身的不利評價,因而容易出現暴力性傷害、殺人等犯罪行為。
爆發性人格障礙者自控能力較弱,可能會因一些微小的刺激便出現極端行為,因其發作行為類似癲癇,因而又別稱為類癲癇性人格。其在間歇期心理狀態和正常人并無區別,但在爆發時易產生攻擊行為,在實施暴力時不顧后果,雖然在之后會出現后悔心理,但卻并不能阻止自身再次出現暴力犯罪行為。
青少年暴力犯罪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產生早,但相應的研究卻起步較晚,導致對這一問題還尚未出現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一般把青少年時期界定為十一至十八歲這一發展階段,相當于中學的教育階段。近年來,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頻頻發生,但發生頻率只增不減,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體系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培養問題,導致學生缺乏生命意識,對生命的敬畏感缺失。青少年的這種暴力犯罪心理大部分表現為校園暴力事件,他們以欺負弱小為快樂,對不“服從”他們命令的學生進行威脅和毆打,傷殘事件也因此頻發,而這種事件的發生由最初的點發展成線,最后連成面,由小到大,愈演愈烈。
由于青少年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呈現出尚未成熟的狀態,情緒波動較大,認識問題的能力和深度不足,因而也就決定了他們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誘惑,甚至不知道某件事情的做法是正確還是錯誤,導致他們最終走上了違法犯罪的不歸路。
首先在身體方面,青少年還處于身體發育的生長階段,活潑且好動,同時情緒方面表現得喜怒無常,更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從而在沖動之下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其次是在心理方面,由于青少年的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不是同步的,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往往意氣風發,有遠大的志氣和理想,奈何現實與他們所想出現了巨大反差,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同時,老師和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值都比較高,不僅管教嚴格,還提出了很多要求,導致青少年出現了反抗心理,并逐漸萌生出了違法犯罪的心理。
1.家庭教育缺失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氛圍能對一個人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社會各界的專家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兒童的心理和家庭教育方式與犯罪率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一些孩子在小的時候由于沒有接受到完整的教育,如父母離異、家庭暴力等,那么這個孩子在十歲以后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以及暴力犯罪心理?!白硬唤?,父之過?!边@句話說明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使上述因素都沒有缺失,若家長對孩子的管教不嚴,任由孩子在外接觸不良事物,那么也會助長孩子的這種暴力犯罪心理。所以說,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一個首要因素。
2.學校教育缺失
學校是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它也是青少年與社會進行接觸的一個最重要的平臺。青少年在學校的時間,與老師同學接觸的時間甚至超過了與父母親人接觸的時間。我們有古語說道:“子不教,父之過”,可后面也有說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學校教育對青少年人格和品格的形成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近些年來,不僅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數量飆升,校園暴力也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發生著。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一些學生在遭遇校園霸凌后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久而久之可能會做出報復行為。這種事情的發生與學校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但不是必然的關系,學??赡茉诘赖屡c法治方面的課程教育做得還不夠,對于校園霸凌事件不能及時發現,所以才會導致青少年產生暴力犯罪心理的形成。
3.社會教育缺失
雖然父母、老師、同學是青少年接觸最多的人,但他們也總要走向社會,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是為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奠定基礎。當前,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西方的一些思想觀念和行為傳入了中國,對本土的文化造成了一定沖擊,青少年通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爭相模仿,導致兩種思想理念產生矛盾和沖突,從而出現嚴重的行為危機。狹義的社會教育是指社會文化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開展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知識的教育活動,這種社會教育機構主要包括文化館、少年宮、博物館等,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部分青少年沒有接受到這樣的社會教育,也就無法形成完整的思想品格。
心理咨詢與治療是一種有效解決青少年暴力犯罪問題的手段,它通過外界的干預,對青少年的反常心理進行有效的疏導,幫助他們塑造一個健康完整的自我。通常青少年出現暴力犯罪心理都是世界觀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他們對待事物的看法與常人不同甚至是錯誤扭曲的,所以應當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在前面已經提到過,青少年正處于一個特殊時期,想要實現自我理想卻又能力不足,所以在對其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時,應當注意個體的差異性,針對他們不同的情況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應根據他們日常所接觸到的人際關系、家庭或學校環境,分析他們在這些經歷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傾向??梢酝ㄟ^電話咨詢、面對面交流等方式讓青少年與心理咨詢師進行溝通,說出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由咨詢師給予他們幫助。如果是有嚴重心理的青少年,則選擇電話溝通的方式更為妥當,這樣不僅保護了他們的隱私,同時也起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首先,要培養青少年的自我調節能力。青少年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立性,其在出現不良心理是家反應時教師并不能做到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和調節,而青少年自身的源動力則可以及時調節自身的不良心理反應,因此一定要加強對青少年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逐漸養成克制沖動、遵紀守法的行為和心理特征。在出現一些不良情緒時,青少年可通過深呼吸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自我調節,還可通過情境、言語對自身心理活動進行影響,進一步調整自身的不良心理狀態。如被言語激怒時可通過語言影響自身的心理活動,可自我暗示:我非常平靜,也沒有憤怒,同時努力微笑,扭轉消極情緒,如青少年能夠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就會逐漸地從被別人控制轉變為自我控制。此外,青少年之所以出現暴力犯罪心理,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處理問題是感性行為,而不是理性行為。比如不分青紅皂白就生氣,這是失去自我控制力的表現。培養自我控制能力,首先要讓他們學會穩定情緒,用合理宣泄的方式將不良情緒釋放出來,避免沖動的情緒。其次要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一個人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就會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世界的看法也會不一樣,會重新認識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從而開始學會自己控制自己,并不斷地完善自己。最后要強化和堅定他們的意志,這是培養自我控制能力最重要的一點,要讓他們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并堅持做下去,為自己樹立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這樣他們會從中獲得強烈的滿足感。長期下去,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會得到逐漸提高,心理狀態也會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培養自我控制能力是一個長期且漫長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青少年階段是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他們迫切想要向身邊人和社會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同時又無法對事物做出正確的是非判斷,所以導致犯罪數量直線上升,且逐漸出現了犯罪年齡低齡化的態勢,這更應當引起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因此,必須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來減少甚至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