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程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優化。2018年教育部等6 部門關于《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指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這種教育目的的獨特性,使高職教育形成獨特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兼備的技能型人才。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選擇和現實決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對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基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現實,不斷適應高校黨建工作發展的新需求;如何與企業聯手,通過校內外并舉,對大學生進行持續的培養教育和組織管理,確保大學生黨員發展的數量和質量;如何深入探討高校與企業在黨建創新方面的互動機制,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實現校企的深度互惠共贏,成為當下高?;鶎狱h組織建設過程中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一項頗具現實意義的課題。
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效推動構建“資源共享、雙向服務、雙向共贏”的校企黨建工作新格局,學院與某公司黨支部經過多年的工作聯系和探索,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礎上,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方便工作”的原則,校企雙方將開展聯合培養和發展黨員、黨建項目創新、共建資源共享平臺、促進校企文化交流等工作,為學校與企業“資源互補、互利共贏、創新黨建”工作搭建聯系和溝通橋梁,進一步探索基層黨建的創新路子,打造基層黨建工作的特色和品牌。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采取的是頂崗實習、實訓基地、共建課程這三種方式。這種情況下的傳統校園的黨建工作模式逐步呈現出不足。社會、用人企業的新環境和新形勢對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許多高職院?;鶎狱h組織已經意識到創新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也與許多合作企業達成共建協議,但是由于教育教學或生產經營任務的繁重,且學校和企業在地域空間上距離較遠等多方面原因,要實現黨建上的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目標,仍然有很長一段距離。
(二)在學校期間,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會在學生黨支部進行管理和培養。等到學生畢業之后去不同公司進行實習,原來在校期間的模式無法延續,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管理和培養就會松懈。此外,在黨員的管理中,管理的理念有些滯后,僅僅強調黨員的思想政治學習而忽略了黨員管理的重要性,從而使得黨員管理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忽略了對于黨員的深層次培養和管理。
(三)高職院校和企業中大多數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工作者都承擔多重角色,除黨務工作外還承擔教學、行政管理、生產經營等多重任務,其黨建工作的力量投入和重視程度也大打折扣,既影響高職院校的黨員培養工作的創新性與科學性,也會使黨組織的教育難以取得實效。
(四)高職院校學生大多只在校學習兩年半,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正處于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期和預備黨員的考察期,學生的黨性修養尚未成熟,一旦缺乏黨組織的正確引導和必要的黨性教育,或暫時脫離了原來的機構,缺乏與入黨培養人、黨組織的聯系,將有可能出現思想覺悟的退步。有一部分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學生身份也發生了轉變,由學生變成了企業員工。進入企業后學生每天的主要任務是工作,同社會職工無異,就不會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思想教育也會有所放松。學生就業以后,剛進入公司的學生要經歷實習期,對崗位的技術學習和熟悉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有的甚至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而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公司和企業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相對國企和事業單位而言,不設置管理黨員組織關系的部門機構,更不會重視,學生黨員的管理和教育出現了盲區。
(五)畢業生黨員流失現象比較嚴重。據相關調查顯示,很多畢業生黨組織關系在學校放置達10年之久,還有些學生畢業之后組織關系沒有轉走,身份還是預備黨員,不交納黨費也不參加組織生活,錯過了轉正的時機,客觀形成自動退黨。粗略統計失聯黨員情況,黨員流失接近1/4,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對于畢業生黨員而言,組織關系轉接手續必須由本人或親屬委托辦理,而有些外地學生因工作后不能請假來校,造成了組織關系的拖延,形成了畢業生黨員檔案的積壓,給支部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失聯黨員。
如今,校企合作面臨許多新問題、新要求,校企雙方將努力打造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其中,黨建合作作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和薄弱環節,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一)探索校企黨建融合,推進“紅色覆蓋”
高職院校與企業互相學習黨課資源,共建課題組、與企業形成黨建學習資源的共享,互相學習。一是攜手企業黨支部,共同參與學生黨建工作,推進“三會一課”、理論學習研討、黨日活動、黨員志愿者服務等有機融合;互相參觀學習黨員活動室,黨建活動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合作開展校企聯合的主題黨日活動。二是設置實習臨時黨小組,明確工作職責。由黨員教師和企業黨員共同作為實習指導老師,在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同時不斷提升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強黨性意識,做到離校不離黨,保持黨員本色,確保學生黨員培養不間斷。三是鼓勵學生黨員深入企業,實地開展各項暑期頂崗實踐活動,企業可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優先選擇優秀的黨員畢業生就業上崗。利用學生假期,對生產實習中的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重點培養對象、預備黨員結合專業實習進行黨性修養,黨的理論的培養和考核。
(二)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以黨風推動學風
聯合進行專業合作,企業希望在黨建引領下與學校開展多項專業項目合作,包括科研項目。一是用人單位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派企業黨員導師入駐學校,充分發揮企業黨員導師的作用,積極參與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二是定期舉辦企業課堂、創業講壇等活動,校企共邀優秀企業黨員專家、黨員教師等為廣大學生開展系列主題講座,在感受前沿科學技術的同時,幫助學生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專業興趣,拓寬專業視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黨風助推“嚴謹踏實,求實創新,崇尚真理,追求卓越”的優良學風。三是根據企業需要,結合我院科研優勢,在黨建引領下,某學院與某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共同對專業的發展建設進行調研,共同促進專業建設,實現企業用人的無縫對接。積極開展項目合作研究,推廣雙方科研技術成果,進一步提升師生創新能力,為培養大國工匠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共建校企合作工作室,促進校企融合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師生工作室,由教師黨員和企業黨員共同指導學生,注重在工作室中發展優秀學生入黨,在工作室具體活動中考核學生黨員。二是聯合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校企聯歡晚會、職業素質拓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致力將學生工作室建成職業技能競賽、學術交流、設計開發等于一體的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平臺,豐富第二課堂活動。三是充分發揮青年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吸引更多學生加入工作室。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和創業能力,從而提升團隊整體技能水平。
(四)構建校企合作的平臺,全面開展黨建工作
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要想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就必須在傳統的黨建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校企合作”的優勢,根據不同的對象,創新傳統的黨建工作,推動黨建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與科學化。對于黨建工作的創新,結合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利用社交軟件等多種平臺,構建起網絡化的黨建平臺,建立網上活動陣地,不斷創新黨建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激發高職院校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黨性。利用某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現有的黨建學習微平臺和我院黨支部學習通黨課平臺,開展黨員培訓學習。某學院建設工程管理學院“永習生”利用暑假生產實習的機會深入到某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學習,通過一個假期的學習,由公司各部門主管對“永習生”在部門內實習期間的工作表現及學習態度進行點評,宣布2021 屆優秀“永習生”名單并頒發證書及獎品;由2021 屆優秀“永習生”做代表性發言;公司領導、校領導與2021 屆“永習生”合影留念。最后,公司領導做會議總結,她希望各位“永習生”們在實習期間,以“提目標、提眼界、提境界、提實力”為努力方向,與公司全體員工一道,乘勢而上、奮發有為,完成學習規劃目標,達到“永習生”標準。
總之,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只有不斷通過與合作企業黨建工作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以滿足行業和企業的用人需求;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黨建工作,為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發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高職校企合作模式下黨建共建工作的實踐研究是我國高校黨員組織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的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須牢記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使命,不忘初心,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針對高職院校黨員管理工作的不足,創新黨員組織管理教育,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黨性,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相信通過黨建引領下的校企深度合作,一定能夠推動工程咨詢行業專業人才建設,為自治區全過程工程咨詢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創新動力,更好助力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