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夢怡
(國網眉山供電公司,四川 眉山 620000)
電網運行方式與電網安全經濟效益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在新形勢下,我國電網系統日益壯大,電網節點不斷增加,電壓等級隨之提高,在提高電網安全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電網運行管理方式提出更高需求。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部分地區管理方式依然停留在傳統階段,導致電網運行存在諸多隱患和問題,無法充分發揮電網系統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強化電網運行方式管理的迫切性和嚴峻性。
新時期背景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電網設備取得了一定進步和完善,促進各地區電力系統越來越緊密,有效擴大了電網覆蓋面積。在這一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供電質量和供電效率也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由于電網系統規模較大,運行環境復雜多樣,所以傳統運行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也日漸突出。為了從根源上杜絕各種影響電網運行的不良因素和潛在隱患,需要加強電網運行管理方式,確保電網系統穩定運行[1]。另外,電力設施是電網系統運行的根本保障,其運行環境、運行負荷均會對運行方式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想要確保電網系統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安全運行,就要提高電網運行方式管理水平。
在保證電網安全運行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經濟效益問題,這也是電網運行方式管理的關鍵內容之一。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對電網系統進行科學計算,并合理選擇電網運行管理方式。然而,由于當前電網調壓方式相對落后,所以對電網系統經濟效益造成不利影響,為了進一步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需要做好電網年度運行方式計算及比較工作,為電網運行方式管理提供有利依據,一方面能夠找到最佳的電網運行匹配模式,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完善電網運行薄弱環節,從而降低電網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2]。
現階段,雖然電力企業充分認識到了電網運行方式管理的重要性,但大多采用事后管理方式。即用戶發現電網系統存在問題并反映后,再由技術人員通過斷電方式調整電壓,這為人們生活用電和社會生產用電帶來極大不利影響,無法充分保證供電質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強化電網運行方式管理,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對電網運行中產生的復雜數據進行科學計算、深度分析,全面掌握電網運行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并提前采取措施解決,一方面能夠保證供電質量,另一方面能夠減少停電次數,有利于增強用戶認可度。
電網運行方式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制定管理方案、收集相關數據等諸多環節,座椅存在的影響因素也較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電網系統安全性和經濟性。想要從復雜因素中找到最佳電網運行管理方式具有一定困難性[3]。尤其新時期電網系統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加劇了運行方式管理工作量,對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只有確保管理工作面面俱到,才能夠提高電網安全經濟效益。另外,電網運行方式管理還要制定各種計劃和報告,包括電網電量計劃、電網設備檢修計劃等,所以想要有序完成電網運行方式管理工作并非易事。
電網運行會產生諸多數據,包括用戶用電數據、設備運行數據、生產管理數據等,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差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人員工作強度和工作難度。想要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對各種數據進行有效收集、合理統計、科學分析和精準計算,確保最終獲得的數據準確無誤,從而為電網運行方式管理提供依據。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始終保持嚴謹、仔細的態度,任何一個環節都要做好管控工作[4]。
電網運行形式關系到方方面面,需要管理人員做好統籌安排、合理設置工作,處理好電網之間的種種關系。想要滿足這一需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在電網運行形式安排過程中,要提前制定電網設備檢修計劃,同時保證網絡構架完整,確保二者有效協調,從而為電網安全運行奠定良好基礎。具體來說,從電網運行角度進行分析,只有保證電網網絡構架完整,才能夠達到安全運行目標。從長遠角度進行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電網設備檢修計劃至關重要。原因在于電網設備運行環境復雜,受各種因素影響容易發生故障和潛在隱患,而定期維修管理,有利于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合理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從而充分保證供電質量[5]。第二,做好設備合理安排和網絡構架設計工作。在電網設備運行過程中,如果出現異常運行狀況,需要有計劃、有方法的安排電網設備停電消缺,同時做好電網構架設計工作,確保構架完整,這也是提高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水平的有效措施。第三,協調好電網建設和投產需求之間存在的關系。電力企業需要結合電網運行標準規范,協調好投產需求和電網建設之間的關系,保證設備、裝置設置妥當,在確保電網系統在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基礎上,合理安排電網設備和裝置停運工作。
新時期我國電網系統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在為人們生活用電和社會生產用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網運行方式管理難度和工作強度。想要提高運行方式管理水平,需要保證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和操作水平。因此,電力企業要對工作人員資質進行嚴格把關。在人才招聘時要結合具體崗位,制定明確的招聘計劃,確保引入的人才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同時,電力企業還要制定系統性培訓計劃,面向工作人員灌輸電網運行管理新方式和新方法。并在工作中發揮榜樣帶頭模范作用,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使工作人員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中獲得進步。另外,在保證工作人員具備良好資質條件的同時,還要樹立科學、可行的電網運行方式綜合管理目標,確保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上文提到,傳統電網運行方式管理過程中,大多采用事后管理方式,即用電用戶反映問題后,由工作人員通過切斷電源方式調整電壓,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由于故障類型多種多樣,所以停電時間也無法有效控制,會對人們生活和社會生產帶來不良影響,不利于保證供電質量。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完善預警機制。首先,電力企業需要制定電網運行方式定期管理計劃和安全管理目標,加強對薄弱環節的關注度,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措施解決,從根源上減少影響電網運行的不良隱患[6]。其次,工作人員需要結合電網運行特征和具體要求,并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對可能存在的事故和問題記錄進行深入研究,制定應急預案,盡可能避免問題出現。最后,工作人員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構建一體化預警機制,做好繼電保護管理工作,在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基礎上,一旦存在故障隱患,預警機制會及時發出信號,督促工作人員進行維修。
隨著電網建設規模逐漸擴大,電網運行方式管理制度也越來越完善,如何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性,成為電力企業高度關注的一個課題。結合以往工作經驗總結分析,降低線損有利于提高電網運行經濟效益。所以在電網運行管理過程中,電力企業需要結合供電要求選擇合理、可靠的供電設備。并合理設計電力系統結構和接線方式,以此來降低線路損耗。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在電網建設過程中,還應合理設置繼電保護裝置,加強對高低電壓用電設備熔絲保護水平。通常采用環形運行方式能夠滿足這一需求,在確定網絡斷開點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將經濟功率分布狀況作為依據,以此來控制電能損耗[7]。概括來說,電力企業需要在確保電網安全運行的情況下,對相關數據進行準確收集、計算和分析,充分了解電網運行實際情況,并且,通過詳細對比,選擇科學、合理的經濟運行方式,充分保證電網能夠安全運行,同時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
電力企業需要結合電網運行方式計算數據、管理手段、編制報告等要素,構建多用戶數據共享平臺,如此能夠同時對多個用戶進行協同分析計算,同時編制準確的報告。同時,還應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模擬人工進行數據分析,并自動生成圖標統計、文字敘述等報告,以此來提高電網運行方式管理標準性和規范性[8]。
結語:綜上所述,為了提高電力企業供電水平,需要合理選擇電網運行方式,并做好運行方式管理工作,這就需要工作通過合理計算、科學分析、有效對比,選擇最佳管理方案,在確保電網系統安全運行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運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充分滿足社會用電需求,并強化電力企業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