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華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界埠鎮政府,江西 新干 331300)
引言:近些年來,人們對于森林生態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重視,國家也提出相應的綠色發展理念。但對于已經發展一階段的長防林工程而言,其仍存在不足之處,隨著科技的進步,營林造林技術的不斷完善,應結合長防林的實際情況,應用更加實用的營林造林技術對其改進、完善,進一步提升當地的森林環境。
長防林的常規選苗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選取最為適宜當地環境的林木品種,由于江西上饒市處于亞熱帶濕潤區域,全年的日照十分適宜林木生長,并且熱量豐富,雨水充足,霜凍期短,對于一些經濟林木所需環境十分適合,并且存活率極高。而當地種植人員對于不同來源的林木品種,應開展針對性的工作。其中通常苗木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分為自主培育苗木以及其他地區外調苗木品種。對于其他地區外調苗木品種,種植人員應全面落實檢疫與預防病蟲害的措施,在進入種植區域前,及時消毒,提升外來苗木的成活率,這時可以選取波爾多液等催活消毒溶液,在根部浸泡一段時間后,將根部清洗干凈,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強林木成活率。而對于自主培育的林木品種,需要結合當地的土質條件與雨水情況等,認真管理林木樹苗時期的培育、施肥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苗木具備強大的生長勢能。此外,在自主培育苗木時,使用容器進行育苗能夠有效地保護苗木的根部,增強苗木的存活率,這種育種方式是各地區在冬季進行造林的第一選擇[1]。
使用營林造林技術對苗木根部進行處理后,能夠促使苗木的根部長時間保持在濕潤狀態下,極大地提升林木幼苗的生存效果。營林造林技術對根部處理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漿根法處理苗木的根部,對根部科學添加標準程度的肥料,并涂抹含有各類苗木生長所需的有機物泥漿,控制苗木根部的水分揮發,延長外調過來的苗木生機。同時,苗木根部處理過程中,還需要保障泥漿中的磷元素含量充足,可以使用水與磷元素相融合,均勻攪拌后涂抹在根部,可以增加根須的分支,在苗木根部的有效吸收,能夠為苗木的后期生長提供重要基礎。
現階段,育苗技術主要是進行容器育苗,而容器育苗也能夠提升苗木的情況,種植人員在選取容器過程中,應結合苗木生長速度以及采伐的時間,選取合適的容器尺寸。配置苗木所需的營養土時,盡量選取成本低、來源大、效果強,營養成分高的土壤作為基礎,同時,對于苗木的類型經常出現的病蟲害進行了解,制備出有效的殺蟲殺菌藥劑,以此增強苗木對于根系的防護,避免病蟲害對苗木的破壞,提升林木對于養分吸收能力,保證林木健康穩定。
合理整地處理,能夠有效消除土壤中的害蟲或病菌,降低在種植后的病蟲害影響,同時,為苗木的生長提供穩定適宜的環境。種植人員在進行苗木種植區域整地時,可以采用火燒、化學去除以及割除等方式,同時,還需要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以及地質地貌,對種植區域進行科學的清理。在合理整地的作用下,促使土地深層次的土壤翻耕上來,更好地為苗木提供養分。因此,在整地過程中,需要結合科學技術,有序地開展整地工作。
營林造林的實際工作中,抗旱處理是增強苗木成活率,保證苗木穩定生長的關鍵點與難點。具體來講,在苗木確定種植后,起苗到定植過程中,需要選取墑情與溫度適合的時候進行定植,接下來在扶直載正,深淺情況應結合苗木的根系大小相適宜,最終覆蓋上土壤。在林木種植區域中,種植人員還需要重視土壤表面的覆蓋情況。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使用植被、地膜或農作物秸稈對種植區域的地面進行覆蓋,這樣可以控制土壤水分的揮發,提升苗體的成活率。此外,種植人員還可以使用其他土壤水分控制技術,例如:化學藥劑中的除潮劑、保濕劑等,以此達到林木抗旱目的,增強幼苗的成活率[2]。
將營林造林技術應用在長防林中的發展中,為了提升林木的成活率與質量,不僅需要掌握營林造林相關技術,還需要注意下面幾點問題:
第一,需要選取科學的栽種技術。在苗木種植時,對不同的苗木品種,使用不同的栽培技術。由于苗木移植到種植區域這一過程直接影響著苗木的成活率,因此,需要結合苗木品種,選取針對性的栽種技術,以此促進林木快速在新的移植地區生根發芽。栽種技術大部分側重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將苗木的枝葉修剪放在首要位置,枝葉修剪后能夠極大地提升林木的水分存儲能力,為移植后續的生根發芽奠定良好的基礎。而若是移植的苗木品種為處于成長期的落葉品種,種植人員在修剪枝葉的同時,還需要金屬對枝葉進行灑水和澆灌,促進苗木快速生根,提升存活率。另一方面是根據不同品種的林木特性,詳細分析林木不同生在階段的營養物質需求量,以此為林木在不同階段提供充足的養分。其中主要以林木生長作為基礎,科學的供給營養物質,防止出現營養過量或營養不足的問題。
第二,科學制定移植苗木的栽種時間。目前大部分種植是在秋季林木落葉后至下一年春季林木發芽前這段時期(通常為每年10 月末到下一年4月中旬左右,這段時期是林木休眠時期,能夠提升移植后的存活效果)。林木移植栽培存活率還與林木的自身體內的水分相關聯,因此,在這段林木休眠期進行移植栽培或是在每年的雨季前后進行移植,這時林木體內水分最為充足,揮發性最低,并且土壤的濕度,溫度較為適宜,十分適合移植苗木的存活。江西上饒市具有早春、夏熱、秋涼、冬溫的特性,因此,大部分經濟林木都可以選擇上述時間段進行移植,尤其在每年10 月末左右最佳,這時雨季剛結束,土壤含水量較高,土壤溫度在日光的照射下較高,并且大部分經濟林木已經暫停生長,體內的水分積累較多,然而根部缺仍處于發育階段,這時進行移植栽培,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苗木能夠迅速生根成長,有效的存活。
第三,為保障林木成活率,土壤條件滿足林木生長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人工挖掘種植的方式,這樣可以促進林木的根部快速恢復生長狀態,適應移植后的環境,增強林木的成活率,不過這種人工挖坑的方式效率低,適合較大樹木的移植過程,坑洞的深度與直徑,應根據苗木根部的大小進行挖掘,并且需要在此基礎上擴大10 厘米,以此避免根部在放入時發生磕碰。同時,挖掘的坑洞應科學合理設置行距與方位,實際距離應結合林木的實際情況開展。在移植前,應在坑洞內適當添加底肥,以此保障林木健康生長,回填的土壤應細膩無石塊與土塊,避免后期林木根部無法正常生長發育[3]。
營林造林技術應用在長防林工程中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病蟲害的防治。一般的病蟲害出現都會造成大規模的林木出現死亡或損害,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限制了長防林的發展,而營林造林技術能夠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出現,其中主要的方式有下面幾點:
第一,進行林木品種混交種植。在多品種的種植方式下,會增強森林林木生態的多樣性,能夠有效地控制病蟲害大規模造成破壞的情況,即使爆發病蟲害,也僅會在一定范圍內出現。在實際應用中,種植人員需要結合當地林業地實際情況,詳細分析易出現大規模病蟲害的方式與種類,在選取不易受病蟲害影響的林木種類,采用間隔式的種植模式,合理規劃單一品種的種植面積,再更換其他林木品種,這樣能夠有效地阻擋病蟲害跨區傳播,將病蟲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同時,發揮不同經濟林木的重要作用,促使在多樣化的環境中,病蟲害的天敵生物不斷棲身森林環境中,進一步控制病蟲害的數量,讓所有林木穩定健康生長,帶來更好的經濟價值。
第二,定期清理病蟲害的存活條件。當地的種植人員需要定期進行病蟲害的清理工作,尤其在病蟲害多發季節中,種植人員可以采用人工或機械,對病蟲害存活的條件進行清理,這一環節需要種植人員對病蟲害具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清除各類病蟲害,例如:引進病蟲害的天敵生物,促使它們直接殺死,或間接采用寄生或破壞病蟲害的生存條件的方式,進而控制病蟲害數量,或是種植人員直接使用機械進行清理。例如:使用機械將蝗蟲的幼蟲進行滅殺,能夠有效防止蝗蟲大規模出現,這種方式是最為直接有效的處理方式。此外,種植人員還需要定期對林木區域進行檢查,及時發現易大規模發病的病蟲害,并做出處理,例如:林木線蟲病,一旦發現及時處理發病的林木,形成隔斷帶,消除疾病的傳播途徑,避免病蟲害進一步擴散,將病蟲害控制在最小規模中。
第三,采用生態控制方式,這種方式治理病蟲害主要是對林木種植區域的生態環境進行調節,在此區域形成穩定的生物鏈,促使病蟲害的數量與規模處于平衡狀態,并不全面將病蟲害消除,只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這樣對林木種植還能夠產生促進作用,較為弱小的林木會自動淘汰,強壯的林木生長會進一步得到提升。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降低種植人員的監管工作量,同時,還減少了化學藥物殺病蟲害時對林木的影響,保障了林木種植的綠色環保發展。
為了促進長防林的更好的發展,當地林業部門應積極推廣營林造林技術應用,政府部門應增加資金的投入,以建立生態園林為目標,結合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構建營林造林數據庫,為長防林工程提供更加專業的技術支持以及各種成功數據的分析了解,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強長防林的效果[4]。
首先,需要重視在基層的營林造林技術推廣,充分發揮出基層人們的力量,借助與林木區域的距離優勢,不斷進入基層中進行宣傳指導,在鄉鎮中作為營林造林技術推廣中心,在此基礎上使用網絡等手段進行推廣。其次,在鄉鎮構建推廣服務站,同時,深入到長防林建設的一線中,詳細調研各種數據信息,進行針對性的推廣方式,保證營林造林技術的有效推廣。最后,適當提升推廣內容。在傳統的推廣方式上,對于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中,缺少足夠的說服力,推廣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其他內容,吸引當地人們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提升當地人們的認同力,進而促進長防林的快速發展。
營林造林技術推廣時,主要受到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限制,因此,當地有關部門應不斷完善推廣人員的專業能力,不斷創新推廣方式,依靠現階段較為普及的信息技術,增強推廣效果。例如: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進行推廣,在視頻效果,聲音效果,圖片效果的影響下,全面推廣出營林造林技術的優勢。促使不斷應用在長防林工程中。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長防林工程中,需要結合當地地實際自然情況,以及經濟發展現狀,采用科學的營林造林技術,建立科學的經濟林結構,并且在合理的布局上進行嚴格的后期管理,以此達到標準的林木種植效果。改善當地的森林生態環境,同時,增強當地人們的經濟收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