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周平
(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學,江西 高安 330800)
化學學科與其他的學科有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化學學科的學習更加依賴實踐教學的方式,將一些原本枯燥的化學知識通過實驗的方式展現出來,更好的被學生所了解。當然,教師要開展良好的實驗教學,就必須要利用好身邊現有的教學資源,比如日益發達的信息技術,對于化學教師開展高效的化學實驗課堂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目前的教學實踐看來,許多化學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口授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信息技術的作用,這也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和教師教學質量低下。因此,本文主要就在化學實驗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策略方面進行了研究。
在化學實驗中運用好信息技術無疑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但許多化學教師依然對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沒有清晰的認知,就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這種優勢主要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面:1、能夠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補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實驗教學的模式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且對于許多教師來說存在著一定的操作難度,有些實驗也不適合讓學生去進行親身操作,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對傳統教學中不便開展或者有操作難度的實驗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對這些實驗有所認知,促進實驗教學的良好開展。2、能夠將一些肉眼不便觀測的現象進行具現。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些實驗的結果和過程過于微觀,這也就造成學生很難用肉眼去觀測實驗結果并總結結論,這個時候,教師如果沒有足夠的條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將這些不便觀測的內容投放在課件上,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其中的原理。3、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毫無疑問,采用信息技術等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環節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參與感,主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熏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信息技術與現代社會密不可分,在各種行業中信息媒體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授課可以彌補線下授課的缺點,減少資源浪費。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形式進行學習,可以隨時隨地接受知識,減少不必要的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通過網絡傳授知識,可以使知識以一種形象化、簡明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學生可以生動形象的進行感知知識、內化知識、重組信息,將所學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內在潛能。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盲目進行,在實施信息技術教學或實驗時,教師應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利弊。對于教過過程信息技術化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例如,學生的自律性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學生內部因素;教學內容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客觀因素;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教學因素;家庭因素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外部因素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因材施教。有些學生由于客觀因素等對信息技術接觸較少,那么,這樣的教學方式極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不適,教學效果就不會好。有些學生對于網絡較為熟練,在進行網絡授課等方式時,則極有可能會使得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這些常見的情況均是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就要做到克服困難,提高教學效果,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雖然許多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吃力現象,但是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理科學科,與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學生開展化學學習最終也要服務于生活。所以,即使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高校的化學實驗教學時,教師也應該將這一過程與生活化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并且通過技術手段保存下來,然后在化學實驗課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將學生記錄的那些生活現象進行課堂解析,并且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化學反應和實驗對學生進行科普,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化學的生活氣息。
比如,部分人對生活中食鹽的制備比較感興趣,尤其是對粗鹽提純等相關內容有興趣,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一過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化學實驗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當然,由于粗鹽提純的很多過程比較復雜,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操作時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還原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在備課的時候上網搜索并下載一些有關的視頻等資源,然后把這個視頻資源融入到課件之中。在視頻播放完之后,學生應該對其中的一些比較簡單的實驗過程有所理解,那么這個時候,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就這些簡單的操作進行實踐,比如回家后可以利用家里的條件開展實驗的復刻,然后錄下視頻進行課堂交流。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夠讓學生對實驗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雖然目前在互聯網上有很多免費的教育資源,但是要開展高效的實驗教學,僅僅依靠這些免費資源是不夠的,學校和教師也要加大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投入,讓學生能夠有更多可以學習的工具,也讓教師能夠更好的開展教學實踐。這種對信息技術的投入更多的表現在對資料的投入上。教師要更好的開展實驗教學,必然需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是這種理論基礎需要學校搭建一個數據庫去對數據進行搜集整理,來更好地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理論基礎的培養。
比如,教師在進行《醋酸、硼酸與碳酸鈉的作用》這一重要章節的教學時,就必然面臨著如何開展實驗教學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首先對要在實驗教學中使用的這幾種化學藥品的信息進行收集,區分其中的一些重要性質,并且對毒性、腐蝕性等危險屬性進行備注。并且,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能會需要查詢一些文獻資料,以便為課堂教學做準備,這種文獻資料就需要學校積極搭建屬于自己的文獻數據庫,并且與中國知網等知名機構進行合作,那么這個過程就需要加大對基礎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在文獻資料搜集結束后,教師應該將其中對課堂教學有所幫助的資料通過課件等方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并且結合文獻進行講解,解決學生在理解方面的問題,并且把行業前沿的一些優秀成果也普及給學生,激發學生對化學以及化學實驗的興趣,從而為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
化學是一門龐雜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復雜且種類繁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那么,在這個時候,教師也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對學生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整合,并且為學生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來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最近,思維導圖等先進的記憶方法在教育領域也掀起一股浪潮,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為化學實驗教學的每一個重點實驗都建立一個思維導圖,增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
比如,教師在進行《乙炔的實驗室制取》這一章節的教學時,尤其是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就有很多需要學生額外注意的知識點,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羅列,以增進學生的印象。比如,這一實驗需要學生用到化學實驗室,那么在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學生必須要了解實驗室的規章制度,以及進入實驗室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而在實驗開始的時候,學生必須要對這個實驗的整個流程,每一個環節以及環節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都進行了解,以免在實驗中發生不必要的意外。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整個實驗的過程包括進入實驗室需要注意的事項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播放出來,讓學生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前就對實驗中的一些細節進行了解,并且可以鞏固學生的記憶,保證學生實驗教學的良好開展。
化學實驗中存在著一些不便于在教學實驗室開展的實驗,這些實驗往往存在著實驗操作難度較高、實驗風險系數較大或者實驗現象不明顯等種種問題,讓教師的實驗教學過程屢次陷入瓶頸。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將那些不便于開展或者操作存在問題的實驗,通過多媒體技術等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既保證了學生的課堂安全,也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教師在進行《甲烷和氯氣反應》這一個實驗的講解時,就一直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這個實驗有著很高的危險系數,如果教師或者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失誤,很容易引發爆炸,而且,整個實驗的現象很難用肉眼去觀察,這些條件都限制著教師在課堂是進行實驗開展。而引入信息技術后,教師可以提前將相關的實驗資源下載下來,然后通過視頻、圖片甚至動畫的方式,將整個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會產生的結果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促進學生學科素養提高。
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多樣化的方式,不同于傳統的授課方式,將晦澀的知識以一種多彩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中是一種創造。信息技術的引入,同時也是學習資源的豐富,更是一種學習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并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傳授。加強在教學各適當環節進行巧妙的信息技術的使用。這并非是一種硬性的加入信息技術因素,而是教師以自己敏感的教學機智及教學素養,潛移默化的將兩者相結合。
教師同學生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課堂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課堂拖堂,一節課時間不夠用,課本知識講授完成后來不及給學生補充課外知識,這就造成學生知識儲備的欠缺。然而,信息技術的使用則可以彌補這種現狀,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布置課外知識的閱讀任務,學生可以做好筆記或者做好文稿演示,在每節課程開始前或結束后進行展示,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水平,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就會自然得到提高。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以教為業,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學生的水平提高,教師就要更加努力進行知識的探索,不僅是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還要包括科學和人文知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做到為人師表。
結語:綜上所述,化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手段,是優化教學環節,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學科素養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意識到信息技術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并且掌握在教學中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方法,讓科技發展的福利更好的惠及到教育領域,促進教學新發展,也促進學生個人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