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慶霞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博物館,山東 濱州 256500)
博物館是一個文化場所,其收藏和展示文化遺產,能夠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來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博物館內陳列的文化遺產要發揮出良好的教育意義就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陳列展覽方式,要結合展品的基本屬性來明確陳列展覽的目的,確定合適的展覽主題,將文物的文化底蘊充分展示出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博物館的展品陳列展覽方式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相關的部門和人員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來改進展品陳列展覽方式,將博物館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和展覽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和系統的工作,在陳列展品時,要考慮博物館的特點和展品的基本屬性,確定展品陳列的目的,同時還要把握群眾的藝術需求,立足群眾的現實需求來選擇展品和展品陳列的方式。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很多博物館在文物展覽工作的前期都沒有做好對應的社會調研,展品的選擇難以和群眾產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在展品陳列的方式上會將展品和參觀者隔離開來,導致展品和參觀者之間存在著距離感,參觀者難以真正走進展品、了解展品,只能通過展品周圍枯燥、簡單的文字來了解,參觀者難以獲得良好的體驗和感受,博物館沒有采取有效的方式來縮短這種距離感。博物館對展品的陳列展覽設計只停留在基本功能設計形式上,只考慮結實、吸音和阻燃等功能,忽視了美觀性要求,導致展品的陳列缺乏美感和視覺感染力。
部分博物館在展品的陳列方面缺乏合理的布置,展覽的形式千篇一律,很難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導致參觀者缺乏熱情。博物館展覽文物并不是單單將文物本身展示出來,還應該按照一定的陳列方式來達到“透物見史、以物見人”的展示效果,真正實現通過實物來傳達信息、表達內涵[1]。為了讓展品的成列展覽能夠更有形象性、直觀性、震撼性和說服力,需要安排好展品的陳列方式。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博物館在展品陳列方面沒有進行精心設計,文物的展示缺乏秩序,通過簡單堆砌的方式來呈現文物,以孤立和靜態的方式呈現,不同文物之間缺乏內在的聯系,沒有形成系統,這難以讓參觀者形成正確的認識。此外在展示形式上比較單調,以文字為主來介紹文物的內涵,說教意味非常嚴重,參觀者會感到非常枯燥。
博物館的展品不僅要讓人們了解展品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將展品的內涵展現出來,起到教育和宣傳的作用。博物館的每一件展品都有自身獨特的內涵和文化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但是目前部分博物館并沒有對相關展品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相關的文字說明比較晦澀難懂,或者介紹太過籠統,參觀者很難真正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在展覽的過程中,參觀者大多只能了解展品的特征和外形,對展品的了解停留在表面。
展品的背景信息缺失也是博物館展品陳列展覽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問題,博物館的展品要發揮出教育價值就一定要展現出相關的背景信息,包括展品的類型、特征、歷史象征和背景意義等。目前部分博物館對于展品的各類信息的呈現不夠全面,對展品的介紹比較簡單,對于參觀者提出的一些疑惑和問題也無法及時、準確解答,難以凸顯出展品的文化價值,對于參觀者來說會大大降低參觀的積極性。
博物館的展品陳列展覽要遵循科學性原則,無論博物館的建筑格局和空間大小以及展品類型性質是怎樣的,都要注重展品科學價值、人文價值的體現,讓參觀者能夠在參觀的過程中提升科學素養。要確保展品能夠表現出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提升展品的藝術感染力。在展品的陳列展覽中,要從造型、色彩、空間和材質等方面來做好設計,制定科學的設計方案,合理規劃展品的空間布局。對展品陳列展覽方式進行策劃時,一定要將展品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處理好。
博物館展品的陳列展覽要遵循主題性的原則。博物館的展品陳列展覽要和博物館特定的主題保持一致,符合總體的設計風格[2]。展品的陳列展覽設計實際上是一個藝術設計的過程,要達到預期的展覽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形象思維來將作品物化,處理好展品特點、性質、陳列方式和組合方式的關系,同時還要滿足參觀者的欣賞需求。
博物館本身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當前很多中小學教育都非常注重博物館的教育性質,因此博物館要主動和教育部門加強合作,為學生提供參觀的機會和平臺,充分發揮出教育性價值。在對展品進行陳列展覽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展品的教育價值,深度挖掘展品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以博物館為載體來促進國民素質的提升。
博物館的展品陳列展覽設計還要突出公益性原則,發揮出博物館的教育意義,讓參觀者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接受社會教育,陶冶群眾的情操,確保參觀者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參觀者的文化素養。文物陳列展覽要傳播正能量,選擇能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展品,通過展品來增強參觀者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博物館要結合博物館的展覽主題來選擇合適的展品,具體要綜合考慮博物館的性質、類型和地域文化等多方面來選擇展品,要緊密結合展覽主題,凸顯出展覽的鮮明特色,體現地域自然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或者能夠體現城市的歷史文化特點。展品的選擇要盡量系統、全面,對于不同使用功能和不同質地的展品,要按照一定的秩序來排列,幫助參觀者系統化了解相關展品背后的文化信息,將相關的文明發展歷程系統化呈現出來。
對于博物館的展品的陳列一定要拉近展品和觀眾的距離,工作人員要在全面了解展品背景、特征的基礎上對展品擺放的位置進行反復試驗,選擇最佳的位置來消除展品和參觀者的距離,減少參觀者對展品的陌生感、疏離感。在實際的陳列展覽中要有效使用展陳空間來消除距離感,展品在展廳和展柜中的位置不同會帶給參觀者不同的空間感覺[3]。對于展品的陳列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站在參觀者欣賞展品的角度來尋找合適的位置,讓展品的高度控制在舒適的視角范圍內,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是要方便參觀者觀看。另外,如果展品的陳列展示缺乏空間變化,那么容易讓參觀者感到乏味和單調,所以展品陳列要體現出立體性和多層性,要做到疏密得當、高低錯落。為了讓參觀者感到更親切,展廳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要將展品的藝術元素提煉出來,營造良好的照明環境和裝飾風格,促進展示空間和展品內容的和諧統一,以此來拉近展品和參觀者之間的距離。
展品的排列非常關鍵,選擇好合適的展品之后一定要科學、合理設計展品的陳列方式。對于博物館的文物來說一定要按照文物的時代、地域、用途以及材質等來進行劃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秩序來陳列,有序向參觀者傳播展覽主題。展廳中文物在空間上即使只發生了一點偏移也會淡化整體的邏輯關系,對于參觀者來說就會理不清不同文物的相關性,所以一定要分類陳列文物,要體現文物陳列的邏輯性和秩序性,通過有效的排列來讓文物的敘事更加系統。比如對于書畫精品來說,可以按照不同流派、不同時代、不同類別和不同技法等方式來做好分類排列,對于玉器精品,可以按照不同功能和不同時代來進行陳列,從不同功能的角度來看,可以按照器皿、陳設、飾件和禮儀等方面來進行陳列。
對于一些特殊和重要的展品,比如最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展品,要將其放置在展廳、展柜中最好的位置,突出重點,使其成為亮點。對于文物上的一些落款、題字、紋飾等 可以通過注釋的方式來展示,可以增加特寫照片、紋飾展開圖、鏡子等設置,將文物的鮮明藝術特色全方位展示出來。
博物館要對展品的內涵和意義進行深度挖掘,并以有效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來強化博物館的教育意義。博物館的展品要從歷史背景、外形特征和文化價值等方面來深度挖掘其內涵,完善展品的各項信息和背景知識,便于參觀者全方位了解展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要通過翻閱書籍、互聯網查閱等方式和路徑來深度挖掘展品的背景知識,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有效呈現出來,利用燈光、展臺和展柜等來凸顯展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對于展品的文字說明要處理好,要從展品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來做好展品的介紹,對于一般的展品要通過簡潔的文字來說明,對于比較重要或者難懂的展品,則應該要采用詳細、通俗易懂的文字來重點說明,以此來滿足不同文化水平的參觀者。
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博物館的展品陳列展覽方式也要進行創新,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互聯網來創新展品的展覽方式,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4]。博物館的展品都脫離了原始的環境,要讓參觀者理解這些靜止的展品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枯燥的文字參觀者的熱情比較低下。因此,博物館可以引入視頻播放、電腦觸摸屏等輔助展示手段,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還原展品的歷史文化場景,借助視頻播放和電腦觸屏來給參觀者提供展品的使用場景、文化坐標,以便參觀者理解展品的內涵,同時也能夠吸引參觀者的注意,將靜態的展品以動態的方式讓參觀者熟知。另外,博物館還可以開展“云展覽”活動,推出線上特色展覽,讓專門的講解人員帶領參觀者線上欣賞博物館的精品,比如敦煌研究院的“數字敦煌”、故宮博物館的“全景故宮”等,都是通過云展覽的方式來帶領參觀者瀏覽,讓展品的瀏覽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線上展覽不能完全渠道線下展覽,而是要成為線下展覽的輔助和補充,博物館可以將兩種展覽方式完美融合,給參觀者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
博物館的展品是傳播知識、弘揚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了充分發揮出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就一定要做好展品的陳列展覽工作。博物館要精心選擇展品,合理設計展品陳列布置形式,注重要將展品和參觀者之間的距離感消除,深度挖掘展品的內涵和意義,凸顯展品的價值。此外博物館的展品展覽還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及時改進和創新,可以借助各種輔助展示手段來優化展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