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娟
(南京市中華中學,江蘇 南京 210019)
高中地理課程與低年級的地理課程不同的是:它探索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這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而在過去老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更在乎的是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少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掌握,這也就導致有大部分的學生學不好高中地理。知道了原因,在新課改背景下,創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掌握,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空間,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才是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建設的意義。
通俗來說,高效課堂就是指通過創新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以往未達到的高水平,令老師與學生雙方都得到有效的知識傳輸和吸收,并能夠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應用該知識。而本文所講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就是通過高效型的課堂傳授,學生掌握的方式,將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高效率完成,并讓課堂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更多非教學目標以內的高中地理知識,激發學生主動性學習和教師引導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性發展。
第一,新教改發展政策下,傳統的應試教育辦法已經被時代所摒棄,教育不只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等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有力的衡量標尺,通過課堂教學在提升學生及老師雙方水平。高效課堂的建設,對學校和教學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再只是單純的只是輸出,而是帶領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答案,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畢竟“授人予漁”遠比“授人予魚”來得有效多了。
第二,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建設,是基于高中階段處于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重要結算,更是學生踏入大學校園前的重要時刻。且地理這一學科作為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的結合體,既需要學生的基礎文化素養,對于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高中地理開設高效課堂將能夠有效輻射其他學科的學習,對學生踏入大學后的學習更是益處多多。
因此,文章旨在引導高中地理教師通過課堂創新,包括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創新……以探索型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水平,進而打造高效型的高中地理課堂。當然,打造高效課堂并非是一句話的事,需要教師具有全新的觀念轉變,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轉變教學理念,注重教學質量等辦法來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基于目前大部分學校高中地理課堂教師的教學授課只是單純地將課本知識傳輸給學生,在他們所理解的高效課堂是將更多課本知識和自己腦海中的思想傳遞給學生,導致這樣課堂教出來的學生疲于思考,也沒有思考行為,在日常學習中只會伸手要,這與我國的素質教育理念相違背不說,培養出來的學生一旦脫離學校或教師,將沒有辦法再快速的向上發展。
想法是行動的先行者。對于任何行業、任何崗位來說,思想先行才能推動行動向前,教育教學更是如此。傳統的教學理念盛行于教師的腦海中,而要建設高中地理課堂高效課堂,最根本的操作就是改變課堂教師的思想認知,讓他們明確了解到高效課堂對于教學的重要性,知道傳統教學方式與新時代下教學方式之間的差距,也讓他們切身的去感受兩種教學方式的差距,才能夠從思想上轉變,進而在教學行為上升級優化,實現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打造的目的。
所以在高中地理課堂之上,教師除了要開展課本地理知識的教學之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其實更為重要,畢竟學生在學校課堂的時間是短暫的,而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則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學生在課外、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不限時間、不限地點,更不限制所學的內容。這樣的課堂上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21 世紀所需要的高素質水平的人才,這樣的學生能夠因地制宜隨時隨地的學習,不論怎樣的文化內容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學習[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過去照著書本念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在當前的課堂上使用了,更遑論高中地理高效課堂了。而將科學技術搬進課堂,實現信息化教學,這樣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就不再局限于課本的,互聯網信息平臺上也有很多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且因為書本更新的速度比較緩慢,無法和互聯網同步,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知識傳授,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知識面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再者,高中地理教學中有相當部分的知識都會涉及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果單純地依靠講解不借助外部條件的話,教師難以講明白,學生更是難以理解。多媒體設備的產生,將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加簡便的教學工具,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將更加抽象的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方便學生理解[2]。
高中階段作為學生所經歷比較嚴格的學習階段,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是在這個階段培養起來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旅程將會有莫大的助益。因此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式,由有趣、主動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比如在講解“洋流”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比較經典的案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生一起分析洋流的形成及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并借此鼓勵學生來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洋流內容,繼而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全面的掌握洋流這個點。當然創新教學方式是為學生創造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進而促使學生進行主動化學習,在高中地理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舉例教學、情景化教學、故事導入式教學、課堂游戲化教學等教學方法,上述所舉例的教學方法便是舉例教學方式[3]。
教師作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組織者,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素養水平將決定著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作為接受知識內容傳輸的個人,教師要將學生看作是個體的人,是處于與教師對等位置上的自然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綜合水平,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的教學方法,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對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要積極吸取教訓并加以改進,明確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引導者非主體者,是帶領學生探索知識海洋的引路人,要學會將課堂還給學生個體,讓學生切實參與到高效課堂的建設中去[4]。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要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不僅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雙重發力,學校和社會作為平臺和見證者,更應該在社會大環境下以自身的影響力來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上文所述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打造,是基于高中學生于高考這一關卡中所設定的目的,為展現學生高考中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因此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課堂氛圍的營造等方式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效率,強化學生、教師、學校三者間的能量,并將其反作用于學生身上,實現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打造,為高中學生的升學率和專業知識學習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