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梅 常艷紅
(吉林省榆樹市土橋鎮十四戶中心小學校,吉林 榆樹 130429)
語文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廣泛,天文地理、人文科學等,并且在日常進行學習和生活之中,少不了閱讀的參與和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閱讀,衣服成分、食品的配料表、住房的信息、車票的信息等,都有閱讀參與其中。因此閱讀在生活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常用方式。并且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不斷通過閱讀來獲取信息和知識。但是,對于生性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靜下心來進行閱讀學習,無疑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的利用不同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由此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對于閱讀產生厭煩的主要原因就是對于閱讀沒有興趣。興趣是驅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原動力,只有在感興趣的前提下,才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對于語文的學習。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正處于發展的時期,因此較難的閱讀以及距離生活較遠的閱讀是難以調動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的,由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資源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進而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創設學生買票坐車的場景。在開課之前,教師根據實際生活中車片的信息制作屬于每一名學生獨有的車票。在課堂上分發給每一個學生,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場景的創設以及車站背景音樂的播放,這樣能夠促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學生對于車票的閱讀和通過車片坐車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車票上的信息,還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進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于其喜愛的零食的成分表進行閱讀,并講解其中添加劑的危害,進而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更加廣泛的閱讀。
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起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作用,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只是要進行課本內容的教學,還要進行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的生活之中,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只有學生充分的掌握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夠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項目教學的方式,在明確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的前提下,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進行《難忘的潑水節》這一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出一份導學案以及檢測試卷。由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組內進行探究和學習,在學習后將試卷的內容進行完成。最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進行對于文章的探究和學習,力求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于閱讀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進而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并由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要想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游有效的提升,依賴于課本的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擴展,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讓其進行自主的進行課外的閱讀是有一些困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聯想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能夠促進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例如:在學習漢字“西”時,老師可以進行引導小朋友進行組詞,進而學生會說出“西游記”,這時老師就可以讓小朋友在課后閱讀《小小西游記》這一讀物,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在學習中的運用,隨即增加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又如:在講解《動物王國開大會》這一文章時,讓小朋友分角色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老師在旁邊進行指導。在表演之后,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評選,哪個小組最有感情。評選之后,讓小朋友進行小組討論,在狗熊通知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讓小朋友們探討并給出結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小朋友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更感興趣,還能鍛煉小朋友的朗讀能力并增強自信心。同時老師還可以引導小朋友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動物除了獅子老虎陸地上的動物,還有水中的動物,小朋友可以回家閱讀《海洋動物》,然后通過學習講給老師和其他同學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增長額外知識的同時,能夠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因生長環境的不同,接受的能力也有所差別,所以學生對于閱讀的能力和理解水平皆有所差別。但是閱讀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同時語文的閱讀也是促進學生對語言運用能力提升的最快途徑。因此教師需要清楚掌握每一名學生的閱讀情況和學習情況,因學生的自身特點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寫作比賽。在寫作的過程中,文章的類型不限,可以進行詩歌的創作也可以進行散文的敘寫。而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夠,會促進學生進行大量文章的閱讀,以此了解傳統文化并進行文章的撰寫。教師文章的觀看過程中,能夠清楚地掌握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量,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對于其喜愛方面的深入閱讀,以及對于其他方面的拓展閱讀。對于文章寫得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獎勵,進而可以促使學生認為閱讀寫作是一件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在學生擁有自我認同感的同時,學生會自主加強對于寫作的練習,進而會同過大量的閱讀來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由此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家長陪伴著學生的成長和生活,因此學生拓展閱讀的培養離不開家長的監督和管理。所以教師在促使學生拓展閱讀時,可以先與家長進行溝通,并推薦適合學生的閱讀刊物時,在家長的陪伴下促使學生從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首先,學生應該閱讀淺顯易懂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讓學生在閱讀時,感受到語言的優美和情感的變化。其次,應該選擇一些直觀并且能夠清晰表達情感的讀物,這一類書籍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并促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比如《猜猜我是誰》就很適合一年級學生進行閱讀,因為讀物視覺上直觀的畫面、豐富的色彩,都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而這樣的書籍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保持注意力。在讀物的選擇上,不應該選擇文字敘述較多的,應該選擇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讀物,這樣在學生看不懂文字的情況下也能夠理解讀物所傳達的內容,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家長則可以通過教師推薦的書籍,引導孩子進行閱讀,并可以讓孩子給家長講解文本中的故事,以此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并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各種課外知識,還能夠增強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自信心。通過不斷大量地閱讀,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探知欲,這樣能讓學生主動地去認識世界、融入其中并找到自我。在學生的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在不斷加強自身知識的同時,能夠豐富自身的文化程度,由此能夠提升學生對于語言運用能力和說話技巧,以此能夠促進學生全方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