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青媚
(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學,浙江 瑞安 325200)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活躍階段,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方式過于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關注程度和參與程度就會與教學目標產生差異。如果采用一些限定性的提問,比如“作者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么”,這種限制性的提問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隨著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老師已經開始重視到課堂提問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的過程中缺乏對提問針對性的思考,導致提出的問題只是浮在問題表面,無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也就只是浮于表面,無法抓住文章的深層內涵,教學的目的性就會產生偏差。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而言,教師針對教學課堂提出有意義、有針對性的問題在整個語文教學課堂中具有重要意義。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提出難易適當的問題,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對于一些理解接受能力較強的孩子來說,缺少了參與問答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難度較大,對于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脫離了他們掌握的知識體系,對于課堂提問的參與程度也會大大地降低。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提出不同形式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互動中。探究式的提問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中人物形象特點、文章隱藏內涵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對文章通篇全面掌握。啟發式提問則通過教師針對課堂進程適時進行提問,讓學生在掌握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文章內涵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思考,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金字塔》一文,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式的提問讓學生通過了解金字塔外部結構及建造特點,從而領略人類的偉大創造。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要求教師針對文章的重難點通過采取適當的提問手段進行提問而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梳理文意、標明重點的基礎上提出目的明確、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朱自清《背影》一文,通過描述父親送作者去火車站,給作者買橘子的情形,表現了濃厚的父子之情。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緊扣文章主題,圍繞文章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通過有效提問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掌握文章主題。
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問題討論中,通過討論對課文本身進行剖析和了解,進而掌握文章整體表達意思,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針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基礎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可以將提問分類,針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一些基礎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積極性;針對學習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采用一些深入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學習能力;針對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具有發散思維的問題進一步打開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通過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能夠保證各個學習梯隊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互動,在確保教育公平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學習階段,每節課的教學時間有限,老師在整堂課的教授過程中,在保證課堂紀律井然有序的同時要進行知識講解,還要留出部分時間用于課堂提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將整體時間進行有效拆分,確保整體堂課發揮巨大作用。教師在開始新課文的教學時,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對整體文章有大體了解后利用課堂時間對課文進行講解,同時留出時間進行提問,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對課文的了解程度。
結束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有效、有針對性地提問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及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作用。為了適應新時代語文教學要求,增加語文教學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教師必須積極探索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通過設置有效、有針對性且趣味性強的課堂提問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參與問答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