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2014 年9 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提出抓好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創業、豐富創新創業活動等八個任務。創新創業教育也逐漸成為高校的核心課程之一,同時、各類創新創業比賽也逐漸推進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進步。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不僅僅是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會,針對那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如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思想、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高校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戰略問題。
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能力。大學生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科研開發能力,包括基礎研究、開發研究和應用研究能力。基礎研究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認識世界、探索原理,為科學應用和生產技術發展提供直接的理論支持;應用研究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并尋找對社會有貢獻的最佳基礎研究方法;開發研究是以應用研究為基礎的技術突破,是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商品的過程。
(2)科技發明能力,主要是指在具體的生產實踐過程中進行新設計、新方向、新工藝的創新能力,具有革命性和突破性的特點。
(3)技術革命和設計能力主要是指大學生根據自身知識,對生活中遇到的技術和產品進行優化、設計和改造的能力。
2.實踐能力,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研究能力,通過專業知識的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二是進行科學實驗和現代生產勞動的能力;三是開展社會勞動能力主要包括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3.創業精神。
知識經濟的發展急需科技企業家。過去,高校的教學主要是教學生擇業,但當前的經濟發展對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出了要求。因此,在這個時代背景和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下,大學生應具有現代自主意識,依靠自身智力資源,在適當的時候建立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企業。學業階段或畢業后,積極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經營理念,積極探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服務和技術產品,努力將其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不同個體在興趣、能力、社會觀念、現有知識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這種多元化的特點直接導致了高職院校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采取多種形式和個性化的教育手段,如通過不同的情境,運用多種活動方式,積極培養高職院校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
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教育的對象是學生的主體,教育的對象應該具有普遍性,這既是教育公平的體現,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創新能力,而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發掘每個受教育者的創新潛力。因此,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培訓對象必須是所有大學生。
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在培訓過程中,有必要通過適當的激勵評價策略,為受訓人員提供一個相對優越、寬松的環境。教育者需要積極支持他們在此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并鼓勵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尋求新的探索和經驗。建立與科技創業相關的項目資金,輔以教師指導和獎勵機制。實踐結果最終將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籍檔案。
1.注重個性教育,培養創新意識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業意識必須在大學教育中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發展人格教育的基礎上,要以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創業行為的教育引導為重點,探索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個性的教學方法,充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2.運用比賽機制、培養創新創業意識
課堂探究活動是師生之間有效互動的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探究活動是教師來完成,學生的參與度是不高的,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式教學則打破了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新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一定的難度的課堂探究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當中,通過一步步解決難題,最終積累解題經驗和思路,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提高以及綜合探究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1)2014 年以來教育部等國家部委舉辦了各類型的創新創業比賽,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比賽逐漸加強了創新創業意識。增強了創新創業能力。目前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在2018 到2021 年期間共獲得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三等獎3 項,省級二等獎2 項,在取得驕人的成績的同時,也需要向省級一等獎、再向國家大賽大獎努力。
(2)通過近幾年的比賽,學生從對創新創業的抵觸逐漸轉變為自愿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從創新創業課程上的紙上談兵,到自主將創新創業轉變為真實活動的實踐。從僅僅有創意、到實現真正的策劃、企劃到營銷。學生逐漸樹立的創新創業觀念,認識到創新創業是真正對自己能力的提升,也對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樹立職業責任感。
(3)今年幼兒專業學生自主創業的《鄉知鄉伴筑夢童行—龍江農村幼兒早教成長計劃》作為公益項目已經傳承到第三代團隊,這個項目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所有學生都參加了,學生們在參加中,逐漸明白了創新創業的意義,今年代表學校參加了東北三省紅色之旅游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增強了社會主義責任感,也提升了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各個專業特點不同,每個專業各有不同優勢,在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過程中,立足于本專業,不僅能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能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讓學生將所學的專業技能應用到實際中去。逐漸提升專業能力。我們專業是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與其他學校和其他專業相比,我們的專業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熟知嬰幼兒身心發展階段和水平
本專業學生熟悉嬰幼兒身心發展階段和水平,了解嬰幼兒思維發展特點,0-3 歲是感知運動階段,3-6 歲是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理解兒童如果過早學習知識會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等相關理論知識。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學生逐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設出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產品。
2.掌握嬰幼兒教育方法和理論
本專業學生學習了鋼琴、舞蹈等藝術技能課程、幼兒照護課程等實踐技能課程,本專業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技能優勢,創設出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課程形式。
3.立足鄉村、服務三農
本校是唯一一所建在鄉村中的大學,2019 年白巖松在中央電視臺報道了我們學校的先進事跡。本專業組織的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鄉知鄉伴筑夢未來---龍江農村幼兒發展計劃項目,已經歷經4 年,本項目立足于鄉村利用幼兒專業優勢,為農村幼兒提供與城市兒童相等的早期教育,促進農村教育發展。
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有一批創業熱情和創新思維高素質的創業培訓人才是高校不可或缺的。要鼓勵高校教師到高新技術企業學習提升自我修養,培養和激發創新潛力;該政策鼓勵具有創業精神的教師真正加入創業大軍,培養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學者型教師。
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在不斷優化,近些年來出臺了許多相應的政策,這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校也要加大力度,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如實行導師制、輔導員制,劃撥專門的基金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此外,最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提供相應的實踐條件,因此高校要重視實踐條件建設。如高校的示范性實驗教學中心、開放實驗室、各級重點實驗室在滿足正??蒲?、教學的基礎上要為有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免費提供試驗場地和實驗儀器設備。高校的大學生科技園也要積極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任務提供技術、場地支持,尤其是對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必要的服務。同時高校也要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為學生搭建與企業一線人員交流的平臺,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發展現狀、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以及機遇,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分享創業經驗。我校建設創新創業產業園,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創業初期,為了節省成本,我們專業可以利用學校免費的創業園以及幼兒專業各個實訓教師進行創業,等到有足夠的資金后再到黃金地段租商鋪,例如牡丹江萬達購物中心等。
客觀地說,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創造性、可變性、不可預測性和風險性。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重點難點:雖然有創新意識高,實際創新率低;大學生創業技術轉化率低。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引導和幫助??梢宰鳛閷W生使用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大學科技園是國家創新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大學科技園可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創新創業指導,幫助學生快速走出無知和迷茫,分析創業形式,強化創新理念,為學生走向創新創業之路提供必要保障。大學科技園孵化基地供大學生自主創業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大學生在經歷了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以及項目的自主研發和推廣后,走進了創新。在創業的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和困惑。當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這是重點。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順利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這是關鍵。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有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該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不會枯竭。因此,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實踐能力及創業精神我們必須注意培養人才。
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給勞動力就業帶來巨大壓力,高職院校將面臨嚴峻挑戰。只有改變傳統的人才觀,改革陳舊的人才培養模式,樹立現代職業教育思想,增強創業意識。關注學生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培養具有職業意識和向往、創業意識和準備的學生,使他們能夠自覺迎接未來生存的挑戰,理性選擇職業模式,積極參與社會變革,積極創造職業成就并享受成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競爭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心理素質,鼓勵學生勇于冒險、銳意進取、大膽開創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