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舒靜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當今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并且已與許多行業集成在一起。未來,人工智能將成為增長最快的計算機智能領域,與此同時,對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將在未來5 至10 年內大規模增加。在高職院校中,人工智能教育專業不僅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而且可以樹立高職院校的聲譽,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集中課堂授課,固定時間授課和固定課本授課的形式。老師單方面教學生知識,而學生則機械地接受。該方法使教學過程單調乏味,教學氣氛無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此外,這種教育模式使教師無法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由于人工智能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性學科,與其他計算機課程不同,具有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抽象概念強,理論強等特點,這使學生難以有效進行人工智能課程學習。但是,大多數教師仍然使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學生更加乏味并且對學習人工智能課程產生抵觸情緒,最終無法獲得預期的教育效果。為了激發學生學習人工智能課程專業知識的熱情和興趣,探索和研究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
實踐教學是人工智能課程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實踐訓練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科學的實驗方法和創新的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專業的實踐教育使學生擺脫了繁瑣的教科書規定,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職業渠道,并通過情景學習過程更好地適應了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于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的人工智能專業而言,實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某些外國學校相比,我國的人工智能教育起步較晚,實際教育聯系的建立尚未成熟,缺點很多。我國大多數學校在建設人工智能課程時,都存在著強調知識,忽視能力,強調理論,忽視實踐的現象。
人工智能技術本身就是計算機科學和高科技技術的一個分支,這是非常專業的,并且在所涉及的人才方面需要非常高的專業知識。為了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取得良好進展,相關大學需要為社會培養和運輸高素質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才。根據相關調查,我國的人工智能人才庫僅占全球的5%。可以看出,我國迫切需要加強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以提高該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教育部門提出了培養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的計劃,并針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制定了更詳細的方案,要求高校在2020 年基本實現相關人才的發展目標。這也包括對高職院校的要求和計劃。為了使高職院校滿足我國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不僅要增加相應的人工智能課程,還必須建立豐富的課程資源,以保證人工智能技術培訓體系的建立,經過不斷優化,以適應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狀況。此外,高職院校應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核心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在人才培養和科研方面的優勢,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
目前,高職院校的人工智能專業是包括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其中包括計算機、傳感、通信和控制等各個領域的知識,還包括機器人、微電子和物聯網等控制系統。高職院校可以根據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培訓要求來確定高職院校的培訓目標。同時,根據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應用范圍開設人工智能專業課程,并且可以不斷擴展專業課程的形式,形成一所具有特色且優先于其他大學的專業課程。對于尚未申請人工智能專業的一些高等職業學院,可以通過在計算機、軟件和大數據專業中添加人工技能來建立基礎,然后進行專門的建設。
高職院校的人工智能專業領域廣泛,內容十分全面,各種應用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因此高職院校人工智能專業的定位應涵蓋所有學科。它不僅是高職院校的一門新課程,而且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領域。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已超越計算機科學,并且還與互聯網、大數據和語音心理學相融合,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工智能專業課程的目的是將創新精神與職業道德相結合,同時為學生提供強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大數據、云計算等專業知識可以參與智能系統開發和無人系統產品設計。職業學院培養的人才將來可以在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和社會團體等各個部門展示其能力。
高職學院在開發人工智能專業課程時,需要更加注意其專業的理論知識。學生需要牢固地掌握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以了解人工智能的深度。智能專業理論課程的整體性和層次性使學生能夠更快,更清楚地了解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和數學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設置課程資源時,高職院校應適當增加數學分析、矩陣等數學知識,以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此外,高職院校除了要增加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必須在人工智能專業課程中進行合理的創新。在開設人工智能課程時,需要保證其專業性,并且課程系統應包括與計算機相關的核心課程,例如計算機操作系統、分布式并行計算以及其他專業的理論課程。此外,人工智能與腦科學和生命科學等相關知識密切相關。高職院校可以在開設人工智能課程以整合相關知識,同時添加云計算、大數據和自然語言等課程。
如果要學好人工智能,就需要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技能,因此高職院校人工智能專業應重視實驗過程的開發與設計,根據培養高素質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標進行實驗過程,一般來說,有必要準備與Python 開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智能應用相關的實驗課程,以滿足人工智能學習的需求。結合人工智能專業課程的特殊性,提出以下改進建議:1.在人工智能課程的安排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適當調整理論與實驗時間的比重,逐步增加人工智能實驗時間的比重。人工智能課程整合了許多的實驗課程,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掌握基本的算法和技術,并達到教學目的。2.為了了解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應組織老師們參觀著名的人工智能公司和先進的實驗室,并進行了適當的實踐活動,有助于鼓勵學生獲得專業知識。為了最大程度將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學習效率,并為將來的職業選擇奠定堅實的基礎。3.人工智能專業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知識,而且還要在實驗室里交換研討會和報告。下課后,將必須自己構建機器人。課后老師也應要求學生學習課程和參觀實驗室后,要進行實際操作。在教師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并且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以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思維和基本技能。4.在人工智能專業實驗室課上,教師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實驗室教學中,教師不僅限于運行計算機。可以根據企業人才的需求,確定培訓計劃和實驗計劃,將社會和企業需求與教育培訓集成,真正做到將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校外實踐結合起來,相互貫通。
人工智能教學過程的評估方法應采用多種評估方法。除班級成績、班級考試、班級出勤、課外作業和實驗室報告外,教師還必須在班級和實踐課上評估學生的創造力和研討會成績。除了評估學生項目實驗報告的格式外,人工智能實踐課還需要評估學生的設計計劃,設計過程,實驗有效性,實驗代碼和個人表現。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自我評估和相互評估來評估學生的實驗項目結果,并通過研討會的形式進行全面評估,以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熱情。
結語:本文闡述了高職人工智能專業建設過程中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和評估方法的發展,提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應對措施。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對人工智能專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加速了人工智能教育的轉型。高職院校的教師應緊跟時代潮流,抓住機遇,積極引進國外人工智能的先進經驗,不斷創新課程建設,培養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