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曈 張小寶
(吉林工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507)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總書記2015 年在全球婦女峰會上指出“中國實踐證明,推動婦女參加社會和經濟活動,能有效提高婦女地位,也能極大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活力”。[1]因此,充分發揮農村女性作用,有利于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整體躍升。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農村女性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傳統農村勞動性別分工的影響,男性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參與者,女性則主要從事照顧子女和老人、家務勞動等家庭活動。隨著城市化和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大量的農村男性涌入城市并定居在城市。這改變了傳統農業勞動生產的性別分工,農村女性開始廣泛參與到農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成為吉林省產業興旺的重要力量。“吉林婦女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省級‘吉林巧姐村’建設”大大推動了吉林省休閑產業和鄉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水平。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內容,也是鄉村生態保護的現實需要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具有重要意義。[2]自然生態環境美如畫卷,生活類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優秀傳統鄉村文化薪盡火傳,是生態宜居的核心要素。
農村女性越來越懂得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她們在培育子女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家庭成員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她們通過日常家務勞動中的言傳身教,使家庭成員在正確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以及環保使用廁所的踐行力不斷提升。
農村女性具有愛干凈、講衛生、愛清潔的良好生活習慣,使之成為全省農村清潔運動的主力軍。吉林省遼源市在全市518 個村率先舉辦了“美麗家園星級示范戶”、“美麗庭院”、“干凈人家”等評選表彰活動,農村女性活動參與熱度持續高漲。截止2020 年底,吉林省打造美麗庭院、干凈人家40 萬戶,打造三A 標準示范村2000 個。農村女性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鄉風文明就是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修養。農村女性在引導農民秉持傳統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公序良俗,破除厚葬薄養、大操大辦、人情攀比、賭博迷信等陳規陋習,弘揚尊老愛幼、鄰里互助、家庭和睦、孝敬父母等優良村風、民風、家風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吉林省各級婦聯舉辦“最美家庭”活動以來,廣大農村女性踴躍參加,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落細落小落實,成為良好家教家風家訓的最美傳播者。這種榜樣的力量又影響著更多的農村婦女去引領家庭成員促進男女平等、增強法制意識、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
鄉村治理要做好村級組織建設,傾聽村民訴求,完善農業農村社會服務組織等基礎工作。治理有效,就是“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觀念成為農村女性政治參與的最大瓶頸。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中男性比例仍高于女性,女性在鄉村自治上話語權相對較弱。但農村女性主動參與建議村規民約,帶動了家庭成員及同輩群體履行村民責任和義務的積極性,以自身影響帶動村規民約,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生活富裕,就要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農民就業率和收入的增加,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等都是衡量生活富裕與否的重要指標。
雖然在2020 年內,吉林省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3]但女性在實現生活富裕上仍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她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綜合素質普遍較低,農村女性的就業形勢仍非常嚴峻,容易遭到就業歧視,且普遍收入較低,當前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尤其是失地農村女性的社會保障問題特別突出,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農村女性富裕程度。因此,抓緊出臺相應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女性創業致富,有利于提高整個農村的農村富裕程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發展。
總書記提到,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女性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要支持婦女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和夢想。[4]要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婦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她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讓農村女性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一是搞好科技培訓。充分利用省內農業服務中心等教育培訓基地,舉辦特色農業、畜禽養殖、果品栽培等實用技術知識培訓班,切實加強對農村婦女的科技培訓。二是搞好科技服務。建立農業科研服務隊、衛生服務管理隊等多種形式的“巾幗服務隊”,宣傳國家方針政策,傳授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解決農村婦女在信息、資金、技術、銷售等多個方面遇到的困難,提高農村婦女的致富能力。三是搞好科技示范。大力組織實施巾幗科技致富工程,培養婦女致富典型,采取“一幫一”、“一帶一”等形式,發揮女性致富榜樣的力量,帶領廣大婦女實現生活富裕。
吉林省嚴格貫徹《村委會組織法》的同時,提高農村女性參與民主政治治理的比例,使鄉村治理能夠反映出廣大農村女性的發展需求,維護其合法權益。增加對婦女政治參與方面的相關培訓,提高她們參政議政的能力。在對村委會干部的培訓中,注重對女村委會主任和女委員的培訓,根據她們的特點和需求,設計特色培訓內容,增強她們的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
婦聯通過舉辦各種培訓,提高農村女性文化素質,拓展農村女性參與鄉村治理的路徑。如今,以農村女性之所想為導向,如“吉林省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專題培訓班”“吉林省新型職業女農民培訓班”“吉林省婦女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項目培訓班”“女村官電子商務培訓班”等各類培訓已進入常態化。農村女性通過相關培訓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鄉村振興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這不僅能夠豐富自身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夠提高自身的學識水平。農村女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會得到徹底解放,也就是逐漸從傳統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尤其是從日常照料和家務勞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能夠擁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參與到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來。
總書記提出,“每個婦女都發揮一點作用,每個家庭都貢獻一份力量,積聚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能量。”目前正值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進行時,隨著對農村女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路徑的進一步完善,她們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將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進而推動鄉村振興有序、高效、可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