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鋒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019 年,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1]。通知中指出,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培訓評價組織,開發若干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證書。職業院校要將“1+X”證書與學院的專業建設結合起來,提升專業的教學質量,促進校企業合作,服務好當地經濟社會,將職業教育做大做強。我系積極落實教育部“職教20 條”、“1+X”證書試點等政策,率先推出了web 前端開發“1+X”認證,應雙高建設要求和系部重點專業的發展,主推大數據平臺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作為系部大數據專業群“1+X”試點證書,在專業建設上打開新的局面,提高大數據人才培養的質量,滿足當地大數據技能人才的需求。真正能夠與社會、企業所需要的大數據運維人才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緊密結合起來,保證“1+X”證書的含金量能得到社會、企業的認可。
為了保證“1+X”大數據平臺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順利推進,我們組建了“1+X”證書項目團隊,指定了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與新華三公司培訓評價組織多次溝通,2020 年8 月暑假期間,針對全省學員,我們學校組織了“1+X”大數據平臺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評價組織組織精干力量,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全體學員圍繞大數據平臺安裝與配置、組件安裝配置、實施與平臺監控、運維綜合實戰等內容進行了培訓,有助于提升大數據平臺運維試點工作的整體師資水平。最后一天,進行了結業考試,參加此次的教師都獲得了大數據平臺運維(初級)講師資格。
我系在實訓室建設投入規模大,不僅要讓學生的腦動起來,更要讓學生的手動起來,為等級證書建立專門的實訓考核基地。大數據平臺運維是全國第三批試點證書,按照取證要求,我系專門新建了兩個大數據平臺運維考場,完全按證書考點要求建設,共計110 個機位,能滿足每次100 余人參加取證考試,并在2020 年12 月開始投入使用。2020 年11 月,我系組織2018 級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86 名學生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大數據平臺運維培訓,聘請經驗豐富的大數據平臺運維講師,嚴格按照大數據平臺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展開培訓。12 月中旬,開始在這86 名學生中選拔了49 名學生,參加了最后的取證考試。最終36 名學生考核合格,通過率為75.5%。
《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中指出:大數據產業指以數據生產、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相關經濟活動,包括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軟硬件產品的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2]。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本地區的辦公效率,乃至經濟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社會、企業大數據專業人才的數量激增,專業技能也要求越來越高。為社會、企業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培養合格的技術人才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對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促進畢業生就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貴州省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政策上有先天優勢。我院處在貴安新區,新區政府非常重視大數據產業鏈,不僅重視本地人才的培養,還從東部沿海招商引資,配套大數據產業鏈的上下游,使新區大數據產業鏈蓬勃發展。日益完善的新區基礎設施,大數據人才短缺逐漸顯現。迫切需要配套技術先進、布局合理的大數據產教融合基地,培養大數據技術人才,為新區大數據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我院作為唯一一所入駐貴安新區大學城的公辦高職院校,理所當然肩負起為大數據產業鏈的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歷史重任。拓展校企合作渠道,特別是一些代表行業先進技術的企業,與這些企業要深度校企合作,是培養大數據人才見效最快的方式。為三大運營商、蘋果、華為等企業,輸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發揮示范作用。
通過不斷和周邊大數據企業調研,分析大數據運維崗位能力的要求,對接“1+X”大數據平臺運維證書的技能考核點,再反映到大數據企業行業的崗位能力中,就是要將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快速地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重過程,典型任務、工作包為基本單元的真實任務,作為實踐的內容。將Windows/Linux 大數據平臺搭建管理運維、系統應用開發、系統運維與優化、數據自動化管理、數據鉆取分析應用等專業技能,大數據清洗和分折常用工具的使用,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等職業技能等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加大人才培養與企業的職業技能接軌力度,教學內容貼進企業大數據運維、大數據分析等崗位,動態調整課程標準,更好地契合企業崗位目標,為企業零距離培養大數據技能人才。牢牢把握住職業教育的目地,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服務好當地社會經濟,創造社會價值。
目前,各類平臺的教學資源眾多,也很豐富,以理論方法偏多,質量也參差不齊,真正適合職業教育的課程資源,比起傳統的應試教育資源要欠缺很多,特別是一些剛申請的專業,或者剛成立兩三年的專業,有時候很難找到合適的教學資源,特別是一些實用性強的實踐教學內容。“1+X”大數據平臺運維證書的技能要求彌補了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又很好的與職業技能銜接起來,對學生的就業起到了促進作用。
對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作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講述內容達不到企業用人單位的要求,與市場脫軌,學生運用知識能力效果差,職業技能往往與行業要求相距甚遠。參照“1+X”證書制度,對大數據技術與應用雙高建設專業群的專業課程進行調整完善,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為主導,敬業精神、工匠精神等內容全面融入專業課程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融入信息安全等課程思政內容,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信息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國家信息安全觀,實施到教學任務中。“1+X”大數據平臺運維證書中的職業技能點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課中對分解的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答疑,講解項目中的核心知識點,以完成職業技能的工作任務作為知識掌握的要點,采用過程考核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課后開放實驗實訓場所,供學生課后實驗和興趣創新,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
2019 年8 月30 日,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教師[2019]6 號)的通知,簡稱“職教師資12 條”,文中提道:帶動各地各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3]。好的教學水平,離不開德技雙馨的老師。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落實“1+X”證書制度改革,老師不僅需要理論水平,還需要企業實踐經驗豐富,能夠親臨企業的一線,將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帶到教學一線中。在實踐方面,要求我們的老師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以幫帶傳,指導學生,對老師的教學綜合素質全面提高,需要老師適應新的角色。組建師資教學團隊,成員必須要有評價組織的工程師參與進來。加強“1+X”證書培訓的政策引導,使教師既能引進來,又能走出去,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搭建良好的師資平臺。
學生和社會成員在按規定程序進入試點院校接受相關專業學歷教育時,可按規定兌換學分,免修相應課程或模塊,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1]。按照通知的要求,教務處牽頭,開始探索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與職業技能等級的內容進行了確認,確定每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最多不能超過專業課程的8 個學分,也就是最多對應兩門專業課程。允許對獲得“1+X”證書的學生,按照學分互換原則,可以免修職業技能等級對應課程的學分,也就是部分課程學生有多種修滿學分的方式,為學生的專業考核創造了多樣化的條件,在職業教育改革上一次新的嘗試。
通過“1+X”大數據平臺運維職業技能證書認證考試,融合企業的工作任務,能讓學生按照職業技能證書等級標準,掌握對應的專業知識、方法和工具,打通專業課與“1+X”證書的路徑,對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增加學生的就業技能。證書考核能夠有效檢測學生技能掌握的程度,也有利于企業選拔合適的技能工作人員。證書考核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對于提高大數據應用技術專業群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大數據技術應用專業群學生就業競爭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1+X”證書是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培養高技能人才,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需求,創造社會價值的驅動器,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又一重大舉措,有效解決我國技能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我院通過對專業的調研,職業技能證書的引入,完善了大數據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師資投入增加、形式多樣,學生培養目標更加貼合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拓寬了學生未來就業和創業的道路。當然,我們在證書的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比如經費問題,流程問題都需要在執行過程中得到優化,將老師的積極性解放出來,相信這些問題,隨著政策的細化,都會得到有效解決。職業教育改革不再是一句口號,會落實到行動中,最終落地,與企業的崗位技能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