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
(燕京理工學院,河北 廊坊 065201)
地方高校具有區位地緣優勢、知識、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是新時代推動鄉村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廊坊大學名單,在廊高校主要有廊坊師范學院、華北科技學院、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防災科技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廊坊校區)、燕京理工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河北東方學院、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學院、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廊坊衛生職業學院等十三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9 所,高職院校4 所,民辦院校 4 所。在廊高校所開設的專業涵蓋了教育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歷史學等10個學科門類,9 所本科類院校累計開設本科專業363 個,專科專業108 個,覆蓋59 個專業大類,開設較多的專業為電子信息類、工商管理類、計算機類等;4 所高職院校采用不同的專業設置來實現高校的建設發展,從開設的高校專業來看,高校設置了財經商貿大類專業和電子信息類進行相關的設置,有效的解決學生專業的缺少問題。在廊高校所設置的專業覆蓋面廣,各高校專業特色較明顯。
在通過各個高校的網絡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廊坊的高校在校生的人數在17 萬左右,對應的教職工人數在1.2 萬名左右。以在廊高校2019 年畢業生數量為例:根據廊坊市各高校2019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僅2019 年度9 所本科高校的畢業生數量為28134 人。據不完全統計,4 所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人數4448 人。在廊高校僅2019 年畢業生的總人數就約32582 人,畢業生主要就業地域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是廊坊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智力資源庫與重要力量。
地方高校要與鄉村發展共“振”。廊坊已經開始全面對鄉村實施戰略振興,有效的把握住國家的相關戰略,培養對應的高科技人才,讓更多的有優秀畢業生到鄉下進行建設,為全面進行小康社會的建設提供全面的服務。這樣可以全面的成為鄉村振興的領跑者。
作為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有效的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人才。思政課教師要將鄉村振興帶進課堂,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專業課教師要運用專業優勢和科研課題,聚焦鄉村振興中存在的各類難題,將鄉村振興帶進課堂帶進實驗室,將各類興農的科學技術成果成功實現轉化,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到鄉村,為鄉村發展助力。
對于現在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鄉村振興的戰略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工作舞臺,在鄉村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鄉村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因此鄉村需要充分利用這些人才,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好,引導好,使其成為鄉村建設的主力軍。
為加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組織領導,確保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廊坊市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41 個市直單位為成員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和實施。
與此相對應,作為廊坊的重要相關院校,需要有效的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進行統一的安排,需要引起學校層面領導的高度重視。這樣則可以在對學校的教育中進行更好的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要求。作為學校的重要領導人,應該積極的響應國家相關的政策,這樣可以有效的調用相關的部門,為學生提供重要的教育資源。可以確保在頂層的設計中有效的發揮戰略的優勢,進而組織的相關團隊,進而實現策略的執行。
在廊坊各高等院校需一是要建立相關培訓基地,響應國家的中央一號文件,舉行各條線學習活動,做好鄉村振興相關精神與政策的學習和推廣,把鄉村振興戰略充分融入到學校各部門的日常工作中,以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二是深入基層調研,對發展成型的鄉村重點示范區進行全面的學習,從大運河相關的文化帶出發,建立生態休閑產業進而帶動本地的旅游產業。三是組建戰略實施的團隊,有效的實現對經濟的發展提高,使團隊能夠全面對人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開展對應的政策和實施策略的研究,組成強有力的實施技術團隊展開對應的策略實施。建設優秀的鄉村振興示范區。四是拓寬高校與鄉村的對接渠道。利用“互聯網+”開設大講堂、專題技能培訓班等方式,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涉農知識、實用技能、精神文化建設等向鄉村進行普及,打破時間、空間與地域限制,提升農民的新技能,與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實現有機銜接。
鄉村振興主要針對農村進行,故將主陣地設置為農村,充分利用相關的自然優勢,來發展對應的農業經濟。這樣可以對辦學上向農業發展法相傾斜。在相關的農學院設置對應農業發展的專業,確保農業具有高效的發展技術。與農學院相關的負責人進行溝通,使其能夠同意對鄉村振興政策的支持,這樣可以有效的實現對鄉村振興人才的培養。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這將培養出一大批有作為的大學生,將相關的農業知識應用到農業的生產中。對應的農學院這邊,需要引進先進的農業教學模式,盡最大可能的培養優秀的農業人才。依托當地高職院校,建設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在市級培訓基地-廊坊市農廣校為的基礎上升級籌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不斷的建立對應的農村培訓機構,進一步籌劃對應的農學院辦學理念,這樣可以進一步確保農村農業的發展趨向。在對相關的培訓中盡量體現農業知識的實際應用,確保農學院或者相關的農業培訓機構要緊貼農業教育主題。使學員能夠學習到有用的農業知識。
廊坊高校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讓對應的農學院學生有對應的發揮平臺,在高校和農村建設中發揮好重要的橋梁作用。將高校的人才、技術、文化等各類資源引入到農村,同時也要將鄉村發展的難點、難題帶回高校進行研究、攻堅、破解。一方面在廊高校建立長久的人才使用機制,這樣可以利用相關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使相關的專業的學生能夠較好的獲取到農業知識。作為政府工作人員,需要加大對農學院的教師的扶持和獎勵,從政策上要改善農學院教師的待遇,使其能夠更好的在農業教育行業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農業領域工作較為突出的員工,讓其在學院進行掛職鍛煉,使自己的豐富閱歷分享給更多的學生,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在校的大學生。有效實現教育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農村科普工作,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從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斷推動農村的文化創新和鄉村文化的全面繁榮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