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梅
(洛陽市節水服務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0)
為響應我國提出的“創新、綠色、開放、協調、共享”發展理念,中央部門將我國陜西、四川、河北等地進行了試點工作,對于工作的開展,我國發布了《關于資源稅改革具體政策問題的通知》《關于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在實施的過程中,該方案確實得到不少的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
自2016 年7 月1 日至2021 年的今天,我國各個省的費改稅工作以一直穩定的趨勢發展,一些企業為配合國家提出的政策,積極改變用水方式,將地下水的用量減少,從而加強技術的創新實施,積極提倡節約用水,加強水資源的管理水平,在積極配合中央對試點工作要求的同時,更好地彰顯出經濟與社會所帶來的效應。據調查,在試點剛開始的一年,河北省全省的水資源納稅戶從原來的7500 戶增長到1.6 萬戶,增長速度之快大大超過了之前預設的情況,其主要的原因是:其一,國家進行有政策性的增收。在實際改革中進行了差別化的稅率的征收辦法,將部分用水行為的稅額標準進行提高,例如采取地下水、超采區用水等;其二,國家進行管理型的增收。在對水資源費改稅的改革之后,可明顯見到納稅人的數量正在逐步增加,對企業的用水量進行管理性的增收,不僅可以提高征收范圍,還可以提高征收的準確性。
通過近幾年的試點情況看,水資源稅收入的負擔變動情況基本與中央政府所要求的“三增三不變”基本一致。“三增三不變”是指在保證居民生活、農業用水稅負以及工商企業稅收不變的基礎上,提高超采區、抽取地下水以及高耗水企業的稅收。從水資源的結構上看,地下水資源所增收的稅費應高于地表水。在近幾年的試點征期內,由于地下水的開采情況并不樂觀,導致地下水的稅收遠遠超過地表水的稅收,這表明它們在稅負上產生了巨大懸殊的同時,也滿足了我國中央政府對減少地下水開采所制定的政策與要求,大大改善了企業的用水結構,將地下水的使用量進行減少,從而采用地表水。從地理區域的分布來看,我國為防止超采區生態逐漸惡化,將水資源進行了合理分布,同時也對超采區水資源的使用量進行了限制,其具體辦法為將納稅區分為非超采區、超采區與一般采區三類,同時將這三類實行差異化的征收標準。通過制定的比例可知,超采區的稅負水平不僅高于其他地區,也高于稅點改革之前的征收標準。這樣,從近一年的征收數據看,超采區地下水的采水量占總體采水量的36.8%,二水資源稅收入卻達到 52.1%。因此,實施差異性的征收辦法可以很好地對超采區取水量進行遏制。從行業的角度上看,目前全部行業中,洗浴、洗車以及高爾夫球場等特種行業的稅負額最高,遠遠超過了改革之前的水資源稅收。因此,我國實行差額式征收不僅有利于企業節約用水,還能更好地保護生態,使其水資源平衡。
我國將水資源費轉換到水資源稅,成功地實現了稅收的法定原則。我國在沒有對水資源的征收方法進行改革之前,水資源費的征收管理一直是由財政、水利等多個部門一起展開工作,這并不利于征收工作的管理與權責劃分。在隨后的改革試點中,中央政府要求財政、水利等部門展開聯合會議并共同監制,將征收辦法確立為“聯合共治”的管理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聯合共治”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征收過程中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建立水資源稅征收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財政與水利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也可以將征收的管理辦法進行強化,其過程是將納稅人的基本信息進行核查,并將檔案進行交換,使部門更好地來了解納稅人的基本情況。同時,該管理模式有助于分類管理能力的增強。其具體做法是我國稅務部門將納稅企業的歷史記錄進行調查,針對繳費記錄對其進行精準劃分。這不僅可以提升對納稅人的服務,還能對不規范納稅的企業進行整治與監管。
城市供水企業的工作重點是保障整個城市的供水安全,這種企業的工作性質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水資源稅征收前,我國對供水企業是不實行征稅水費的政策的。但在費改稅改革之后,供水企業成了納稅人,同時稅負情況開始愈來愈繁重。據調查,在改革之后無論是納稅戶數還是繳納的稅款額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水資源費改稅前后,水資源費與水資源稅的征收標準是相同的,但由于大部分地區在執行具體方案時,考慮到居民的承受力與承受力都低于規定的標準,甚至有些地區不向居民征收水資源費。因此,在水資源費改稅改革之后,我國將企業作為納稅的主要對象,繼續要求企業嚴格按照這一標準執行,這會使企業的供水成本劇烈增加。
由于水資源的稅收是與企業用量直接相關的,那么企業的用水量就是征收稅款的前提條件。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由于水計量的安裝成本較高,導致我國不能全方位的普及,所覆蓋的范圍非常有限。根據我國水資源管理規定,未安裝計量設備的地區,應按照最大的用水量計算稅收,而企業面對這一情況,一直處于并不支持的態度。
由于高耗水公司是一個用水量很大的公司,而且他們一般采用地下水進行使用,若該公司采區地下水的地點為超采區,那么按照現有的征收規定,企業所繳納的水資源稅將會成倍增長,為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巨大的負擔。除此之外,我國為了控制企業的用水量,對高耗水企業的征收稅率進行了增加,高耗水企業在面臨著稅率高且用水量大的情況下,其稅負水平也在大幅度的提升。
通過對我國各個試點現狀的調查研究,我國可以在水資源費改稅的過程中對資源稅費制度進行改善,增強法律剛性,在滿足調控用水的同時,引導居民與企業節約用水,這對于生態的保護,以及綠色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在對水資源費改稅的過程中,應結合我國國情與現有經驗,進一步擴大一些水資源匱乏或水資源分配不均地區的費改稅試點,通過總結的經驗,對費改稅的改革方案進行完善。
根據我國的稅收法定原則,我國的水資源稅征收的具體方案應嚴格按照法律的程序來。另外,我國針對目前水資源費改稅的改革情況,應設立出專門的水資源保護法與用水范圍許可的管理制度,這不僅可以很好地將用水范圍進行規范,還有利于我國對水資源的保護。這樣不僅是從宏觀上還是微觀上都能夠有效地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水資源方面的資金壓力。
我國在面對具有公益性的供水企業時,應在政策上給予充分的支持。在面對供水企業稅負嚴重的問題時可以在企業的征收管理方面進行加強,其次是進一步對供水價格的定價制度進行逐一完善,最后就是國家可以針對供水企業進行財政補助或稅收優惠政策。
結束語:水資源費改稅對于我國的水資源保護工作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由于它對全國水資源稅的推廣制度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國在進行費改稅的過程中應積極向全國各個地區推廣。將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與較強的剛性約束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可以使我國的水資源管理能力進行大幅度的提升,在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且節約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以支撐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