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燕
(鄭州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1888—1923),生于新西蘭,后來在英國生活,并在那里寫作,成名,雖然只有短短10 余年的文學生涯,但對現代小說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和“英語世界的契訶夫”。國內學者對作者《一杯茶》的主題,敘述視角,語言風格進行了研究,極少從文學文體學的角度來對其進行分析解讀,因而,本文通過文學文體學來分析此文本,嘗試將語言學知識與文學欣賞結合,目的在于從語言產生的特定文體效果中探究文本中的主題意義和藝術價值。
文體學又叫風格學,是關于文體或風格的研究。人們很早開始對文學文體問題的研究,但到二十世紀文學文體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文學理論學科。申丹指出,從嚴格意義上講,文學文體學是一門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文學文體的學科,通過分析來解釋作者如何通過對語言的篩選來突出作品的主題意義和美學效果。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對文學和藝術的形式有大膽的探索與創新。作者追求語言藝術,努力在藝術上追求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在寫作手法上大膽運用口語體和內心獨白、比喻、擬人和對比等手法,寫實地表現人性了人物的各個方面、行為、性格、思想、情感、欲望、信念和意志等,形成了她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本文分析凱瑟琳·曼斯菲爾德《一杯茶》的詞匯、句子結構和篇章結構,有助于深刻了解作品,揭示文體風格對表達效果和主題闡釋的作用。
作者在進行詞匯的選擇時,目的在于表達作品主題。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小說《一杯茶》用大量的形容詞來描述羅斯瑪麗,刻畫她的性格特點。
“她年輕,鮮亮,穿著極為入時,氣派甚是摩登,新書里的最新的東西她通曉得令人吃驚;她的交往圈子是混雜起來的一群真正的、頂合胃口的人物和……藝術家——她所發現的所謂“怪才”,其中有幾個令人太難啟齒,不過其他的到還滿拿得出,挺招人喜歡的。(康拉德,2013:146—147)”
“鮮亮”,“極為入時”,“摩登”,“年輕”等詞的使用,描述出女主人公羅斯瑪麗的形象——一個闊太太,時髦,有錢,深受丈夫寵愛等等。大量的形容詞使用使得讀者在閱讀時有一種畫面感,豐富了讀者對女主人公羅斯瑪麗的認識。
當羅斯瑪麗沒能買到一小古玩的時候,作者對自然景物描寫的選詞。
“那扇樸素的店門“咔”的一聲關上了。她在外面的臺階上望著冬日的下午出神。細雨像灰粉一樣旋轉著篩落下來。而昏暗似乎也隨之而降。空氣中帶有一股清冷的苦味。(康拉德,2013:150)”
這里描寫自然景物的選詞是一種悲傷的基調,如“清冷”,“苦味”等。雖然作者并無直接寫羅斯瑪麗心情的悲傷,悶悶不樂,但通過景物的描寫詞匯的使用,使讀者能深刻感受到羅斯瑪麗因得不到一個小藝術品而郁郁寡歡的心理,不僅揭示出羅斯瑪麗的膚淺和虛榮,更是顯示了當時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的低下,表露了當時的女性沒有自己的收入,也不能支配家庭里的錢財,只能依靠丈夫的施舍。
語法范疇包括句子類型、句子復雜程度、從句類型、從句結構等方面的分析。文體學家們認為研究小說的文體必須由語音、詞匯進入句式的分析。不同的句法結構可能造成不同的效果。作家可以利用這種可能,并加以創造發揮,以實現他的創作意圖。
在《一杯茶》中,作者在刻畫羅斯瑪麗在與花店的店員的對話時,用了大量的短句,甚至很多的祈使句。例如:“我要這些,這些,和這些。那些給我拿四束,還有那瓶子里的玫瑰。對,瓶子里的玫瑰都要了。不,不要紫丁香,我討厭紫丁香,根本弄不出型來。(康拉德,2013:146)”這些短句和祈使句給讀者刻畫出一個頤指氣使的富家太太形象,傲慢,揮霍和不知人間疾苦。另外,讓我們再看看作者在對羅斯瑪麗與一個討茶錢的女子之間的描述所精心設計的短句。“你是跟我說話嗎?一杯茶?那么你身無分文嘍?太棒了、跟我回家喝茶……”(康拉德,2013:150—152)”這些短句的精心設計,讓讀者對羅斯瑪麗有更加豐富的認識。大量的祈使句的使用,刻畫出羅斯瑪麗的一種在討錢女子面前的權威,對討錢女命令,不容置疑的口吻躍然紙上,也體現出她的一種在對待比她地位底下的人的態度。但是,請看她在丈夫面前所使用的句子結構,“沒關系,可不是嗎,我總不能擰著勁強留她吧,對不對?,你喜歡我嗎?,我美嗎?”(康拉德:2013:158—162)”這個時候,作者刻畫的羅斯瑪麗與之前的形象完全相反,反義疑問句,一般疑問句,陳述句等的使用,刻畫出在丈夫面前的她,唯唯諾諾,小心翼翼,不斷討好丈夫,以博得丈夫的好感,顯示除了她在夫權面前的弱小,可憐。這些句子的精心選擇,既表達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又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作者還大量縮減了句子與句子之間、詞組與詞組之間的連詞,以帶有省略號和破折號的句式代替。一個不到三千字的短篇小說,使用了七次省略號,如“諂媚?那是自然的。不過,有些東西……(康拉德,2013:148)。”破折號的使用更多,竟達十次之多,如“像朋友那么好,呵護她。我也不知道具體怎樣。我們還沒談呢。不過是對她表示——把她當作——使她感到——(康拉德,2013:160—161)。”這些省略號和破折號打斷了句子的正常順序,使得句子斷裂,從而造成了文本的留白,而這又恰恰是作者想表示豐富的內涵的一種句式的設計,讀者在閱讀時不會顯得隨意,反而讓讀者引起無數的聯想與解讀,這也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別具一格的文體風格。
與其他科技,法律等文體相比,文學文體中會更多地使用修辭手法。修辭是指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達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意圖和感情,同時也能明顯地增強言辭和文句的效果。
在《一杯茶》的開頭,凱瑟琳·曼斯菲爾德連用兩個含有條件句的虛擬語氣,“所以羅斯瑪麗如果要買東西,她會去巴黎,就像你我去邦德大街一樣。如果它要買花兒,……(康拉德,2013:146—147)” 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在這里使用了兩個虛擬語氣的句子,既加強了語氣,又表達了作者對羅斯瑪麗愛慕虛榮的諷刺。這樣,剛開始讀者閱讀時,就能體會作者對羅斯瑪麗的諷刺態度,同時通過閱讀小說的中間,當讀到羅斯瑪麗太太因為一個中意的小藝術品她都沒有錢支付時,讀者更能深刻體會到作者的諷刺用意。
在小說的中間,文中唯一的景物描寫,“細雨像灰粉一樣旋轉著篩落下來。而昏暗似乎也隨之而降。空氣中帶有一股冷清的苦味。剛亮的街燈看上凄凄慘慘。對面房子里的光也是慘慘凄凄。(康拉德,2013:150—151)”這里,作者運用這些景物象征了當時女主人公羅斯瑪麗的內心的悲傷,她的內心就如這景色一般灰暗,同時也象征了她的處境就如這景色一般,凄凄慘慘凄凄,作者就是通過這樣內外情景交融的手法,表達思想和主題。
結論:文學文體學是一門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文學文體的學科,通過分析來解釋作者如何通過對語言的篩選來突出作品的主題意義和美學效果。凱瑟琳·曼斯菲爾德對與作品語言形式的精心設計既有對前人的繼承,又有大膽的創新。她的作品風格清新婉約,優美動人,時而寫實,時而夢幻。用文學文體學角度來分析她的作品《一杯茶》,可以讓讀者更能深刻理解作者選擇詞匯,語法和修辭的意圖,對作品的主題闡釋和藝術形式審美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也能幫助讀者更好理解該小說,從而能提高讀者對英語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