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健
(河南新蔡縣環境保護監測站,河南 駐馬店 463500)
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基層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度也不斷上升。早期,相關部門對基層環境監測的認識不足,造成現今基層環境監測水平遠遠滯后于基層經濟的發展水平。
本著因地制宜、整體設計、分層定位、逐步推進的原則,循序發展,穩步提升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撐、技術監管和技術服務能力。以實現“三個說得清”為目標,不斷夯實基礎和提升能力建設,保證環境質量監測等具體業務工作的開展,結合本地域實際,強化地方特色監測能力建設,滿足環境管理的基本需求。努力提高監測技術水平,適應監測要素、項目擴展的需要,服務于環境保護、應急和執法等領域的基本業務水平。保證和提升監測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科學性,加強環境監測信息的統一管理和發布,增強對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技術指導、管理和監督能力,推進監測業務和科研創新互相促進,增強環保工作的預見性,準確預測預判潛在環境風險,充分發揮監測技術先導和技術支撐能力,顯
一是理順環境質量監督和考核機制。嚴格貫徹落實省以下環境監測機構改革要求,建立基于環境現狀、科學務實的創建考核指標體系,減少地方行政干預沖動,從制度上和技術上規避行政干預,提高環境保護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化。二是建立科學的污染源監管評價體系。貫徹服務性監測和排污許可證制度改革具體要求,推動建設項目監測工作的靜態與動態管理相結合,從源頭上提高環境管理水平,防范環境風險;正確處理污染源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的關系;探索建立污染源單一要素監測與環境質量變化相結合的監督考評制度。三是建立環境監測綜合保障機制。整合省以下環境監測網絡,健全和完善監測系統激勵機制;建立監測業務資金保障體系,優化配置監測資源、合理分配監測業務,不斷夯實監測基礎建設和提升監測現代化水平。四是建立有效的監測技術上下級指導和考核制度,幫助基層監測機構逐步增強技術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從而實現省以下環境監測機構垂直制度落地生根,強化環境監測統一監督管理,做到全面服務于環境管理、應急執法、公眾信息知情等領域。
相對于省級環境監測中心等來說,基層環境監測工作明顯存在資金投入欠缺問題,由于資金不到位,無法促進一系列監測工作的有序開展。尤其是在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往往未落實好環境監測工作,未進行環境監測資金投入,未投入必要的財政精力,導致這些地區的環境監測經費不足、人員管理效率低、設備落后等,且無法給予工作人員必要的補貼,導致這些地區無法維持基本的環境監測資金支出。
在我國當前的基層環境監測當中,還存在監測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但制度是實踐之本,
只有完善監測管理制度,才能落實相關監測工作。而且,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落實,需要依靠各個部門的聯動,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合理分配監測管理職責,未細化分配管理任務,導致部門管理亂象出現。
通常來說,基層環境監測機構都設置在偏遠地區,環境監測難度大,工作艱苦,且相關部門未重視該工作,導致大部分專業人才不愿到該機構就職,缺乏高素質的環境監測專業人才隊伍。在這樣的情況下,基層環境監測部門工作人員往往缺乏專業環境監測知識,監測水平和綜合素質不夠高,不利于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落實。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相關環保部門對基層環境監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層環境監測部門要積極轉變環境監測觀念,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工作,全面的對環境監測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監督和管理,實現環境監測站的轉型,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
1.基層環境監測部門要完善監測管理制度,明確相關監測工人員的任務、職責和權力,讓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確保環境監測工作的有序進行。2.建立健全監測工作制度和規范,確保監測工作有制度可循,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規范性。3.加強各環境監測部門之間的合作,實現部門聯動,共享環境監測數據,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使用價值。
首先,要吸引優秀人才充實到當前不足的基層環境監測人才隊伍中,通過定期向社會公開招聘引進優秀人才,在招聘和引進過程中要重視對人才的監測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的考察,特別要擯棄行政色彩對人才引進工作的干預,必要時為基層環境監測人才開辟綠色通道,賦予環境監測站人才引進的權力,從而吸引人才。其次,要通過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留住人才。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條件相對艱苦的監測人員一定的獎勵和激勵,讓其感受到工作的被尊重感和自豪感,進而熱愛并投身于基層監測事業。最后,要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人才素質。既要注重對其思想教育和政治素質的培養,讓其具備責任感、使命感;又要通過技術和學術交流提高監測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
為保證整個基層環境監測質量,最重要的一環是擁有一整套科學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并對環境監測技術進行不斷改進。針對不同的環境監測指標配備相應的監測儀器設備,例如,針對水質量、空氣質量、環境噪聲、土地污染物等進行監測時,需要配置不同的專業設備。
政府部門應當為基層環境監測機構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對基層環境監測設備的維護和更新。同時,由于監測工作量較大,所以在對監測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的同時,還應不斷改善基層環境監測分析方法,以滿足當下更高的環境監測要求
要想加大基層環境監測力度,相關部門必須在改善化驗室條件的基礎上,優化配置基層環境監測車,并創建可移動的實驗室,以高素質環境監測人才隊伍為依托,加強應急監測演練,提高工作人員應對和解決突發環境問題的能力,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另外,還要及時購買安裝環境應急監測儀器設備,制定和優化環境應急監測方案,完善環境應急監測報警系統,降低突發性環境問題產生率。
在自身的管理上,基層環境監測站一要對技術人員加強法規教育,提升守法工作意識,自律個人的環境監測行為,堅決杜絕弄虛作假、偽造數據的行為。對于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環保部門可以采取定時、不定時等多種形式的監督檢查舉措,對市場主體環境監測工作進行考核,并引入績效考核機制和公眾監督,確保環境監測承擔者行為合法合規,對于在環境監測過程中違法相關規定、出現差錯事故的,基層環保部門依照情節嚴重程度可以向上級環保部門舉報相關違法行為,提出吊銷監測資質、清退出環境監測市場的建議,維護基層環境監測市場有序、規范。
總結:新形勢下,黨中央和國家日益重視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為此,基層環境監測要利用大好形勢,不斷提高人員素質和能力,提高監測數據的能力,監測和控制我國廣大基層的環境質量,最終促進我國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開展,使得我們的經濟、社會和環境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進而為整個地球生態環境的兩性循環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