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立凡
(湖南省新化縣第一中學,湖南 婁底 417600)
新課程改革對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模式及理念的影響是巨大的,值此背景下,新課程理念的各項標準需要系統化落實,既實現對傳統教育體系的變革,也在不斷實踐中探尋出一條適應于師生共同發展的教育路徑。因而,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學習物理中存在的不足,挖掘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推陳出新,在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和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突破和創新,為物理課程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汲取,最終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課堂。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確定了當代物理教學的新方向,即“以學生為本”。在此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師要著重凸顯三大教育理念,即“扭轉師生地位”“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芭まD師生地位”強調教師要從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中脫離出來,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給予學生自主探究、思考和發展的空間,教師自身則作為引導者和輔助者,讓學生在自由發展狀態下形成其思維品質、創新能力?!鞍l展學科核心素養”即將“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同,助力學生得到終身化發展。就高中物理核心素養而言,主要以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為四大核心,強調學生從認知上展開物理學習,把握物理的原理本質,通過對學生科學思維、物理觀念等核心素養的培育,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物理知識的原理和要點,能夠通過質疑、假設、分析快速解決物理問題,為其今后更深層次的物理探究奠基。而“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則注重追求個體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即構建具有生活意義的課堂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受到啟發和感悟,在物理學習中深化對生活現象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圍繞著這三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采取情境教學、生活教學等多元教學策略,讓教學流程得以優化,讓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學生能夠有序地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究,實現學生的多元發展。
部分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傳統,在課程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仍在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將,學生聽、記筆記,師生互動十分匱乏,學生一味地跟隨教師的思路展開探究,忽略自主思考這一過程,長期如此,則會極大限制學生思維,導致其嚴重缺乏創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實驗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組成,也是促使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陣地。然而就當下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嚴重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責任感不足,經常以物理實驗室建設不夠完全為由,極少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操作,更多的是借助于黑板進行演示,學生無法切實體驗到實驗探究的樂趣。此外,高中生學業繁重,物理課程的任務量較大,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刻意減少實驗課程時間,僅僅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步驟講解,缺乏深度,無法真正觸發學生內心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如果教師不注重實驗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將逐漸喪失對物理的興趣。即使教師有意開展實驗,也只注重實驗結果,不注重探究過程,其實驗是按照既定的要求和步驟進行實驗驗證,而學生更多的只關注實驗現象及結論,忽略了對實驗步驟、過程的觀察和思考,更多時候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觀察實驗、探究實驗。激發學生激情的是現象而不是過程,這就是我們看到學生實驗中表現出來的隨手拈來,任性操作,無法真正觸發學生內心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實驗教學的實效性難以真正發揮。
除去教師教學方法的限制外,物理本身的難度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高中物理相對于初中難度顯著提升,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及思維能力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初中物理僅僅是一些基礎物理知識,而高中物理更加傾向于探究公式或者定理的本質,對學生的推理能力、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教材內容和知識點也更加抽象,學生在面對物理學習時,也會因為其難度而對其產生較大的抵觸感,削弱其學習熱情。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不論是現代的航天技術還是萬有引力以及我們日常比較常見的交變電流,這些都是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新課程改革也著重強調“知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币虼嗽谛抡n改形勢下,學生不僅要將書本上的知識學懂弄通,還要知道如何去應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的影子,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識的核心要義,實現其物理觀念的形成。比如,在學習了胡克定律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制作彈簧測力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選擇了適合的彈簧,根據所學的知識,計算之后,設置了力刻度盤,一個簡單的彈簧測力計就制造成功了,最后再對彈簧的準確度去驗證。這一實驗的過程,更加凸顯實際運用,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物理原理,體驗到動手的滿足感,在今后的物理學習中也能意識到其與生活的緊密連接,學會在生活中找到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此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演示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比如在電場講解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觸摸靜電球的場景,然后通過立起來的頭發向學生解釋靜電場的作用和存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物理的影子,實現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
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為了能夠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根據教學內容利用語言、文字、動畫和音樂等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出特殊的教學場景,讓環境對學生的內因產生作用,喚醒學生感知力,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實現高效教學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情景中,受到吸引和感染,從而保持更高的活躍度參與,在情景內容的幫助下,學生將會對物理學生產生更高的熱情。比如在“萬有引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牛頓”的實際創設故事情景,如講講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是如何因為一個蘋果而產生對“力”的思考,讓學生在故事性的體驗中,體會到物理學“源于生活”,并無形中被牛頓嚴謹、細致的品質所吸引,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其保持更高的熱情和更加嚴謹的態度學習物理、探究物理。
新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合作、創新”。小組合作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下提出的有效教學手段之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探究意識,讓學生以學習共同體的形式展開學習、探究,無形中發展其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任務規劃和問題設計,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小組探究中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因而,物理教師要將合作學習置于首位,讓學生學會合作探討、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深度掌握物理知識的原理,為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基。比如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首先將學生分為小組,每個小組三到四人,然后分組實踐操作,每一個小組的成員合理分配任務,分別進行斜槽、木板的調整安裝,部分同學輔助記錄球在槽口時球心在圖班上的水平投影點,另一部分同學負責描繪運動軌跡,通過生生探究、協作,既能幫助學生快速完成實驗,也能讓其有效掌握實驗原理,洞悉實驗現象,其實驗探究能力也將在此過程中形成。再比如在高三物理“測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分組實踐操作,分別進行相應的步驟操作,部分學生進行實驗材料的收集,部分學生將白紙用圖釘按在繪圖板上,將平行玻璃磚平放在白紙上等一系列操作,另一部分同學負責記錄和計算。為增強實驗的探究性,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師可以在實驗中可以設計一定的問題,如:玻璃磚如何選擇?實驗當中玻璃磚和白紙的相對位置能否改變?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實驗,深入探究,認真思考,在無形中掌握實驗規律和現象,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得以有效激發。
新課程改革對現代教育事業提出了幾個基本要求,即“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高中物理課堂也具備了現代化教學能力,電子白板已經普及每間學校,網絡走進校園已不是新鮮事。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關鍵在于借助多媒體等輔助設備革新教育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通過直觀的展示,讓知識立體化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隨著多媒體一步步展開探究,既能夠激發其主觀能動性,也能有力實現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形成。例如在高三“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將這一實驗中需要用的器材和具體操作步驟進行整理,然后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實驗視頻,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講解,為增強實驗效果,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設計功能,讓學生拖動鼠標,觀察多媒體或者計算機上的數據變化和現象,優化實驗過程,讓物理實驗更加精準化、現代化,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也大幅度提升。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視頻手段進行展示,視頻的優勢在于直觀化、可視化,教師可以將實驗制作成微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觀看視頻解析,迅速掌握重難點。如在“平拋運動的軌跡”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將這一實驗中進行整理,將實驗步驟制作成微課,利用微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詢問,教師給予回答,讓學生迅速掌握基本步驟。
在過去物理教學中,教師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填鴨式”教學,教學內容單一化、教學模式功利化,以致學生興趣不足。為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動嘴、動腦、動眼,積極和教師、同學互動,也可以在演示實驗時讓學生到講臺動手親自參與老師的演示實驗,學生一上臺,臺下的學生就熱情高漲,有看熱鬧的,有指出錯誤的,課堂一激活,教學效果就顯著提升。在師生、生生互動結束后,老師拋出問題,再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甚至是辯論,讓他們在是非爭執中弄清楚問題的本來面目。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毙抡n程改革同樣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創新性發展,因而,高中物理教師不能“顧此失彼”,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也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站在創新的角度展開物理學習,迸發出新的觀點。如在學習“光的折射”后,教師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制作一個簡易的“望遠鏡”,讓學生自主實踐、自主設計,并就他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指出其創新之處和不足之處,不足之處在于學生沒有調整好焦距,創新之處在于學生添加了“轉像系統”,對于表現優良且有所創新的學生,給予積極鼓勵,如此一來,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大大增加,其創新思維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
綜上,當下高中物理教學還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現為教師缺乏高效的教學手段、教學理念傳統、實驗教學不足等,在新課程形勢下,物理教師要一改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師模式和方法上切實圍繞著新課程改革,創新教學工具、路徑,多元化課堂組織形式,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讓學生探尋物理的本質,讓思維作為學生吸收知識的鑰匙,最終全面提升物理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