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鹽池縣第三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我國生命教育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肖川博士說:“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學會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道德與法治作為培養學生良好品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學科,實施生命教育是其不可規避的重要任務。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納入了眾多生命教育的元素,教師要善于發現、挖掘并利用好教材文本,引導學生關懷、珍愛生命,為其幸福人生奠基。如何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為陣地,進一步深化生命教育是值得我們探究的話題。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當中,過多的理論化內容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較大的好奇心,法制與道德的教學內容難免會讓其感到枯燥。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還能夠強化其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更為積極的心態了解課堂中教師講述的內容,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積極的作用。道德與法制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同時也會對人的內心產生重要影響,只有嚴格遵守道德和法制的人才能在生活和社會發展進程中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講解《安全上學去》這一課題時,教師要重視在課堂上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提問法了解學生是怎樣來學校的,在得到學生的回答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在上學路上需要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項,比如要靠右側通行,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等,另外要注意看紅綠燈。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結合一些案例來引導學生了解,如果在上學路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怎樣處理。在課堂上要帶領學生積極討論,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更多與道德與法治與安全相關的知識點,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系統地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深入地了解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容。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引用過多的案例,因為學生年齡小,對于案例的理解能力較低,很難因此深化教學內容,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個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和實際生活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能夠由此掌握一些時間技能。在案例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和生活實際相關的案例,向學生提問案例當中有關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可以通過游戲的引入強化課堂氛圍,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當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感受道德與法治的內涵。比如教師在講解《生命只有一次》這一案例時,可以讓每個學生明確每個人生命的特殊性,面對只有一次的生命我們要倍加珍惜,由此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再比如《生命最寶貴》《安全記心上》《心中的“110”》三課內容,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要學會珍惜生命、健康成長。同時,教師可以列舉出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不文明和不道德的行為,這些和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也能夠方便教師開展德育教育,良好的法治與道德教學內容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對生命的關注,以及怎樣去珍惜生命,以確保學生能夠在今后的生活當中學會保護自己,感悟生命的意義,進而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教師要強化自身的榜樣力量,從提高自身素質入手,用自身的言行,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此來構建適合學生開展學習的環境。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完善自身的教學意識,強化自身的教學方法,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要從主觀能動性入手,引導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實施更符合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比如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教師需要提前備課。在課堂上,要將提前準備好的教案筆記以更為生動形象的形式向學生講解出來,要預先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細致地介紹,保證學生能夠掌握這些問題。另外教師要預先規劃好每堂課程的教學節奏,保證全班同學都能夠理解并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也能夠在明確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跟上教學速度,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課堂上,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密切關注不同學生的個體狀態,并在教學中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強化教學內容的人性化特點,保證學生個體的發展情況能夠實現更高水平地提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上,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個體意識的培養,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對道德與法治相關內容的深入理解,重視安全、關愛生命,同時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