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玥 羅晰月
(1.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2.長春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3-4 歲的幼兒已經能夠掌握粗動作和精細動作,在家庭中幼兒由于各種原因可能存在所有事情都由家長全權負責的現象。但是這個年齡段需要幼兒對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打下基礎,幼兒在幼兒園階段是學習自我服務能力的關鍵期,小班幼兒年齡集中在3-4 歲,便是幼兒學習自我服務能力的最佳時期。
幼兒的家庭生活中,成人自覺不自覺地做了很多本應屬于幼兒自己做的事情,這便剝奪了幼兒學習、動手的機會,限制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發展。長此以往幼兒會缺少對應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不容易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筆者研究對象的幼兒園主打特色為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由于該園主打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所以大部分小班小朋友都能夠自己穿衣整理,但是仍然有剛入園的小朋友不能夠很好地完成自我服務。筆者即針對研究對象的幼兒園小班自我服務能力現狀進行闡述分析。該幼兒園內兒童按照三個階段分為:小班、中班、大班。每個階段的班級共有四個班級,分為(一)(二)(三)(四);例:小班(一)班。筆者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小班學生的四個班級,共有學生84 名,其中從調查日起計算,新入學的學生共62 名年齡分布在3-4 歲,不均等分布在每個班級。
剛入園的幼兒,該幼兒園都會引導幼兒嘗試自己先進行盥洗,包括打開水龍頭、涂抹香皂、沖洗干凈手、擦干手。但是在工作過程中,筆者發現新入園的3-4 歲幼兒內,其中有4 名兒童能夠順利完成整個盥洗步驟,約50 余名學生不能順利完成整個過程,即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幼兒不能夠獨立完成盥洗的整個過程。
幼兒園內午休結束后,小朋友們陸續起床穿好衣服和鞋子。西西是3 歲女孩,幼兒園老師已經教過西西怎么樣自己給自己穿衣,但是在入園后的第二個星期一午休后,西西手里拿著鞋子東張西望,只是坐在床上笑呵呵。我上前問西西:“西西,小鞋子怎么不穿了呢?”西西笑而不語。“是忘記怎么穿鞋子了嗎?”西西說“我家里是媽媽給穿鞋子。”我說:“西西今天自己穿鞋子怎么樣?上次老師教過你,忘記了嗎?”西西點點頭。我說:“老師再教你一遍怎么穿鞋子吧!”。
現階段大部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承包了幼兒大部分的生活,剝奪了幼兒自我服務的權利,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替代幼兒做本應該屬于幼兒自身承擔的事情。這樣直接導致在3-4 歲幼兒入園后存在的自我服務能力較差的情況。而這些現狀直接影響幼兒在未來自主承擔自我服務內容。
案例一中,大部分3-4 歲幼兒不能夠主動完成盥洗的整個過程;案例二中在一個休息日后便不再自己主動完成穿鞋子這項屬于自我服務范疇內的工作。這些現狀表現出對于幼兒而言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且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養成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雙方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加強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根據現狀可以總結,現階段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方面無過多興趣;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程度不平衡,有些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強,有些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弱;以及家庭內部成員對幼兒的影響直接導致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意識不強等問題。
培養幼兒園內小班兒童自我服務能力,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切實的尋找方案教學生、引導學生;從家庭角度分析,家長應該配合幼兒所處學習環境,與老師及時溝通,了解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現狀的同時了解幼兒存在哪方面的不足;對于幼兒而言,更重要的是主動去做,主動去做不僅能夠更好地學習自我服務能力,同時也能夠掌握主動帶給幼兒自身的幸福感。綜合而言,無論家長、幼兒園還是幼兒角度分析,3-4歲幼兒掌握自我服務能力需要幼兒園起主導作用,家長配合,引導幼兒主動進行自我服務。
3-4 歲幼兒對于自我服務的內容并不感興趣,這種不感興趣自然也符合幼兒的特點。這便需要教師設計各種形式的游戲激發幼兒對自我服務的興趣。新穎的游戲活動能夠讓幼兒更好地對自我服務有興趣并主動參與。在該園內的自我服務游戲包括教師自己做成的水果形狀“扣子”,引導幼兒“讓果樹上長滿果子”“把果樹上果子都摘下來”等形式,幼兒便在游戲過程中掌握了扣扣子和解扣子的本領。另外在游戲中也能夠將“要我做”變為“我要做”。
從游戲角度激發幼兒的自我服務興趣,對于幼兒而言不僅是一種引導,也是幼兒接受引導,主動參與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的過程之一。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將自我服務興趣有效提升,引導且暗示幼兒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家長也做各種形式的游戲,從而激發幼兒對自我服務方面的興趣。
游戲作為引導幼兒自我服務興趣的一部分,需要多樣化活動結合教學,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規程》中對幼兒教育活動有明確的要求,其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活動機會。其中該幼兒園在幼兒自我服務意識提升中,常使用多樣化活動培養幼兒自我服務意識。
比如針對3-4歲的小班幼兒認識各種常見“蛋”,繼而引導幼兒看、摸、剝蛋,有時結合雙語教學引導思維開放且對生活有足夠的興趣。針對3-4歲幼兒常用的活動還包括進餐前后認識“蝦”、引導幼兒自己剝蝦(提供給幼兒的飲食無尖銳刺,且為處理過食材)。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幼兒學到本領,也能促進幼兒食欲,一舉兩得。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及時發現各種活動,從多方位引導幼兒將學習與生活結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自我服務能力。
幼兒園內的小班內的幼兒在十名左右,其中每個幼兒均有個人的特點和不同的生長環境。這邊要求了幼兒教師需要針對性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幼兒都能夠達到同等的自我服務水平。有些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極強,很多事情都可以獨立完成;有些幼兒服務能力可能較弱,穿衣、吃飯都需要專人照顧。這就要求了教師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幼兒給予不同程度的照顧,且加以不同程度的引導。
對于自我服務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不能掉以輕心,也需要及時了解幼兒的行為,畢竟幼兒僅為3-4歲小班兒童;對于自我服務較弱的幼兒,教師需要耐心引導,且幫助幼兒樹立信心。在日常游戲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使用分組教學活動進行不同程度的個別指導,引導幼兒活動,促進全體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十分緩慢,需要教師和家庭的共同引導才能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其中。這邊需要幼兒教師逐步引導和鞏固,并且及時與家長溝通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的相關掌握情況,達到多方位配合共同引導,才能更好地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變成經常化教育。
尤其作為幼兒園小班兒童,年級教學存在家庭生活中“隔輩帶娃”的情況,便需要教師在幼兒園內經常化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師以愛為本,從嚴要求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
幼兒自我服務能力作為3-4 歲兒童成長階段必須經歷的一部分,不僅影響幼兒的肢體協調、自我服務等多方面,更影響幼兒成長過程中乃至一生的行為習慣。作為幼兒園的一名教師,需要切實將幼兒自我服務的習慣盡可能養成,培養現代化人才需要從每個幼兒的每個細微習慣出發,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