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雨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根據未來社會所要求的學生全面素質發展,以及技術型人才的需要,還有前期填鴨式教學所釀成的高分低能現象,從這些現實狀況中我們開始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探究型教學是學生根據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獨立探索、思考、總結的一個過程。探究型教學具有非常規性、情景性、開放性等特點。探究型教學應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參與相結合的原則、探究能力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相結合的評價的原則。
我國處于國際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數字化以及社會矛盾復雜化的時代,各種新興人才需求層出不窮,在這個大環境下,要求我們必須要能獨立自主地從獨特視角或者富有創造性思維的方向來觀察分析解決問題。
存在即合理,每一個新興物種的發現都是從創造力衍生而來的,那么在當代教育中,素質教育的創新核心問題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隨著創新教育的發展,教學大綱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新的《中學物理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規定需要讓學生自主動手積極采取創新型的探究方式來自我發掘個人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成果的來源主要取決于教學方法的使用。而探究型教學為高中物理課堂帶來了生機,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力、創造力等。探究型教學是教師先提出問題,學生根據問題以及自身條件與狀況自己動手獨立思考(即教師保留教學方法只是提出問題作出引導方向),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的一種方法。
探究型教學的核心是學生身體力行,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在獨立思考中獲取親身經歷,了解和分析所得到的科學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發現的能力。在獨立思考過程中,首先,可以將知識充分的消化和應用,而且個人實踐后能加深印象,便于記憶和掌握。其次,自主探索既有利于科學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又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新的方法等科學的探索環境,然后,探索是學生通過身體力行自行解決問題得到新知識,可以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探索精神。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探索性教學主要適用于活動課程及必修課程的實驗教學。
第一常規性,是指問題的內容不單來源于課本所自帶的,還著眼于教師針對學生情況所提出的要求,根據這些要求學生進行探索與發現、總結與思考。對問題的答案要求富有創造性。
第二情景性,就是指不是單一的提出問題,而是教師給出一個特定的問題情景來讓學生發現問題,靈活掌握。比如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這樣的課題,教師可以直接提供實驗工具,或者模擬現實的運動場景,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觀察實驗結果來總結結論。
第三開放性,就是指所給的問題條件與結果都不是單一的,而是條件多余誤導或者答案多樣。這樣的情況能給學生更多的發散思維空間,也不會將學生的思維局限在單一的課本知識中。
積極響應綜合課程觀,以體現整體性、開放性、動態性,培養學生綜合的視角和綜合的能力,適應了科學技術既分化又綜合的現實。從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加學生的選擇性,促進課堂的特色發展,保障了課堂的教學要求和課堂趣味。可以使學生學習的方式是敏銳的發現問題,積極的尋求解決辦法而不是單單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從而使現代科技與學生學習相結合,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探究能力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提高探究技能不能脫離科學現實。強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而產生積極參與態度,日漸形成日常生活中敢于提問、積極探究、細心觀察、善于總結的學習習慣,通過積極參加教師所留課題的探究實驗,達到思考和創新的教學目的。促使學生敢于提問、積極探究、細心觀察、善于總結,在面對學習困難時能想到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實踐來學習科學知識。
探究型教學講究的是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在對學生的成果評價時應該要綜合其學習的整個始末的表現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最后的成果進行分析與評判,更多的也要注重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細節表現以及采用的方法,還有同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注重全面的素質培養。
本文討論了高中物理探究型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是指學生能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型學習對高中物理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也發現這是一個很好、很實用的方式,希望這個新型的教育方法能更好、更廣泛的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