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彩仙
(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廣東 深圳 518000)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對于休閑與健身的需求不斷提升,同時隨著高爾夫球納入奧運會項目等因素的影響,高爾夫健身產業在我國發展迅速。高爾夫訓練場地以及設施不斷增多,消費人物逐漸增加,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很多問題,筆者認為要結合國內實際發展狀況來提出理由發展高爾夫產業的相關對策,如加強規范、推動行業自治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優化改革。
進行高爾夫運動的基礎條件一般包括標準球場、練習場地、會館以及一些附屬設施,標準場地通常是用作高爾夫球的賽事,練習場地是專供初學者與愛好者練習或者休閑的地方。國內高爾夫場地數量地提升是我國高爾夫產業迅速發展的主要表現,高爾夫運動最先開始的地方在北京、大連以及廣東,隨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地區逐漸發展,北京、廣東、山東、海南是我國高爾夫球場最多的四個省市。目前國內高爾夫練習場地登記在冊的已達上千家,北京、廣東、海南等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地區最多,這幾個省市的高爾夫練習場地數量也占有國內總數的一半以上[1]。
國內高爾夫產業的經營一般來說分為公眾球場經營、會員制和辦會員制俱樂部經營模式,公眾球場經營模式的產業極少,面向的客戶主要是年卡會員、團體以及散客;會員制經營的高爾夫產業主要與地產項目經營結合,一般來說屬于整體地產項目的配套設施,不接待訪客只向業主開放;而半會員制高爾夫俱樂部,是我國高爾夫產業經營的主流,既接待會員、散客,也接受商業活動,但散客一般在空閑時段接待較多,節假日也以會員服務為主。標準高爾夫氣場的占地面積大,進行維護的成本也高,單純依靠球場本身能獲得的收益并不高,很多俱樂部便依附于房地產生存。但高爾夫練習場的盈利則相對較高,基本上練習場地一年的收益即可回本,而在未來幾年,練習場地的營業狀況會持續保持良好態勢,練習場地數量也一直處于增加的趨勢。
高爾夫球場占地面積大,特別是標準地場地嚴重擠占土地資源,而高爾夫球場的用水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水資源環境產生影響[2]。很多球場在設計建立之初只考慮其美觀性和使用效果,導致用水量巨大,政府也采用稅費政策來遏制球場建設,而高昂費用迫使部分球場經營者偷取地下水;有的球場建立在河道周邊,也嚴重影響水資源的質量,帶來極大生態環境破壞。
自高爾夫傳入我國,就一直被稱為貴族運動,一直以來居高不下的價格的確是普通社會群體參與該項運動的一大障礙,一般來說,參與高爾夫球運動的都是高收入人群的中青年男士群體。而這樣單一的消費群體,使得高爾夫沒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這對于該產業的發展是不利的,使得高爾夫運動只能依附于其他產業而發展,難以形成真正獨立的體育運動產業。
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發展約二十幾年,其發展目標基本明確,應當以不破壞土地和環境為前提,增加球場利用率,節約成本,并拓展參與人群。將高爾夫回歸體育項目本質,以體育產業經營模式來發展,是我國高爾夫產業發展的趨勢[3]。在土地規范政策方面要聯合體育、旅游、國土、林業等各個機構共同執行,有效落實土地使用政策,規范場地選擇和建設,避免違規現象發生。
高爾夫球場的建設與維護成本較高,很多球場為了保持場地草坪質量,常常施肥施藥,對土壤和水源都產生很大的污染。因此高爾夫產業開發經營者科研考慮運用科研手段,研發生長周期短,防蟲、耐溫的新品草皮,節約維護成本又減輕了對環境的破壞。
高爾夫球運動要拓寬其產業發展,就要轉變人們對其貴族運動的曲解觀念,充分運用高爾夫練習場地,或者建立微型高爾夫球場,來宣揚高爾夫運動精神和文化價值。可以通過降低高爾夫消費價位和參與該項運動的門檻,增加練習場地的數量等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消費人群;也可以從青少年群體入手,設計青少年高爾夫運動的各種學習和參與方案,培養高爾夫運動的后備運動員,也拓寬了消費群體。
因考慮到高爾夫占地面積以及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很多高爾夫球場被拆除,為滿足人們對高爾夫運動的需求,室內高爾夫已經成為消費群體中較為流行的一種運動選擇,因此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始構建室內高爾夫模擬器。高爾夫模擬器是運用計算機三維圖像處理技術以及高速運動物體測量技術,利用高清投影儀將虛擬的高爾夫場景以及球體飛行場景投放在屏幕上,讓運動者用真實的高爾夫擊打球桿擊打真實高爾夫球的模擬設備。
我國的高爾夫運動發展仍是起步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通過政府相關政策、行業自管自治等方式共同解決。目前我國已經將高爾夫運動作為體育產業進行規范和管理,在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過程中,該項運動也將成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會成為更多普通消費群體都能夠參與的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