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浩巖
(遼寧博創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目前的農村發展趨勢下,農村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就是良好的水環境,尤其隨著近幾年環境惡化的較為嚴重,我國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農村發展過程中,水環境的治理也逐漸受到重視,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逐步加強,以此保證農村環境治理的有效性,保護農村的飲用水資源。農村發展情況直接影響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因此,需要重視農村水環境治理,解決其環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調動社會各個相關部門以及人員的積極性,加強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的規劃與運行等等方面,明確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構建的思路,推動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的構建。
雖然目前我國的環境保護治理方面的發展已經逐漸趨近于成熟,工作體系逐漸完善,但是其環境治理工作仍受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以及工作機制的影響無法保證其水環境治理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目前的農村水環境治理機制存在各個部門責任體系不完善的現象,導致工作開展過程中,有的部門不能切實落實自身的工作職責,水資源保護、污染源控制等工作不能順利開展。或者是各個層級的部門制度與規定不統一,工作執行過程中經常出現沖突,不能良好配合,體現不出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性[1]。
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涉及的河道較多,在實際治理過程中統籌規劃經常存在問題,并且其水環境治理工作經常受村鎮建設、農業生產等工作的影響,導致部分工作內容無法正常開展,與其他工作缺乏協調性,對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治理成效帶來不好的影響。
由于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且工作范圍較大,在治理工作開展時會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在環境治理投資中,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的資金在其中占比極小,其資金數量難以滿足實際水環境治理工作所需。同時,中央和省級的投入資金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對農村水環境治理也帶來了不良影響[2]。
由于農村水環境治理巡查養護機制的不健全,導致水環境治理工作開展時缺乏有效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缺乏管理經驗,導致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無法順利運行,無法充分體現農村水環境治理的有效性。并且由于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養護機制不健全,導致水環境治理工作起不到應有的效用,治理效果不明顯。
完善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需要完善責任體制,使得各個部門都能夠切實落實自身工作職責,保證水環境治理工作能夠高效開展運行。首先需要國家和各個省級相關部門健全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使得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能順利開展,保證資金的落實,法律法規的完善等等方面,以此提升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高效性。其次市縣級的政府單位及相關部門需要承擔水環境治理工作的主要責任,根據具體情況開展生態修復、水源監測、風險防控等等保護以及治理方面的工作內容。最后鄉鎮和村級的相關部門需要將市鎮層級布置的工作落實到實際水環境治理工作中,結合相關的管理體制將水環境管理防護的主體確定,并承擔監察與風險防護等方面的內容[3]。
由于水環境治理工作的資金投入限制,導致其在治理過程中很多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且其治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公共物品屬性。因此,需要政府充分考慮其工作特點,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并將其作為長期投入對象,以此支持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4]。
水環境治理工作涉及四個級別,分別是省、市、縣以及鄉四級河長,在開展環境監督工作時可以采取逐步延伸的形式。目前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監管制度仍存在不足之處,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執法力度,在執法的過程中樹立執法權威,使得人們能夠遵守法律規范,以此保證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監督制度更為完善。
目前農村水環境治理機制中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其監測預警能力的不足,工作進行時不能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因此,需要將其監測預警機制進行完善。同時,為了進一步確保其工作的穩定性,需要結合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風險程度進行定期監測。為了使監測系統能夠覆蓋全部的水域,需要對不同的區域采取不同的監測方式,并結合當地的環境情況和發展特點進行預測,找到其可能發生污染的地方,針對性加強監測系統[5]。
結論:針對目前農村水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設計解決措施,完善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農村水環境,保護農村飲用水資源,并在建設完善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的時候使得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有所提升,提升農民的積極性,保證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能夠大家共同參與,保護農村水環境。